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鍋爐工安全教育范本

鍋爐工安全教育范本

2024-07-16 閱讀 7541

工區針對冬季施工鍋爐取暖的安全使用,工區安全部針對所有鍋爐工進行了安全學習、培訓教育。鍋爐房管理制度,鍋爐操作規程逐一的對每個鍋爐工進行安全學習和傳達,并對每位鍋爐工提出要求:時刻注意消防安全,時刻保持警惕,嚴禁發生火災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鍋爐房管理制度

一、鍋爐人員須持有鍋爐操作證,并嚴格依照操作規程操作。

?二、非鍋爐人員一律不準進入鍋爐間。

三、嚴禁在鍋爐房內及其附近堆放易燃、易爆品,不允許在鍋爐房內洗曬衣物。

四、嚴守工作崗位,未經允許不準離開,不得擅自離崗。

五、做好鍋爐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嚴禁鍋爐及附近設備帶故障操作,做好維護檢查登記工作。鍋爐設備巡回檢查時應注意:1、壓力、溫度、水位表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2、燃料輸送系統是否正常,燃料供應情況是否正常。3、送風機、引風機運轉是否正常,檔板位置是否適宜。4、給水系統中水箱情況是否正常,水泵運轉狀況和給水調節伐、逆水伐的工作狀況是否正常。5、排污伐和管道有無異常情況。

鍋爐工操作規程

1.烘煮爐前的準備與檢查

1.1在烘煮爐前,必須詳細檢查下列各部零件:爐排片有無拱起或走偏現象;

1.1.2兩側主動爐排片與側密封塊和密封角鋼的最小間隙不小于10㎜;

?1.1.3主動爐排片與鏈輪的嚙合是否良好;

1.1.4鏈排長軸兩端與鏈排兩側板的距離在主支軸處應保持相等;

?1.1.5檢查爐排片轉動有無卡阻現象。

1.2檢查是否有斷裂的爐排軸有無嚴重彎曲。

1.3點火門開啟靈活,煤閘門升降方便,上蓋板應嚴密復蓋好。

?1.4爐排風道調節門和煙氣調節門開關應靈活。

?1.5老鷹鐵活動容易并與爐排接觸處無卡阻等弊病。

1.6鼓風機、引風機、給水設備及除塵器等運轉要正常。

?1.7人孔、手孔是否嚴密,附屬零件裝置是否齊全。

?1.8爐墻是否正常,前后煙箱是否嚴密。

1.9蒸氣管路、給水管路、排污管路是否完全暢通。

?1.10省煤器是否嚴密,煙氣通是否暢通。

?1.11所有軸承箱及油箱內應充滿潤滑油。

?2.烘爐

對新砌筑的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在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干燥處理,即烘爐。

2.1烘爐的最初三天,將木柴集中在爐排中間,約占爐排面積的1/2,用小火烘烤;將煙道擋板開啟1/6-1/5,使煙氣緩慢流動爐膛負壓保持在0.5-1毫米水柱,爐水70-80℃。三天以后,可以添加少量的煤,逐漸取代木柴烘烤;煙道擋板開大到1/4-1/3,適當增加通風;爐水溫度可以達到輕微沸騰。在整個烘爐過程中,溫度必須緩慢升高,盡量保持各部位的溫差較小,膨脹均勻,以免爐墻烘干后失去密封性。

2.2烘爐的時間與鍋爐容量、形式及爐墻的干濕程度有關,一般小型鍋爐為4-7天,較大的鍋爐為7-10天;如果爐墻潮濕,氣候寒冷,烘爐時間還應適當延長。

2.3鏈條爐排鍋爐時,應將燃料分布均勻,不得堆積在前后烘處,并定時轉動爐排和清除灰渣,以防燒壞爐排。?

