首頁 > 職責大全 > Z機關安全生產制度

Z機關安全生產制度

2024-07-13 閱讀 1638

機關安全生產制度

第一、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各項規定,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落實主體責任,糾正違法行為,排除事故隱患,實現安全生產。

第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遵循“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各職能處室依據處室職責分工,加強對全市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企業等危險性較大行業的監督檢查,并將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列入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

第三、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可采用對被查單位事前通知或不通知的檢查、安全生產專項監督檢查或綜合監督檢查、單獨組織檢查或會同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等多種形式進行,并統一采用相關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文書。

第四、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在執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有2名以上執法人員參加,出示有效的監督執法證件,并為被查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商業秘密。監督檢查不得影響被查單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第五、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在每次監督檢查時,應填寫《現場檢查記錄》,逐項填寫被檢查單位名稱、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拒絕簽字的,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并向局領導及時匯報。

第六、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當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整改。對要求限期整改的及時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整改結束經被查單位申請、職能處室復查后,下達《整改復查意見書》,直到徹底糾正或整改合格為止。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應依相關程序進行處罰。

第七、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后,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或使用。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停止使用和恢復生產經營或使用,監督檢查人員應事先向分管局長或局長匯報,經同意后實施。

第八、各職能處室應每月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將檢查情況及時登記到隱患排查治理臺帳。檢查記錄應妥善歸檔保管。

篇2:機關事務處安全生產責任制(新)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積極完成上級部門和公司黨政交辦的各項工作,認真向員工傳達貫徹《安全生產法》、《煤炭法》、《安全生產規程》和有關安全法規、法令、指示等。

2、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安全管理目標責任制,按規定設置安全管理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

3、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實到人,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機關安全工作的同時,對重要部門確定詳細的安全責任,常抓不懈,制定保證員工安全工作的措施。

4、定期向機關員工宣講安全工作理念,并進行安全意識的滲透工作,舉辦形式多樣的安全培訓活動,達到領導時時抓安全,員工處處想安全的局面。

5、負責機關本部安全規劃和短期目標的制定及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堅持安全工作七納入,及時解決機關本部安全隱患,按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匯報。

6、堅持半年一次安全工作會議和每月一次的安全工作例會,對特殊工種進行嚴格培訓,全面檢查。

7、每月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負責組織季節性的安全大檢查,對機關本部消防、防盜及車輛、電梯等方面安全做到有的放矢。

8、按國家規定審定本單位的安全工作機構和安全干部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