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安全用電規程
電是礦山生產建設中的重要能源,隨著我國礦山開采的飛躍發展,電氣化程度越來越高,礦山與電的關系更加密切,接觸電氣系統的人員也越來越多,電為改善礦井作業職工的勞動條件,提高采礦生產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如果對電的管理不善,檢查使用不當,會帶來許多不安全因素。電具有傳速快、看不到、摸不著、聽不見等特點,尤其是井下的電氣設備的工作條件較為特殊,空間狹窄、環境較暗、空氣潮濕以及電氣設備和電纜易受砸、碰壓而使絕緣損壞,所以井下極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因此,為確保礦井安全用電,必須遵守相關規定。
一、供電
(1)井下礦山對各種電氣設備或電力系統的設計、安裝、驗收、運行、檢修和安全檢查等,應執行水電部現行的有關安全規程的規定。
(2)井下各級配電電壓,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高壓網路的配電電壓,不得超過7kV,有條件的,也不得超過10kV。
②低壓網路的配電電壓,不得超過1200V。
③照明電壓,運輸巷道,不大于220V;采掘工作面、出礦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間,不大于36V;行燈,不大于36V。
④攜帶式電動工具的電壓,應不大于127V。
⑤電機車供電電壓,交流電源不超過400V,直流電源不超過600V。
(3)由地面到井下中央變電所或主水泵房的電源電纜,至少應敷設兩條線路,且任何一條電纜發生故障,均應保證原有送電能力。無淹沒危險的小型礦山,可不在限。
(4)礦井電氣設備禁止接零。礦井應采用礦用變壓器,若用普通變壓器,禁止中性點直接接地。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不準向井下供電。
(5)給井下供電的斷路器和井下中央變配電所各回路斷路器,禁止安設自動重合閘裝置。
(6)每個礦井必須備有地面、井下配電系統圖,井下電氣設備布置圖,電力、電話、信號、電機車等線路平面圖。
二、電氣線路
(1)水平巷道或傾角小于45°的巷道,應使用鋼帶鎧裝電纜。豎井或傾角大于45°的巷道,應使用鋼絲鎧裝電纜。移動式電力線路,應采用井下專用橡套電纜。井下信號或控制用線路,應使用鎧裝電纜。井下固定敷設的照明電纜,如有機械損傷可能,應采用鋼帶鎧裝電纜。
(2)敷設在硐室或干燥木支護巷道中的鎧裝電纜,必須將黃麻外皮剝掉,并定期在鎧裝外殼加涂防銹防水油漆。
(3)敷設在豎井內的電纜,必須和豎井深度相適應,中間不準有接頭。如豎井太深,應將接頭部分設置在中段水平巷道內。
(4)在鉆孔中敷設電纜,應將電纜牢固地固定在鋼繩上,鉆孔不穩固時,應敷設保護管。
(5)必須在水平巷道個別地段沿地面敷設電纜時,應用鐵質或非燃性材料覆蓋。不準用木料覆蓋電纜溝,或在水溝中敷設電纜。
(6)敷設在礦井內的電纜,必須遵守如下規定:
①在水平巷道或45以下的井筒內,電纜懸掛高度和位置應保證其不致被車輛碰撞壓壞。電纜懸掛點間距應不大于3m,廠廠凈距不得小于50mm,不準將電纜掛在風水管上。
電纜上不準懸掛任何物件。電纜與風水管平行敷設時,應設在管子的上方,距管子不得小于0.3m。
②在豎井或45°以上的井巷內,電纜懸掛點的距離,在傾斜井巷內不得超過3m;在豎井內不得超過6m,敷設電纜的夾子、卡箍或其他夾持裝置,須能承受電纜重量,且不得損壞電纜的外皮。
③橡套電纜應有專供接地的芯線,接地芯線不得兼作其他用途。
④高、低電纜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3m。
(7)電纜通過防火墻、防水墻或硐室部分,應分別用金屬管或混凝土管保護,管孔應嚴加封閉。
(8)巷道內的電纜,應每隔一定距離和在分路點上懸掛標注有號碼、用途和電壓等的標志牌。
三、電氣及保護
(1)井下高壓網路的短路容量,不宜超過70mV.A。使用未標明井下專用的油斷路器時,其最大遮斷容量不得超過額定容量的1/2,從井下中央變配電所或采空區變電所引出的低壓饋電線,應裝設帶有電流保護的自動開關。
(2)用架空線往井下中央變配電所送電時,在井口線路終端及井下配電所一次母線側,須設避雷裝置。
(3)井下變配電所高壓饋電線,應設檢漏裝置,低壓母線及送至工作面的饋線,應設斷開電源的檢漏裝置或指示器。
(4)檢漏裝置必須靈敏可靠,不得任意取消,值班人員每天對其運行情況進行一次檢查。
四、機電硐室
(1)礦井永久性中央變配電所或井底車場內的其他機電硐室,必須砌碹。采區變電所硐室,應用不燃材料支護。硐室的頂板和墻壁應不滲水。
(2)中央變電所的地面,應比人口處巷道軌面高o.5m;與水泵房毗鄰時,應高于水泵房地面0.3m。采空區變電所及其他機電硐室,地面應比人口處巷道軌面高o.2m。
