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制度(范本)
1、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必須參加的教育和教學活動。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不得畢業和參加高考。
2、學校成立有校長、教導處主任、政教處主任、總務處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地方黨政部門、有關單位代表參加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小組,負責聯系安排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并組織指導與考核。
3、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每次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務、實踐點、指導人員、帶隊教師五落實。
4、每學年,每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少于14天。
5、學校除把農村、社區作為學生實踐基地外,應與社會保持經常性聯系,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6、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及指導人員、帶隊教師要負責對其進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記載,每學年,班主任對每個學生寫一次鑒定意見。指導小組經常檢查指導,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驗收,抽查的人數不少于學生數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虛心向工農學習,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不斷提高社會實踐的能力。
8、學校或班級每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后,要認真進行總結,每學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
9、學生畢業前如實填寫國家教育部統一制訂的“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學校審查后存入學生檔案。
篇2:社會實踐安全制度
為保護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盡可能保證師生的外出實踐活動安全,特制訂拾萬小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體領導和教職工均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對每個學生的安全負責。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確保外出活動萬無一失。
二、組織學生集體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含社會調查、春游、秋游、參加公益勞動、義務勞動、參觀訪問等)實行申報審批制度,全校性的活動,要上報教委,班級或年級組組織的活動要向校長申報,由學校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進行,并做好活動的組織和抓好師生的安全。
三、活動時班主任是各班的具體責任人,出發前各班要清點人數,做好安全教育及活動安排,跟班教師附連帶責任。
四、活動的路線地點,事前應進行實地勘查,不得組織學生到危險的地方開展活動。
五、活動來往的交通工具必須向有營運資格證的專業運輸部門租用。組織學生有秩序地上車,乘車時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六、教育學生不要到危險的地方玩耍。教育學生發現問題或發生事故時要及時報告,班主任和老師要加強巡視,分管領導要做好監控,發生事故要采取應急措施。每次活動都要有安全、保衛、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特別是野炊、野餐時要注意防火、防食物中毒。
七、活動結束要在規定的地點按時集中,清點人數上報,并有秩序上車,班主任及跟班老師跟車回校,待學生離校后,才能離開。
八、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游泳安全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游泳安全防范意識,讓學生掌握游泳自護、自救、互救安全防范的知識和本領,嚴格學生參加游泳活動的審批程序和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學生游泳活動的安全責任,確保學生游泳安全。不準學生私自到河邊游泳。
拾萬鎮中心小學校
2012年9月
篇3:幼兒園集會大型活動社會實踐安全制度
1.舉辦各類大型活動(含親子運動會、六一游園活動、外出實踐活動等),班級要專門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有專人負責,方可開展活動。
2.活動前,活動組織者應到活動場所進行實地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問題要及時解決。
3.活動前向教職員工、幼兒及家長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對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重點反復講解、分析,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4.學校*、做操由各班教師負責統一指揮,以保證*、做操的紀律。
5.學校*、做操等大型活動以班為單位。上下樓梯時學生走指定樓梯并靠右行走,不要擁擠,不得催促幼兒快跑。當班教師組織幼兒分左右樓梯上下樓,相應樓層有指定教師負責疏散管理,嚴防擠壓事故的發生。出入會場有序,到達活動場所,由班主任組織學生按指定位置安排座位或站隊,防止學生亂跑,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6.親子運動會和親子游園活動過程中應強調注意的事項,強調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搬凳子上樓至集合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
7.加強對帶隊教職員工的責任意識教育,要求加強管理。活動過程中要求帶隊教職員工始終跟隨幼兒,不得放任幼兒自由活動,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制止并加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