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冒頂邊幫事故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井下冒頂邊幫事故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2024-07-15 閱讀 2670

1.事故特征

在井下掘進、采場回采爆破和其它作業施工過程中由于巖石開采暴露或支護不當,薄弱巖層受地壓作用圍巖應力平衡受到破壞產生頂部或側壁大面積垮塌。垮塌的巖碴堵塞巷道,擊傷或淹沒經過或正在冒落范圍作業的人員和機械。工作面、側壁坍塌稱為片幫,頂部垮落稱為冒頂,二者常同時發生。

在采礦作業中,最常見的事故是冒頂片幫,約占采礦作業事故的40%以上。分析該類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⑴采礦方法選擇不合理,頂板管理方法不當。

如采場布置方式與礦床地質條件不適應,采場階段太高,礦塊太長,頂幫暴露面積太大,時間過長,加上頂板支護、放頂時間選擇不當,都容易發生冒頂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礦體上盤或切割巷道過寬都容易破壞礦體及圍巖的完整,產生片幫事故。

⑵作業人員疏忽大意,檢查不周。

巖石受爆破的沖擊和震動作用后,有一些發生松動和開裂的巖石,稍受震動或時間一長馬上就會冒落。這時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將被擊中。所以在放炮后應加強對采場頂幫的檢查和處理。

⑶處理浮石操作方法不當。

由于處理浮石操作不當所引起的冒頂事故,大多數是因處理前對頂板缺乏全面、細致的檢查,沒有掌握浮石情況而造成的。如操作時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邊的,右邊的冒落;撬小塊的浮石,卻引起大面積冒落等。有時因為操作工人的技術不熟練,處理浮石時站立位置不當,當浮石下來時無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違反操作規程,冒險懸頂作業等造成的。

⑷地質情況變化,自然條件不好。

如在采礦體中有小斷層、裂隙、溶洞、軟巖、泥夾層、破碎帶、裂隙水等等,都容易引起冒頂片幫,在開采中要特別注意。

⑸地壓活動的影響。

有些礦山在開采后對采空區未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隨著開采深度不斷增加,礦山的生產區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區地壓活動的影響,容易導致井下采場和巷道發生大面積冒頂片幫事故。

2.應急組織和職責

2.1應急指揮小組

組長:當班班長(或段長)

成員:班組成員

2.2應急指揮小組職責

⑴編制事故現場處置方案,開展應急演練,確保應急預案的有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⑵執行上級主管部門、公司領導指示并落實應急指令。

⑶事故發生后,負責現場急救工作的指揮和協調,協助事故處理和調查。

⑷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情況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并及時向上級匯報。

⑸負責逐級向公司報告事故及處理進展情況。

3.應急處置

3.1應急處置程序

⑴發生事故后,當班人員或任何人員應及時將現場情況向指揮小組組長或單位領導報告。

⑵指揮小組組長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⑶預案啟動后,凡在現場的應急指揮機構指揮小組成員必須立即奔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保護好現場,并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和搶救傷員。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應把救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要切實做好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

⑵救援時要做好現場的應急照明和安全保障工作。

⑶發生一般性頂、邊幫冒落事故,救援人員應對現場情況作出合理的支護、封閉、隔離等工作,待確認安全后,準許施工。

⑷發生大面積頂、邊幫冒落坍塌事故,要迅速組織力量展開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的擴大。

⑸如果有人員被困,所在地點通風不好,必須設法進行通風。被困人員若因冒頂被堵在里面,應利用壓風管、水管及開掘巷道、打鉆孔等方法,向遇險人員輸送新鮮空氣、飲料和食物。在搶救中,必須時刻注意救護人員的安全。如果覺察到有再次冒頂危險時,首先應加強支護,選擇好安全退路。

⑹遇險被困人員要正視發生的災害,切忌驚慌失措,要靠幫貼身站立,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要堅信救援人員一定會積極搶救。如現場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也可采取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向外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

⑺頂板冒落范圍不大時,如果被困人員被大塊巖石壓住,可采用千斤頂等工具將其頂起,將人迅速救出。

⑻頂板冒落,矸石塊度比較破碎,被困人員又靠近巷道兩幫位置時,可采用沿巷道側邊由冒頂區從外向里掏小洞,架設梯形棚子維護頂板,邊支護邊掏洞。

⑼較大范圍頂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采用另開巷道的方法繞過冒落區將人救出。

⑽要對事故現場及危險區域進行警戒,現場如有傷員,首先對傷員現場救護,再送往醫院救治。發現有人被礦石埋壓時,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搶救:認真觀察事故地點的頂板和兩幫的情況,查明被困者的位置和被埋壓的狀況。通過由外向里邊支護邊掏洞的辦法救出遇險人員。如果發現頂板或兩幫有再冒落的危險時,應先維護好頂板和兩幫,然后將被困者身上的石塊搬開。如果石塊較大,無法搬運,可用千斤頂等工具抬起撥開,絕對不可用鎬刨或鐵錘砸打。

4.注意事項

⑴在冒落區工作時,要派專人觀察周圍頂板變化。

⑵在清除冒落巖石時,使用工具要小心,以免傷及被困人員。

⑶在處理時,應根據冒頂事故的范圍大小、地壓情況等,采取不同的搶救方法。

⑷做好現場照明工作。

⑸如果救出的人身上有外傷,應迅速移至安全地點,盡快脫掉(或剪開)衣服,先止住傷口出血,纏上繃帶。包扎時,如果傷口里有粉塵,不得用水洗,避免手直接觸及傷口,更不可用臟布包扎。