3.煮爐

3.1煮爐時,先將堿性溶液加入鍋爐內,使鍋爐內的油脂和堿起皂化作用而沉淀,再通過排污方法將雜質排出。煮爐加藥量見下表:

藥品名稱?鐵銹較少的新鍋爐鐵銹較多的新鍋爐?有鐵銹和水垢較多的鍋爐

氫氧化鈉2-34-55-6

磷酸三鈉2-33-45-6

注:單位為Kg/噸爐水。

3.2如無磷酸三鈉時,可用無水碳酸鈉代替,用量為磷酸三鈉的1.5倍

3.3.1將兩種藥品用熱水溶解后,與鍋爐給水同時緩慢送入鍋爐,至水位表低水位處,不要將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則會降低煮爐效果。

3.3.2加熱升溫至由空氣閥或安全閥冒出蒸氣時(開始應打開此兩閥),即可升降,同時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存水彎管。

3.3.3在煮爐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各部分是否有滲漏,受熱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脹。

?3.3.4煮爐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壓到鍋爐設計壓力的15℃,保持8.小時,然后將爐膛密閉過夜。第二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30℃,試驗高低水位報警器,保壓8小時仍密閉爐膛過夜。第3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50℃,再保壓8小時后將爐膛密閉,直到鍋爐逐步冷卻降壓。

3.3.5待爐水冷卻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將鍋爐內部沖洗干凈。

3.4如果烘爐和煮爐同時進行,應有烘爐的末期將蒸氣壓力升高到鍋爐設計壓力的50℃,待冷卻后清理干凈,檢查后做好重新點火準備。

3.5煮爐后應對鍋角、集箱的所有爐管進行全面檢查,如不清潔,需做第二次煮爐。

?3.6煮爐合格標準

3.3.1將兩種藥品用熱水溶解后,與鍋爐給水同時緩慢送入鍋爐,至水位表低水位處,不要將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則會降低煮爐效果。

3.3.2加熱升溫至由空氣閥或安全閥冒出蒸氣時(開始應打開此兩閥),即可升降,同時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存水彎管。

3.3.3在煮爐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各部分是否有滲漏,受熱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脹

3.3.4煮爐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壓到鍋爐設計壓力的15℃,保持8.小時,然后將爐膛密閉過夜。第二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30℃,試驗高低水位報警器,保壓8小時仍密閉爐膛過夜。第3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50℃,再保壓8小時后將爐膛密閉,直到鍋爐逐步冷卻降壓。

3.3.5待爐水冷卻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將鍋爐內部沖洗干凈。

3.4如果烘爐和煮爐同時進行,應有烘爐的末期將蒸氣壓力升高到鍋爐設計壓力的50℃,待冷卻后清理干凈,檢查后做好重新點火準備。

3.5煮爐后應對鍋角、集箱的所有爐管進行全面檢查,如不清潔,需做第二次煮爐。

?3.6煮爐合格標準

3.6.1鍋爐筒體內部和集箱內無銹蝕痕跡、油垢和附著焊渣。

?3.6.2鍋筒和集箱內壁上用石棉布輕擦能露出金屬本色,無銹斑。

3.7煮爐完畢停爐后,應將下鍋筒、下集箱和省煤器集箱的人孔和手孔打開,進行內部沉積物清理,沖洗和檢查。檢查排污閥有否堵塞和卡死現象。?

4.升火

4.1鍋爐升火前進行全面檢查,而后進行給水工作,未進水前必須關閉排污閥,開啟安全閥讓鍋爐內空氣排出。

4.2將已處理的水緩緩注入鍋爐內,給水溫度一般不高于40℃4.3試開排污閥放水,檢查是否堵塞。

4.4開后點火門,地爐排前端放置木柴等燃料引燒,此時應開大引風機煙氣調節門增強自然通風,引燃物燃燒后,調小煙氣節門,間斷地開啟引風機待引燃物燃燒旺后,開始手工添煤,關開啟鼓風機,當煤層燃燒盛后,可以關閉點火門,從煤斗加煤、間斷開動爐排、待前拱熱、煤能正常燃燒后可以調節鼓引風機量,使燃燒趨正常。4.5升火速度不能太急促,初次升火從冷卻到氣壓達到正常工作壓力時以4-5小時為宜,以后升火冷爐不短于2小時,熱爐不短于1小時。

