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防塵管理制度(范本)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制度,僅供參考!
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第一條明確防塵機構的設置
礦井綜合防塵工作由礦技術礦長負責,通風科長負責全礦防塵技術管理工作,通風科設立專門的防塵隊伍,明確生產、隊組、運輸等的防塵責任和范圍,并建立嚴格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辦法,嚴格進行考核。
第二條建立防塵灑水系統
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系統,地面應建立永久性水池,其容量必須滿足生產、防塵和防滅火的需要。
2、井下所有進風行人巷道,皮帶巷每50米設置一個灑水閘閥,其它巷道每100米設置一個灑水閘閥,并保持正常使用。
3、各轉載點和采掘工作面以及煤塵易飛揚等其它地方設置噴霧、水幕。
4、井下各巷道要定期清掃,任何地點都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大于5米的煤塵堆積,每年沖洗粉刷一次,每月搞一次粉塵測定。
5、在主要進回風風流中必須設置凈化水幕,且靈敏可靠正常使用。
6、根據《安全規程》規定,合理調整風速,嚴禁因風速超限而造成煤塵飛揚。
第三條規定回采工作面的防塵措施
1、回采工作面進、回風順槽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必須設置一道全斷面水幕,工作面必須設有灑水管路,各轉載點及機頭必須設有噴霧,出煤期間正常使用并專人看管。
2、皮帶順槽每50米設置一個灑水閘閥,軌道順槽每100米設置一個灑水閘閥,五天沖洗一次。
3、采煤機有完好的內、外噴霧系統(原無內噴霧系統的的除外),霧化效果好,能覆蓋滾筒,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并應做到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
4、綜采工作面要設有移架噴霧或架間噴霧裝置,應實現自動控制。
5、所有裝煤點,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控制管路和法蘭盤必須便于開關。
6、必須采取凈化風流的措施,工作面的回風道要按規定安設不少于2道凈化水幕,有條件的安裝自動控制水幕。
7、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沖刷巷道和灑水降塵,采面的進、回風巷道至少每日沖刷一次,外圍巷道的沖刷周期由技術礦長程師確定。工作面及外圍巷道都不準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8、采煤工作面應實行煤層注水。
9、煤層的注水壓力和注水量要達到設計要求,并按規定進行注水效果的檢驗。生產時必須為煤層注水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和留有充足的注水時間。
第四條掘進工作面防塵措施
1、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完善的灑水系統,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必須安裝兩道水幕,回風口安裝兩道,并且距工作面20—30米處設置放炮噴霧裝置,放炮前后工作面20m范圍內必須灑水,灑水時間不小于10min。
2、必須實行濕式鉆眼,或采用捕塵器捕塵。
3、掘進機必須有內外噴霧(原來無內噴霧的除外)并確保完好有效,實行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掘進機噴霧必須能夠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且機掘面使用濕式除塵風機。
4、炮掘工作面必須使用水炮泥,放炮地點及其前后20m范圍內,放炮前后必須沖洗煤(巖)幫,必須采用放炮噴霧措施,放炮凈化水幕不得少于2道,噴霧裝置安裝的地點和噴霧的質量要符合規定,噴霧時能夠有效地封閉巷道全斷面,裝煤(巖)時必須灑水滅塵。
5、各裝煤點和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閥門安裝地點必須便于開關。
6、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沖刷巷道和灑水滅塵,每日沖刷一次,外圍所屬巷道要定期沖刷,沖刷的間隔周期由技術礦長確定,并要保證巷道內沒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第五條運輸巷道及轉載點的防塵措施
1、運輸大巷中各采區巷口,各煤倉繞道口處,各底卸煤倉前后5一10m范圍內設置噴霧設施。
2、裝煤倉、轉載點設置噴霧,實現放煤噴霧,并在放煤口下風側20m范圍內設水幕,實現與放卸工序聯動。
3、主運輸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主要進回巷至少每月沖洗一次,采區及總回風巷道沖洗積塵由通風隊決定,井下所有巷道不得有煤塵堆積。
4、運輸大巷中應安裝自控式凈化風流的常開水幕。
5、裝煤礦車向煤倉卸煤時,應采用自動噴霧裝置。
第六條隔爆設施設置與規定
隔爆設施主要采用隔爆水棚,隔爆水棚分為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兩種。
1、主要隔爆水棚的位置:
①、礦井主要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
②、各采區回風巷道。
2、輔助隔爆棚的位置:
①、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道及專用回風巷。
②、采區內的煤和半煤巖掘進巷道。
③、采區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
3、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棚采取集中式布置方式。
①水棚應設在巷道的直線段內,水棚與巷道交叉口、轉彎處距離保持50—75m,與風門距離大于25m。
②采掘工作面設置隔爆水棚應設多組水棚,每組間距不大于20m。
③水棚的水量不小于400ml,主要棚區長度不小于30m,輔助水棚長度不小于20m,水棚相距1.2—3.0m,槽(袋)之間的間隙以及與支架或巷道之間之和不大于1.5m,水槽邊與支架、巷壁、頂板之間的距離不小于0.1m,水槽距離巷道軌道不小于1.8m,水槽保持同一高度。
④水棚要掛牌管理,明確專人管理和維護。
第七條所有裝載點,翻籠、皮帶機頭都要安設噴霧裝置,控制煤塵飛揚。
第八條錨噴作業必須采用濕式噴漿。
