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水上救援工作的幾點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消防搶險救援的功能也不斷拓展,抗洪搶險及船舶火災開始映入消防人員的視線,面對水上救援情況復雜性、形式多樣性和任務艱巨性的新形勢。如何加強和做好水上火災救援工作,促進消防部隊搶險救援工作的發展,本人依托福建省泰寧大金湖景區作一些初淺的思考。
一、水上救援的涵義
水上救援是指在通航水域航行作業的船舶、竹筏等浮動設施發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竹筏在內河通般水域發生的碰撞、觸礁、擱淺、火災、爆炸、沉沒、落水、船舶運載危險化學品等引起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時開展的火災撲救及人員救助等工作。
二、常見的水上救援工作:
1.船舶失火的處理:接處警后,實施滅火戰斗;與景區當班工作人員一道立即疏散現場游客及工作人員,搶救被困人員,設立隔離帶;搶救和疏散物資,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保護火災現場,調查原因。
2.落水事故的處理:通知景區救護小組及巡邏救護艇立即趕赴現場搶救落水人員;協助供應相關器材。
3.欄桿等旅游保護設施損壞坍塌的處理:協助疏散現場旅客及工作人員;清點現場人員,確保現場人員全部獲救及部隊人員安全。
4、水上交通事故(船舶、竹筏)發生碰撞、觸礁、觸碰,造成浸水或沉沒的處理:組織維護現場救援秩序;調遣、組織船舶或其它適宜救助的船舶駛往事故地點,同時要求船員積極自救。
5、船舶載運危險品發生事故
(一)屬油類泄漏事故的處理措施:
1、趕赴現場救援并報告當地人民政府,采取緊急措施。并報告環保部門并通知下游或附近船舶禁止使用煙火,防止引發火災。
2、采用圍油欄,并按規定使用消油劑。
3、對事故船舶實施堵漏。
(二)屬化學品、爆炸物,并引起燃燒,屬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質落水的處理措施
1、立即趕赴現場,搶救人員。
2、疏散附近船舶、設施和人員到安全地點。
3、通知120到場救助,通知公安部門到現場采取防護措施、維護治安秩序。
4、組織有關船舶打撈落水的有毒物品,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三、水上消防救援訓練工作存在的主要薄弱環節
1.水上救援器材缺乏:客觀上存在經費緊張現象,特別是三明山區縣市,在常規器材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情況下,水上救援器材被放置在次要位置或不作考慮。
2.參訓人員在思想上對水上消防救援訓練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較多地強調客觀理由,得過且過的觀念比較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作表面文章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怕攬事”思想,生怕一旦開展水上訓練,今后將大量面對類似救援。
3.訓練中的技戰術比較陳舊,融入的科技含量較少,對新貨品模擬火災的針對性實戰演練訓練量較少。
4.器材裝備保養不善,由于水上救援裝備平時使用少,平時保養不善,容易出故障,往往要用時,心里沒底。
5.水上救援往往比較復雜,情況多變,需要有良好的組織和多方面支持、協調,同時一些指揮員和戰斗員也缺乏臨機變化和處置能力。
四、加強組織指揮,明確職責分工
1、大型水上救援工作系統而龐大,需要建立組織指揮機構和應急預案。處置事故現場,由現場最高行政(級別)的領導擔任指揮,在人命財產均有損失的情況下,應以先救人為原則,采取相應的施救措施,并根據事故性質,危害程度成立相應的現場秩序警戒組、現場搶救組、緊急施救組、善后工作組,事故調查組、信息綜合組、后勤保障組等,消防部門應成立滅火救援指揮組,負責本隊人員調配指揮,確保事故搶險救助工作有序進行,盡力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消防部門要對轄區內可能出現的水上險情和參與的水上救援,開展水上火災撲救、人員營救、洗消、與相關部門聯絡協調等訓練工作。
3、重大險情及化學危險源應根據環保單位測定和相關專家咨詢,對化學事故危害進行預測(當船舶運載危險化學品引起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為救援指揮決策提供措施、方案建議后進行。
4、重大搶險救援任務,大隊獨立接警后,應按以下順序依次通知、通報相關政府、上級部門、旅游部門、各醫院、交通、交警、安監、經貿、新聞、轄區鄉鎮等
5、中隊接到政府部門援助要求或群眾報警后,應立即向大隊、中隊領導報告;在執行任務過程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因汛情變化、任務變化等特殊情況應第一時間向指揮員報告。
五、水上救援所需攜帶器材:
1.常用裝備:船只(不少于2只)、迷彩服、作訓服、解放鞋(可著體訓服或背心、短褲)、安全自救繩(不少于20米/人)、安全帶、安全鉤(不少于3對)、救生衣/人、安全繩(不少于200米)、長竹桿、潛水頭盜(不少于2具)、防水手電、雨衣、步話機、手機、潛水目鏡、匕首(潛水刀)等
