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氧氣瓶充裝操作規程

氧氣瓶充裝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1947

一、準備工作1.充裝操作人員要穿好防護用品。2.檢查充裝排上的所有充裝軟管、管路,接頭和閥門沒有磨損、脫扣、破裂、漏氣現象。3.檢查所有閥門、壓力表、安全閥,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4.確認待充裝的氧氣瓶已檢查合格,并有可充標記。5.瓶內須有余壓,方可充裝。二、充裝操作1.將標有可充標記的氣瓶運到充裝排上用鏈子鎖好,將充裝排上的充裝接頭與瓶閥接好,將瓶閥和氣瓶接口的各支閥全部打開;2.通知運行工開啟液氧泵;3.緩慢開啟充裝排總閥;4.緩慢打開一組充裝排總閥,從充氣開始,充裝人員應隨時觀察充裝排壓力表的變化情況,并檢查是否有漏氣情況;5.在瓶內氣體壓力達到充裝壓力的7Mpa以前,用手逐只檢查瓶體溫度是否大致一樣,在瓶內氣體壓力達到10Mpa時檢查夾具與瓶閥的密封是否良好,注意監聽瓶內有無異常聲音,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妥善處理;6.注意氣瓶充裝壓力,不得超壓;7.當壓力達到充裝壓力的10%以上時,禁止插入空瓶;8.氧氣瓶的充裝流量不大于8m3/h(標準狀態氣體)且充裝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9.一組氧氣瓶達到充裝壓力后,微開另一組待充氧氣瓶充裝排總閥,緩慢關閉已完成充裝的一組充裝排總閥,及時全開待充氧氣瓶充裝排總閥,然后關閉已充滿氧氣的瓶閥,緩慢打開放空閥,待管道壓力降至0.2MPa以下時,關閉放空閥和各支閥,從充裝裝排上取下氣瓶,做好充裝記錄;10.應用肥皂液對瓶閥與瓶口連接處、安全裝置、瓶閥出口等處進行檢漏。檢查合格后,戴好瓶帽。粘貼氣瓶警示標簽和充裝標簽,送到實瓶區。三、充裝操作指標1.氧氣在不同充裝溫度下的最高充裝壓力見下表:充裝溫度℃最高充裝壓力Mpa514.01014.31514.72015.12515.43015.83516.14016.52.每排最少充裝瓶數:不少于15瓶。3.充裝時間≥30分鐘。4.低溫液化氣體汽化器氧氣出口溫度應大于00C.四、停止充裝1.當氣瓶充裝結束時,通知運行工停下液氧泵。充裝人員應關閉送氧總閥。緩慢打開充裝排放空閥,卸壓至~0.2MPa。2.關閉所有閥門。五、異常情況處理方法序號異常情況原因處理方法1個別氣瓶充不進氣體1瓶閥沒完全打開。1打開瓶閥。2瓶閥損壞。2停止該瓶充裝,修理或更換瓶閥2氣瓶瓶體溫度異常升高充裝速度太快。停止充裝,檢查氣瓶數量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有氣瓶充不進氣體。3氣瓶出現鼓包變形氣瓶材料強度不夠。停止該瓶充裝,將氣體放空,送檢。4瓶閥與瓶口連接處泄漏瓶閥與瓶口沒連接好。停止充裝,將氣體放空。將瓶閥與瓶口連接好。6氣瓶內有異常聲音氣瓶內有異物。停止該瓶充裝,另行處理。六、注意事項1:充裝員的服裝、工具等絕不能沾有油脂,不得穿鐵釘鞋,不得用金屬器具敲擊瓶閥或管道。2:若發現進入充裝間的高壓氧氣管結霜嚴重,應立即停止充裝氣瓶,檢查氣化器工作是否正常。3:定期檢查充裝排上的閥門、充裝軟管、接頭和管道;安全閥和壓力表應在檢定有效期內。4:操作任何閥門時,充裝員必須站在其側面,緩慢進行操作,且必須一次開足或關嚴(嚴而不緊)。5:充裝壓力高于12.5MPa時,不宜進入充裝間。

篇2:氧氣瓶充裝設備員責任制

1工作內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負責站的設備管理,對設備維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1.2認真貫徹執行設備管理制度,經常組織開展設備檢查,對設備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1.3編制設備和管線的修理、檢驗計劃、設備的潤滑計劃、備品備件計劃、安全附件檢驗計劃,并組織實施。

1.4建立設備和儀器儀表臺帳,收集整理設備技術資料、操作說明書、運行記錄,歸檔成冊。

1.5參與制訂“手冊”,并監督執行。

2工作權限

2.1督促做好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維護保養,糾正違規使用

2.2組織設備事故調查,填寫設備事故報告。

3工作責任

3.1對站的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完好負責。

3.2對設備、儀器儀表臺帳的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3.3對設備管理失誤,造成損失負責。

篇3:氧氣瓶充裝安全員責任制

1工作內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主管站的安全工作。

1.2參與制訂“手冊”并監督執行。

1.3經常分析研究公司(站)安全生產的形勢,組織安全檢查,對簿弱環節、事故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1.4編制安全教育計劃,做好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監督壓力容器、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和設施的定期檢驗。

1.5加強日常安全檢查,參加事故調查,并統計上報。

1.6做好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并監督其正確使用。

2工作權限

2.1對不安全因素有監督整改權。

2.2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有制止權。

2.3對職工的獎懲有建議權。

3工作責任

1對站安全管理負責。

2對檢查督促不力造成的事故負責。

3對重大事故負直接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