第九條所有接塵人員必須采取個體防護措施。接塵人員的定期健康檢查必須按《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各礦必須按照礦井綜合防塵規范的要求建立測塵制度,配備專職測塵人員和足夠數量的測塵工具,定期測量粉塵濃度。粉塵測定的內容和測定時間要符合《規程》的規定,測定結果要按時報技術礦長和局通風處。
第十一條要建立健全綜合防塵管理技術資料檔案。各種記錄、圖紙、臺帳等技術資料要齊全,記錄要準確。
第十二條通風區瓦斯檢查員對所管范圍的粉塵情況和各種防塵設施的使用、完好情況負有檢查、監督責任。
4、根據井下瓦斯排放情況,逐節恢復井下各用電地點供電。
篇2:化工廠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爆炸、有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2范圍:公司所轄范圍內。
3職責:
3.1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防火、防爆、防毒的安全檢查工作。
3.2生產部負責生產區域的安全操作。
3.3各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3.4相關部門根據各部門職責,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
4.內容:
4.1人員培訓:
4.1.1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4.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教育,具體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執行。
4.2設施設備符合要求:
4.2.1庫內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避雷和靜電導除設施,每年進行兩次測試。
4.2.2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電氣設備的配置必須與區域的危險等級配置要求相匹配。
4.2.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建立臺賬,并定期校驗。
4.2.4生產設備與裝置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
4.3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的管理:
4.3.1對危險化學品倉儲場所要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滅火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4.4操作安全管理:
4.4.1裝卸作業前,應了解貨物的理化性質、防護方法和裝卸操作注意事項,并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4.4.2裝卸前,要首先接好靜電接地線,車輛發動機要熄火,雷雨天氣應停止裝卸貨物。
4.4.3裝卸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貨物滲漏、外溢。
4.4.4裝卸時,應根據貨物的性質,控制貨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靜電荷積聚,產生靜電火花。
4.4.5任何不按操作規程的操作將受到嚴肅處理。
4.5施工管理:
4.5.1所有作業人員應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不得攜帶火種、手機、BP機等違禁品,不準穿帶鐵釘的工作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4.5.2所有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公司相關安全管理和制度和規定,如有違犯,按規定進行處理。
4.5.3對重點施工作業,應制定《施工安全方案》,進行重點監護,做到監護人員、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實”。
4.6車輛管理:
4.6.1車輛進入庫區,必須佩戴防火帽,安裝靜電導除裝置,并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準堵塞消防通道,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裝車過程中,車輛的發動機必須熄火,切斷電源。
4.6.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對入庫車輛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違章,及時制止。
4.6.3生產管理部人員在車輛裝卸前應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單。
4.7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
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應按《消防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8監視、監測和勞動保護:
4.8.1在火災危險性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
4.8.2應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毒氣監測,并進行公布。
4.8.3在作業現場應設置必要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警示標識。
4.8.4對作業現場的員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對接觸劇毒或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業環境的員工應根據所接觸化學品種類,增加檢查項目。
4.8.5公司應配備必要的防毒器材、裝備,并對員工定期進行防毒培訓和防毒演練。
4.9安全檢查:
檢查工作一般分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臨時檢查三種。日常檢查是指作業人員在工作前與工作結束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巡查人員按的事務局巡查方式巡查;定期檢查是公司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成員、部門管理人員應以周或月對倉庫和車間進行重點檢查;臨時檢查是指風雨前后、高溫或惡劣天氣前后、重大節日前,各級管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檢查。