2.可備用器材:消防車、沖鋒舟(橡皮舟)、泵浦、空呼器、軟梯、頭盔、雨靴、火鉤、腰斧、消防斧、柴刀、擴音器、發電機、望遠鏡等
六、常見水下救護
(一)自救
1.不了解水情,遇到漩渦時。首先應鎮靜,力爭呼吸,如進入漩渦中,應使身體保持平臥姿勢以增大身體半徑,逆漩渦方向快速游出險區。
?2.遇水草纏住手或腳時。要鎮定、冷靜,不要亂蹬亂踩,先深吸一口氣,看清纏繞情況,逐步解脫,然后改用仰游出水草區。
(二)互救
1.利用救護器材。對正在呼救和掙扎的人,應盡可能利用竹竿、浮球、救生圈等器材進行搶救。直接進入水中救護時,也應把可浮器材拋向溺者的身邊,以備救護者急用。
2.直接游泳救護。救護者在岸上發現水中險情時,首先應將視力集中盯住呼救者,快速從岸上跑至最接近呼救者的地方躍入水中,快速游近溺者,托其上浮,使其臉部出水有呼吸機會。然后令其配合游出淺水區。如救護者被溺者抓、抱時,應迅速、果斷地解脫,再采取安全措施拖帶上岸。對已經沉沒在水中的溺者,首先是看清出事地點(水域),然后組織水性好的骨干,在出事水域潛入水中尋找。
七、常見注意事項
1.盡量選用大噸位船只,且有備用船。
2.參戰人員應盡量選用水性較好、心理素質過硬的官兵。
3.避免在河道轉彎、旋渦、電站附近、水壩上游或壩底等復雜水區作業。
4.應盡量避免單兵作戰,單兵作戰不應超出指揮員視線,且系上安全繩,保證人員接應。
5.參戰人員應攜帶好個人防護用品,確保牢固,并實施交叉檢查。
6.岸邊或下游方向應備有人員隨時進行接應。
7.及時了解偵察施救水域及附近情況。
8.參戰官兵未經本隊指揮員批準和下達任務,不受現場其余指揮人員調度,不得擅自行動。
9.指揮員必須交待戰前注意事項。參戰隊員必須明白準確受理指揮員下達任務(重復口授)后,方可采取進一步行動。
10.沖鋒舟等小型船舶施救時,應限載人員,防止人員擁擠,踩翻船只,上船次序:幼、老、婦、青,最后為駕駛員或施救員,行船過程中禁止人員直立、跳船,靠岸時,嚴防人員爭搶,上船時次序為:駕駛員或施救員、幼、老、婦、青,首名上岸人員第一任務為固定船只,其次為接應人員,船只未固定,不得下人。
11.在實施過程中要揚長避短,切忌盲目沖動,意氣用事,英雄主義。要積極借用地方人才物力資源。
篇2:救援應急預案多篇
1總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就近救援;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及時反應、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1.3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福建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有關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事件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按《福建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執行。
2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
篇3: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范本
(1)一旦發生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后,項目部就立即組織人員搶救,確定受傷人數通知120救護中心請求救護。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清楚傷病員口中的泥沙、嘔吐物、血塊和其它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3)檢查傷病員的生命特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即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創傷出血者,應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扎、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
(5)觀察受傷人員摔傷及骨折部位,看其是否昏迷;注意摔傷及骨折部位的保護,避免不正確的抬運,使骨折錯位而造成二次傷害。
(6)車輛一到立即就近送往安醫第二附屬醫院。
觸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如果發生觸電事故時首先斷開電源。項目部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
(2)如果電源開關在較遠處,則可用絕緣材料(如木條等)把觸電者與電源分離。
(3)高壓線路觸電:馬上通知供電部門停電,如一時無法通知供電部門停電則可拋擲導電體(如裸導線),讓線路短路跳閘,再把觸電者脫離電源。
(4)觸電者脫離電源后馬上進行搶救,同時送往最近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