4.6升火后應隨時注意鍋筒內水位,如超過最高水位線時需進行排污。

4.7當開啟的一只安全閥內冒出蒸氣時,應關閉安全閥,并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彎管,氣壓升到2-3個表壓時,檢查入孔及手孔蓋是否滲漏,如有滲漏現象應立即處理。

?4.8升火期間,應檢查省煤器出口水溫,該水溫應比工作壓力下飽和溫度低40℃。

?4.9當鍋爐壓力逐漸升高時,應注意鍋爐各部件有無特殊響聲,如有應立即檢查,必要時應立即停爐檢查,解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運行。?

5.供氣

當鍋爐內氣壓接近工作壓力向外供氣時,供氣前鍋內水位不宜超過正常水位,供氣時爐膛內燃燒要穩定,其操作步驟如下:

5.1供氣時將總氣閥微微開啟,讓微量蒸氣進行暖管,時間一般不少于10min,同時將管路上的泄水閥開啟,泄出冷凝水。

5.2緩緩全開總氣閥,同時注意鍋爐各部件是否有特殊響聲,如有應立即檢查,必要時停爐檢查。

5.3全開閥后,應再一次檢查附屬零件、閥門、儀表有無漏水漏氣現象等情況。

?6.給水

6.1給水前首先檢查所有給水泵是否正常,水泵進水口至水箱的閥門,水泵排水口的閥門、操作閥門至鍋爐管路之間的閥門是否開啟,若未開啟應全部開啟。

?6.2鍋爐給水盡可能采取連續進水,控制水泵出口閥門細水長流。

6.3開動電動機,當壓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產生的壓力時,開啟操作閥門。

?6.4停止水泵運轉時,應先關操作閥門,再停電動機。?

7.排污

7.1排污時首先將慢開閥(離鍋爐體近的一只)全開,然后微開快開閥(排在慢開閥后面的),以便預熱污管路,待管路預熱后再緩緩開大,排污完畢閥門關閉次序與上相反。

7.2二臺或二臺以上鍋爐使用同一排污總管,而排污管上又無逆止閥門,排時應注意:

?7.2.1禁止兩臺鍋爐同時排污。

7.2.2如另一臺鍋爐正在檢修,則排污前必須將檢修中的鍋爐與排污管路隔斷分開。

7.3排污應在低負荷、高水位情況下進行,在排污時應密切注意爐內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鍋爐水位20-50mm范圍為宜。

7.4關閉排污閥后,在離開第2只排污閥的管道上用手試模,是否冷卻,恕不冷卻則排污閥必有滲漏。?

8.停爐

8.1臨時故障停爐

當鍋爐遇到爐排卡住或爐排片斷裂等情況時,為了迅速解除故障,應進行臨時故障停爐。其操作步驟如下:

8.1.1先關鼓風機,微開引風機。

8.1.2停止爐排轉動,清除煤閘門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暫時停爐

8.2.1停爐前根據用氣情況,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爐排速度減為最慢,此時應適當關小鼓、引風機,讓煤燒盡,最后停止鼓風機。

8.2.2鍋爐冷卻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爐時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氣后,使氣包內壓力降到零,再關斷總氣閥及煙氣調節門。

?8.3長期停爐

?6.給水

6.1給水前首先檢查所有給水泵是否正常,水泵進水口至水箱的閥門,水泵排水口的閥門、操作閥門至鍋爐管路之間的閥門是否開啟,若未開啟應全部開啟。

?6.2鍋爐給水盡可能采取連續進水,控制水泵出口閥門細水長流。

6.3開動電動機,當壓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產生的壓力時,開啟操作閥門。

?6.4停止水泵運轉時,應先關操作閥門,再停電動機。?