篇3:燃料公司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爆炸、有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2范圍:公司所轄范圍內:
3職責:
3.1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防火、防爆、防毒的安全檢查工作。
3.2生產部負責生產區域的安全操作。
3.3各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3.4相關部門根據各部門職責,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
4.內容:
4.1人員培訓:
4.1.1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4.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教育,具體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執行。
4.2設施設備符合要求:
4.2.1庫內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避雷和靜電導除設施,每年進行兩次測試。
4.2.2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電氣設備的配置必須與區域的危險等級配置要求相匹配。
4.2.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建立臺賬,并定期校驗。
4.2.4生產設備與裝置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
4.3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的管理:
4.3.1對危險化學品倉儲場所要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滅火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4.4操作安全管理:
4.4.1裝卸作業前,應了解貨物的理化性質、防護方法和裝卸操作注意事項,并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4.4.2裝卸前,要首先接好靜電接地線,車輛發動機要熄火,雷雨天氣應停止裝卸貨物。
4.4.3裝卸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貨物滲漏、外溢。
4.4.4裝卸時,應根據貨物的性質,控制貨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靜電荷積聚,產生靜電火花。
4.4.5任何不按操作規程的操作將受到嚴肅處理。
4.5施工管理:
4.5.1所有作業人員應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不得攜帶火種、手機、BP機等違禁品,不準穿帶鐵釘的工作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4.5.2所有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公司相關安全管理和制度和規定,如有違犯,按規定進行處理。
4.5.3對重點施工作業,應制定《施工安全方案》,進行重點監護,做到監護人員、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實”。
4.6車輛管理:
4.6.1車輛進入庫區,必須佩戴防火帽,安裝靜電導除裝置,并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準堵塞消防通道,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裝車過程中,車輛的發動機必須熄火,切斷電源。
4.6.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對入庫車輛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違章,及時制止。
4.6.3生產管理部人員在車輛裝卸前應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單。
4.7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
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應按《消防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8監視、監測和勞動保護:
4.8.1在火災危險性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
4.8.2應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毒氣監測,并進行公布。
4.8.3在作業現場應設置必要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警示標識。
4.8.4對作業現場的員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對接觸劇毒或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業環境的員工應根據所接觸化學品種類,增加檢查項目。
4.8.5公司應配備必要的防毒器材、裝備,并對員工定期進行防毒培訓和防毒演練。
4.9安全檢查:
檢查工作一般分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臨時檢查三種。日常檢查是指作業人員在工作前與工作結束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巡查人員按的事務局巡查方式巡查;定期檢查是公司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成員、部門管理人員應以周或月對倉庫和車間進行重點檢查;臨時檢查是指風雨前后、高溫或惡劣天氣前后、重大節日前,各級管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