(3)長度超過6m的變配電硐室,應在兩端各設一個出口,并裝有向外開的鐵柵欄門。有淹沒、爆炸、火災危險的礦井的機電硐室,都應設置防火門和防水門。
(4)硐室內各種電氣設備的控制裝置,必須注明號碼和用途,并有停送電標志。硐室人口必須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安全標志,高壓電氣設備必須懸掛“高壓危險”的安全標志牌,并應有照明。
五、照明、通信和信號
(1)礦井所有作業地點、人行道和通往作業地點的人行道,須有良好的照明。
(2)采掘工作面可采用移動式電氣照明。有爆炸危險的礦井和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攜帶式蓄電池礦燈。炸藥庫的照明應按GB6722《爆破安全規程》中的規定執行。
(3)從采區變電所到照明用變壓器的380V供電線路,應為專用線,不得與動力線共用。照明電源,應從采區變電所的變壓器低壓出線側的自動開關之前引出。
(4)井底車場,主要機電硐室、調度室和采區,均應安裝通信裝置。井下變電所、主要泵房和主扇風機房,必須有直通地面交換臺或調度室的電話。主要運輸巷道的各信號室之間,必須安裝直通電話。
(5)礦井電氣信號,必須能同時發聲或發光。提升裝置應有獨立的信號系統,信號電源電壓不得超過127V,并設專用變壓器供電。
六、保護接地
(1)礦井內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的配件、金屬外皮等,必須接地。巷道中接近電纜線路的金屬構筑物等均應接地。
(2)礦井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系統的規定是:
①所有需要接地的設備和局部接地極,都應與接地干線連接。接地干線應與主接地極連接,形成接地網。
②移動和攜帶式電氣設備,應采用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并與接地干線連接。
③礦井所有接地的設備,必須有單獨的接地連接線。禁止將幾臺電氣設備的接地連接線串聯連接。
④礦井所有電纜的金屬外皮,都必須有可靠的電氣連接,以構成接地干線。
(3)接地極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設備在水倉或水坑內的主接地極,應采用面積不小于o.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鋼板制成。
②設置在排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采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0.4mm的鋼板,或具有同樣面積和厚度不小于3。5mm的鋼管制成。并應平放于水溝深處。
③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極,應采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作,并直埋人地下,鋼管上至少應有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孔。
(4)接地干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鋼,或直徑不小于12mm的圓鋼制成。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干線的連接線(采用電纜芯線者除外),電纜接線盒兩頭的電纜金屬連接線,應采用面積不小于48mmz、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鋼或直徑不小于8mm的圓鋼。
(5)接地裝置的所有鋼材,必須鍍鋅或鍍錫。接地裝置的連接線,應采取防腐措施。
(6)每個主接地極的接地電阻,由主接地極起至最遠的就地接地裝置上,不得大于2n。每臺移動電氣設備至接地干線的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1Ω。高壓系統的單相接地電流大于20A時,接地裝置的最大接觸電壓不應大于40V。
七、檢查與維修
(1)電氣設備的檢查與維修,參照下表執行。
檢查項目
檢查時間
井下自動保護裝置
主要電氣設備絕緣電阻
井下全部接地網和總接地網電阻測定
高壓電纜耐壓試驗,橡套電纜
新安裝和長期沒有運行的電氣設備,在合閘前必須測量絕緣和接地電阻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隨時
(2)電氣設備和變壓器使用的絕緣油,一般情況下應每年進行一次理化性能及耐壓試驗;操作頻繁的電氣設備使用的絕緣油,必須每半年進行一次耐壓試驗;不合格者必須及時更換。