7.排污

7.1排污時首先將慢開閥(離鍋爐體近的一只)全開,然后微開快開閥(排在慢開閥后面的),以便預熱污管路,待管路預熱后再緩緩開大,排污完畢閥門關閉次序與上相反。

7.2二臺或二臺以上鍋爐使用同一排污總管,而排污管上又無逆止閥門,排時應注意:

?7.2.1禁止兩臺鍋爐同時排污。

7.2.2如另一臺鍋爐正在檢修,則排污前必須將檢修中的鍋爐與排污管路隔斷分開。

7.3排污應在低負荷、高水位情況下進行,在排污時應密切注意爐內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鍋爐水位20-50mm范圍為宜。

7.4關閉排污閥后,在離開第2只排污閥的管道上用手試模,是否冷卻,恕不冷卻則排污閥必有滲漏。?

8.停爐

8.1臨時故障停爐

當鍋爐遇到爐排卡住或爐排片斷裂等情況時,為了迅速解除故障,應進行臨時故障停爐。其操作步驟如下:

8.1.1先關鼓風機,微開引風機。

8.1.2停止爐排轉動,清除煤閘門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暫時停爐

8.2.1停爐前根據用氣情況,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爐排速度減為最慢,此時應適當關小鼓、引風機,讓煤燒盡,最后停止鼓風機。

8.2.2鍋爐冷卻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爐時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氣后,使氣包內壓力降到零,再關斷總氣閥及煙氣調節門。

?8.3長期停爐

8.3.1按照暫時停爐的步驟停爐。

8.3.2待爐內水慢慢冷卻到70℃以下時,方可將爐水放出,這時須先將安全閥抬起,讓氣包內部與大氣相通。

8.3.3為了縮短冷卻時間,亦可向鍋爐進入冷水,同時通過管道放出熱水。但水位不應低于正常水位。

8.3.4爐水放出后,然后開啟人孔、手孔用清水沖洗水污。

?8.4緊急停爐

8.4.1鍋爐在運行中,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緊急停爐:

8.4.1.1鍋爐氣壓迅速上升,超過最高許可工作壓力,雖經采取加強給水、減弱燃燒等降壓措施,安全閥也已排氣,但氣壓仍繼續上升。

8.4.1.2鍋爐嚴重缺水,水位降低到鍋爐運行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下極限以下時。

?8.4.1.3鍋爐水位迅速下降,雖經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仍不能保持水位時。

?8.4.1.4鍋爐水位迅速上升,超過運行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上極限時。

8.4.1.5給水設備全部失效,無法向鍋爐進水時。

?8.4.1.6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時。

8.4.1.7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4.1.8煙道中的氣體發生BAOZHA或復燃,嚴重危及鍋爐和司爐人員安全時。

?8.4.1.9鍋爐房發生火警,或附近場地發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鍋爐房時。

?8.4.2緊急停爐的程序

8.4.2.1先停鼓風機,后停引風機。

8.4.2.2將煤閘門閘到最低點迅速鏟出煤斗內的存煤,并開點火門,清除爐排頭部堆積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爐排轉動,把爐膛內的渣及煤通過排箱渣門全部清除掉,最后

8.4.1.5給水設備全部失效,無法向鍋爐進水時。

?8.4.1.6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時。

8.4.1.7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4.1.8煙道中的氣體發生BAOZHA或復燃,嚴重危及鍋爐和司爐人員安全時。

?8.4.1.9鍋爐房發生火警,或附近場地發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鍋爐房時。

?8.4.2緊急停爐的程序

8.4.2.1先停鼓風機,后停引風機。

8.4.2.2將煤閘門閘到最低點迅速鏟出煤斗內的存煤,并開點火門,清除爐排頭部堆積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爐排轉動,把爐膛內的渣及煤通過排箱渣門全部清除掉,最后停止爐排轉動。

8.4.2.4打開放氣閥把氣排出。

8.4.2.5當鍋爐發生嚴重缺水時應關閉總氣門,這時嚴禁向爐內盲目上水。?