⑹如果救出的人有骨折等現象,應先對骨折做臨時固定,條件允許時可給他吃點止痛和消炎藥。但頭部和腹部受傷時,不可服藥和喝開水。

⑺如果救出的人已停止了呼吸,應立即讓他躺平,解開他的衣服和褲帶,撬開他的嘴,取凈他嘴里和鼻孔里的粉塵,用手帕或毛巾拉出他的舌頭,然后進行人工呼吸搶救。若心跳也已停止,應進行心臟按摩,促使其恢復心跳。進行上述急救后,盡快送達地面轉送醫院治療。

⑻在救助過程中,救護人員應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⑼應急處置結束后,解除事故現場周邊警戒,恢復設備、作業環境原來符合安全要求的狀態。

篇2:煤礦井下冒頂預防措施

按照頂板一次冒落的范圍及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可將常見的頂板事故分為兩大類:大冒頂和局部冒頂事故。

(一)大冒頂的預兆及預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采場控頂面積便逐步增大,當厚度不大的直接頂逐漸塌落,而堅硬的老頂大面積的懸露時,在工作面頂板巖層形成一個自然壓力拱,煤壁受壓發生變化,造成工作面壓力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作面支架對頂板的總支撐力不能與維持頂板穩定下沉的要求相適應,就會出現大冒頂(或稱切頂)。

1.大冒頂的預兆

(1)頂板的預兆:

①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這是由于直接頂和老頂發生離層或頂板切斷而發生的聲響。

②頂板巖層破碎、下落、掉碴。掉碴一般由少變多,由稀變密。

③頂板裂縫增加或裂隙張開,并產生大量的下沉。

(2)煤幫的預兆。由于冒頂前壓力增加,煤壁受壓后,煤質變軟,片幫增多。使用電鉆打眼時,鉆眼省力;用采煤機割煤時,負荷減少。

(3)支架的預兆。使用木支架時,支架大量折斷,發出聲音。使用金屬支柱時,頂板來壓引起活柱快速下沉,連續發出“咯,咯”的響聲,支柱發顫。工作面使用絞接頂梁時,因受頂板沖擊壓力,頂梁楔被彈出或擠壓,俗稱“飛楔”。底板松軟或底板留有底夾石、丟底煤時,支柱會大量插入底板。

(4)工作面瓦斯含量增多或淋水增大。含有瓦斯的煤層,冒頂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

2.預防大冒頂的措施

(1)掌握工作面頂板周期來壓規律。在確定工作面支架的總支撐力時,必須考慮頂板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如果支架總支撐力只能適應平時頂板壓力,當有周期來壓時會給工作面造成嚴重威脅。在支架的總支撐力不足應付周期來壓時,掌握了頂板活動規律,在來壓前加強支護,多增支架,并采取各種安全措施,則可以防止冒頂。所以,采掘工作面有備用支護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2)采煤工作面要有合理的支架規格和支護密度。

(3)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因為工作面進度慢,頂板下沉量大,所以頂板不完整,木支架折損多,反應在金屬支柱上的壓力也大。由于進度慢,支柱大量折損,便使得工作面的總支撐力減小,這就容易推垮工作面。故應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

(二)局部冒頂的預兆及預防措施

局部冒頂的發生主要決定于頂板的巖石性質以及支架對每一塊頂板的支撐力。當頂板破碎、節理發育時,不進行支護,就會發生冒頂。在地質條件變化的區域,也易發生冒頂。有時盡管頂板比較穩定,但忽視支架規格質量,違反操作規程,也會引起局部冒頂。

1.局部冒頂的預兆

(1)工作面遇到小地質構造;

(2)頂板裂隙張開,裂隙增多,敲幫問頂時發出不正常的聲音;

(3)頂板裂隙內卡有活矸,并有掉碴、掉矸現象,先小后大;

(4)煤層與頂板接觸面上,極薄的矸石片不斷地脫落;

(5)滴淋水從頂板劈裂面滴落。

2.預防局部冒頂的措施

(1)支護方式必須和頂板巖石性質相適應。

(2)采煤機采后要及時支柱。

(3)整體移置輸送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種支架。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一般采取在上、下平巷中超前工作面架抬棚,在機頭、機尾處架抬棚,有時要加打密集支柱或木垛等措施加以特別支護。

(5)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6)認真做好回柱放頂工作。回柱放頂一定要及時,控頂距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禁止采煤。回柱后頂板仍不冒落,超過規定懸頂距離時,必須采取人工放頂或其他有效措施進行強制放頂。

(7)堅持正規循環作業。

(8)堅持執行必要的制度。如敲幫問頂制度、驗收支架制度、崗位責任制度、金屬支架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頂板分析制度等。

篇3:預防石膏礦井下大面積冒頂措施

一是對有存在大面積采礦區的石膏礦徹底關閉,轉入新的石膏層開采。其間隔厚度應大于“頂三帶”的要求。

二是對影響構筑物和村莊的采礦區,采用石膏充填或石塊砌筑相結合,加強頂班支護,防止采礦區冒落。

三是開采單一層石膏礦體時,采用石膏充填10m的隔離帶,將采礦區與現開采區域徹底隔離。

四是對所有采礦區按不同條件分階段有步驟地采用人工強制放頂。

五是規定今后石膏礦開采必須采用倒退式分階段開采,推行房柱式崩落采礦法,不留新的采礦區,從而徹底消除采礦區這一重大隱患。

六是改革采礦方法。即由現在的“空場法(自然支撐法)房柱式”改為“順層房柱式頂板滯后崩落法”或“分層房柱式頂板滯后崩落法”。防止頂板大面積冒頂塌方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