(3)礦井電氣操作人員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①對重要線路和重要工作場所的停電和送電,以及對700V以上的電氣設備的檢修,須經主管電氣工程師或技術人員簽發工作票,方準進行作業。
②操作700V以上的電氣設備,必須使用防護用具(絕緣手套、絕緣鞋、絕緣墊和絕緣臺)。
③禁止帶電檢修或搬動任何帶電設備。檢修或搬動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并將導體完全放電和接地。
④停電檢修時,所有已切斷的開關把手,均應加鎖,并且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的安全警示牌。
⑤必須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禁止單人操作。
(4)供給移動機械(裝巖機、電鉆等)電源的橡套電纜,靠近機械的一段,應沿地面敷設,但其長度不得大于15m,中間不得有接頭。電纜應安放在適當位置,以免被運轉機械所損壞。
篇2:煤礦井下安全用電十不準
①不準甩掉無壓釋放和過電流保護;
②不準甩掉漏電繼電器、煤電鉆綜合保護和局部通風機風電瓦斯閉鎖;
③不準帶電檢修;
④不準用銅、鋁、鐵絲代替保險絲;
⑤不準明火操作、明火打點、明火放炮;
⑥停風停電的采掘工作面,沒有檢查瓦斯不準送電;
⑦有故障的電纜線路不準強行送電;
⑧保護裝置失靈的電氣設備不準使用;
⑨失爆電氣設備和電器不準使用;
⑩不準在井下敲打、撞擊、拆卸礦燈。
篇3:某煤礦井下安全用電知識
第一節煤礦井下供電及要求
一、井下供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實行煤礦井下安全可靠地供電是關系到設備安全運行,生產任務順利完成,礦井安全和職工人身安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堅持做好井下供電工作,達到安全用電的目的,是衡量礦井總體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
由井下電氣故障直接引發的不安全事故,其類型主要有:
1、電火引燃的礦井火災。
2、電火或高溫引發的煤塵瓦斯燃燒和爆炸災害。
3、電孤或高溫燒壞設備。
4、人身觸電。
5、電氣故障使設備不能運行。井下供電與地面供電相比,其特殊性表現為:
1、井下環境
惡劣、條件復雜。供電線路和設備敷設、安裝、運行在狹窄、陰暗、潮濕、高溫的井巷中或條件復雜多變的采掘工作面中,經常受到水淋、水淹、巖石冒落、煤壁坍塌、異物擠壓、行車碰撞等危險因素的威脅和傷害,而引發電氣事故。由于處在有瓦斯、煤塵燃爆危險的環境中,如遇電火就可引發火災或爆炸事故。礦井空氣潮濕、污臟、高溫、流通性較差,對電氣設備安全運行不利。
2、設備線路布置分散,分布面廣,不便管理和控制。
3、采掘設備及線路移動頻繁,條件多變,不利于安全運行。
4、采掘線路均采用電纜,排列集中,懸掛困難,故障查找不易。
5、井下電氣設備多采用隔爆型。其突出特點是笨重、搬運困難、開閉不便、直觀性差、維修復雜。總之,井下供電的環境是惡劣的,條件是復雜多變的,設備是特別的,運行是困難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些情況,進而采取對策和措施,才能實現井下供電安全運行。
二、井下供電有關規定和要求
1、井下供電的有關規定《煤礦安全規程(1992年版)》第九章“電氣”對井下供電、用電、管理作了具體規定(第417-470條)。現綜合供電方面的要求如下:①電力負荷分級
根據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用電負荷一般分為三級。
a、一級負荷
凡突然停電后可能會造成人身傷亡或設備嚴重損壞,長期不能生產或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的用戶,為一級負荷。如煤礦的中央變電所、通風機、井下主排水泵、豎井載人提升機和瓦斯抽放機及礦井醫院等。這類用戶必須具備兩個獨立電源,以保證不間斷供電。
b、二級負荷凡突然停電后會造成大量產品和原材料報廢,產量顯著下降,在經濟上造成較大損失的用戶,為二級負荷。如井下采區變電所、選煤廠等。這類用戶要設專用供電線路。
c、三級負荷不屬于一、二級負荷的用戶為三級負荷,如修配輔助車間、電車庫以及與生產無直接關系的設備等。這類用戶可以不設專用供電線路,只采用一回路供電。
對煤礦企業用電負荷進行分級管理,便于合理的進行供電,以確保重要負荷供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當供電系統發生故障或檢修需限制用電時,限用的次序為先停三級,在停二級,以確保一級負荷用戶的供電。