9.鍋爐運行中的操作調整工作:

9.1鍋爐運行中,司爐工必須根據燃燒方式不同,做到勤看火、勤聯系和勤調整,保持鍋爐燃燒正常,使蒸發量與負荷(用氣量)相適應。

9.2鍋爐運行中,必須保持氣壓、水位和氣溫正常,使氣壓維持在規定壓力±0.5公斤/平方厘米的范圍內,使水位保持在水位線上下各50毫米內。9.3保持鍋爐主要附件靈敏可靠。

9.3.1壓力表:定期沖洗存水彎管,防止堵塞失靈,裝有兩只壓力表的鍋爐,應經常查對兩只表指示的壓力數值是否一定,如發現指示壓力不同時,要立即檢查原因,予以消除。

9.3.2安全閥:每班或每天做一次手動排氣試驗閥的閥芯和閥座粘隹,造成動作失靈。

?9.3.3水位表:每班至少應沖洗1-2次水位表,以保證指示的水位準確可靠,如發現玻璃管顯示的水位不正常,水線停滯不動或界限不清時,應及時沖洗。

?9.4對鍋爐應進行定期排污,每班至少排污不超過給水量的5℃。

9.5保持鍋爐部件干燥和鍋爐房整潔,對注油部位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缺油現象必須立即補油或注油,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篇2:鍋爐工安全教育教案

工區針對冬季施工鍋爐取暖的安全使用,工區安全部針對所有鍋爐工進行了安全學習、培訓教育。鍋爐房管理制度,鍋爐操作規程逐一的對每個鍋爐工進行安全學習和傳達,并對每位鍋爐工提出要求:時刻注意消防安全,時刻保持警惕,嚴禁發生火災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鍋爐房管理制度

一、鍋爐人員須持有鍋爐操作證,并嚴格依照操作規程操作。

二、非鍋爐人員一律不準進入鍋爐間。

三、嚴禁在鍋爐房內及其附近堆放易燃、易爆品,不允許在鍋爐房內洗曬衣物。

四、嚴守工作崗位,未經允許不準離開,不得擅自離崗。

五、做好鍋爐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嚴禁鍋爐及附近設備帶故障操作,做好維護檢查登記工作。鍋爐設備巡回檢查時應注意:1、壓力、溫度、水位表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2、燃料輸送系統是否正常,燃料供應情況是否正常。3、送風機、引風機運轉是否正常,檔板位置是否適宜。4、給水系統中水箱情況是否正常,水泵運轉狀況和給水調節伐、逆水伐的工作狀況是否正常。5、排污伐和管道有無異常情況。

鍋爐工操作規程

1.烘煮爐前的準備與檢查

1.1在烘煮爐前,必須詳細檢查下列各部零件:爐排片有無拱起或走偏現象;

1.1.2兩側主動爐排片與側密封塊和密封角鋼的最小間隙不小于10㎜;

1.1.3主動爐排片與鏈輪的嚙合是否良好;

1.1.4鏈排長軸兩端與鏈排兩側板的距離在主支軸處應保持相等;

1.1.5檢查爐排片轉動有無卡阻現象。

1.2檢查是否有斷裂的爐排軸有無嚴重彎曲。

1.3點火門開啟靈活,煤閘門升降方便,上蓋板應嚴密復蓋好。

1.4爐排風道調節門和煙氣調節門開關應靈活。

1.5老鷹鐵活動容易并與爐排接觸處無卡阻等弊病。

1.6鼓風機、引風機、給水設備及除塵器等運轉要正常。

1.7人孔、手孔是否嚴密,附屬零件裝置是否齊全。

1.8爐墻是否正常,前后煙箱是否嚴密。

1.9蒸氣管路、給水管路、排污管路是否完全暢通。

1.10省煤器是否嚴密,煙氣通是否暢通。

1.11所有軸承箱及油箱內應充滿潤滑油。

2.烘爐

對新砌筑的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在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干燥處理,即烘爐。