②入井電源電壓
高壓不得超過10kv;低壓運動不得超過1140v;照明、手持設備不得超過127v,控制電壓不得超過36v。
③供電線路電纜
均應采用礦用型電纜。固定設備的供電線路應采用鎧裝電纜;移動設備采用橡套電纜。電纜均應按規定懸掛和連接。
④電氣設備
應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選用礦用一般型(標志為“ky”)或礦用防爆型(包括隔爆型,標志e*d;增安型e*e;本質安全型e*l;正壓型e*p;充油型e*o;充砂型e*o;特殊型e*s)設備。
⑤井下供電系統必須設有“三大保護”,即過流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保護接電裝置。
⑥井下供電的變壓器禁止其中性點直接接地。
⑦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和電纜。
2、井下供電的要求
①可靠性
供電的可靠性是指不間斷供電的可靠程度。煤礦供電一旦中斷,不僅會直接影響生產,而且會使安全要害設備停止運轉,可能會造成礦井被淹、瓦斯積聚、設備損壞或人身事故,甚至可毀掉礦井。為了保證供電的高度可靠性,應采用兩條獨立的電源線路。正常時,采用一回路運行,另一回路應帶電備用。
②安全性
煤礦井下的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五大自然災害都可能因電氣事故而釀成。由于井下環境條件差,設備負荷變化大,容易造成漏電、短路及人身觸電事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及《電業規程》,確保供電的安全性。
③技術合理性
供電技術的合理性對降低煤炭生產成本、保證供電質量(電壓穩定、頻率整齊、波形正常等指標達到規定)、實現設備安全運行、減少電氣故障和人身觸電事故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井下供電必須作到技術合理。
④經濟性
要求井下供電有好的經濟性,就是使系統在運行中耗費少、效率高、成本低。對于煤礦生產應力求供電系統簡單,便于安裝和操作,并要合理使用電氣設備,使建設投資少,運行費用低。
第二節煤礦井下供電系統及采區電壓等級簡介
一、我集團公司井下供電概述
井下供電方式分深井供電和淺井供電兩種。通過井筒將高壓(10kv、6kv、3kv)電源送入井下中央變電所,再進行供電分配的稱為深井式供電。通過井筒或鉆孔將低壓(1140kv、660kv、380kv)電源送入井下中央配電室,再進行供電分配的稱為淺井式供電。我集團公司除在建井初期臨時短期采用井筒式淺井供電外,均采用深井式供電。入井高壓均采用6kv等級。
我集團公司井下供電的特點是“多點入井、分設系統、環行供電”。此方法具有電量充足、電壓穩定、供電靈活可靠的優點。這種供電方式的形成是借助與我集團公司一個礦井可具有數對在不同地區開鑿有與地面相貫通的風井而實現的。構成的要點是,根據上、下山盤區開采進度和分設入井供電系統的需要,在進風運輸大巷設立若干個中央變電所(習慣成為中央配電室,可命名第一,第二……中央配電室或以地區命名)引入入井高壓電源,對設立在上、下山盤區內的若干個采區變電所(或稱采區配電室)進行高壓供電,在由采區變電所對所屬各采、掘、開工作面等低壓動力設備進行供電。在各中央變電所之間還可根據需要設立單纜聯絡,以構成并聯環形供電(備用)。
二、高壓供電系統
煤礦井下高壓供電系統,包括高壓入井電源配電設備,中央變電所及其高壓變配電設備、采區變電所及其高壓配電設備、高壓移動變電站以及上述設備之間的高壓供電電纜線路。
圖9-1繪出了我集團公司一礦北頭咀井簡化了的高壓供電系統示例。
三、低壓供電系統煤礦井
煤礦井下低壓供電系統,是指低壓動力配電點及其變配電設備,各用電設備(電動機)及其控制設備、照明設備、信號設備以及它們之間的供電電纜線路。見圖9-2和圖9-3。
四、采區供電電壓等級
《煤礦安全規程(1992年版)》第425條,對井下各級配電電壓和各種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等級作了具體規定。1、高壓,不應超過10000v;(采用的等級有10000v,6000v,3000v)2、低壓,不應超過1140v;(采用的等級有1140v;660v;380v)超過1140v時須報煤炭部批準。
3、照明、手持式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和電話、信號裝置的額定供電電壓都不應超過127v。報經省煤管局批準,在井底車場、總進風巷,主要進風巷的照明系統的額定電壓可采用220v;
4、遠距離控制線路的額定電壓不得超過3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