2.1烘爐的最初三天,將木柴集中在爐排中間,約占爐排面積的1/2,用小火烘烤;將煙道擋板開啟1/6-1/5,使煙氣緩慢流動爐膛負壓保持在0.5-1毫米水柱,爐水70-80℃。三天以后,可以添加少量的煤,逐漸取代木柴烘烤;煙道擋板開大到1/4-1/3,適當增加通風;爐水溫度可以達到輕微沸騰。在整個烘爐過程中,溫度必須緩慢升高,盡量保持各部位的溫差較小,膨脹均勻,以免爐墻烘干后失去密封性。

2.2烘爐的時間與鍋爐容量、形式及爐墻的干濕程度有關,一般小型鍋爐為4-7天,較大的鍋爐為7-10天;如果爐墻潮濕,氣候寒冷,烘爐時間還應適當延長。

2.3鏈條爐排鍋爐時,應將燃料分布均勻,不得堆積在前后烘處,并定時轉動爐排和清除灰渣,以防燒壞爐排。

3.煮爐

3.1煮爐時,先將堿性溶液加入鍋爐內,使鍋爐內的油脂和堿起皂化作用而沉淀,再通過排污方法將雜質排出。煮爐加藥量見下表:

藥品名稱?鐵銹較少的新鍋爐鐵銹較多的新鍋爐?有鐵銹和水垢較多的鍋爐

氫氧化鈉2-34-55-6

磷酸三鈉2-33-45-6

注:單位為kg/噸爐水。

3.2如無磷酸三鈉時,可用無水碳酸鈉代替,用量為磷酸三鈉的1.5倍

3.3.1將兩種藥品用熱水溶解后,與鍋爐給水同時緩慢送入鍋爐,至水位表低水位處,不要將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則會降低煮爐效果。

3.3.2加熱升溫至由空氣閥或安全閥冒出蒸氣時(開始應打開此兩閥),即可升降,同時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存水彎管。

3.3.3在煮爐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各部分是否有滲漏,受熱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脹。

3.3.4煮爐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壓到鍋爐設計壓力的15℃,保持8.小時,然后將爐膛密閉過夜。第二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30℃,試驗高低水位報警器,保壓8小時仍密閉爐膛過夜。第3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50℃,再保壓8小時后將爐膛密閉,直到鍋爐逐步冷卻降壓。

3.3.5待爐水冷卻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將鍋爐內部沖洗干凈。

3.4如果烘爐和煮爐同時進行,應有烘爐的末期將蒸氣壓力升高到鍋爐設計壓力的50℃,待冷卻后清理干凈,檢查后做好重新點火準備。

3.5煮爐后應對鍋角、集箱的所有爐管進行全面檢查,如不清潔,需做第二次煮爐。

3.6煮爐合格標準

3.3.1將兩種藥品用熱水溶解后,與鍋爐給水同時緩慢送入鍋爐,至水位表低水位處,不要將溶液一次性投入,否則會降低煮爐效果。

3.3.2加熱升溫至由空氣閥或安全閥冒出蒸氣時(開始應打開此兩閥),即可升降,同時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存水彎管。

3.3.3在煮爐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各部分是否有滲漏,受熱后各部是否能自由膨脹

3.3.4煮爐一般需3天,第一天升壓到鍋爐設計壓力的15℃,保持8.小時,然后將爐膛密閉過夜。第二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30℃,試驗高低水位報警器,保壓8小時仍密閉爐膛過夜。第3天升壓到設計壓力的50℃,再保壓8小時后將爐膛密閉,直到鍋爐逐步冷卻降壓。

3.3.5待爐水冷卻到低于70℃即可排出,再用清水將鍋爐內部沖洗干凈。

3.4如果烘爐和煮爐同時進行,應有烘爐的末期將蒸氣壓力升高到鍋爐設計壓力的50℃,待冷卻后清理干凈,檢查后做好重新點火準備。

3.5煮爐后應對鍋角、集箱的所有爐管進行全面檢查,如不清潔,需做第二次煮爐。

3.6煮爐合格標準

3.6.1鍋爐筒體內部和集箱內無銹蝕痕跡、油垢和附著焊渣。

3.6.2鍋筒和集箱內壁上用石棉布輕擦能露出金屬本色,無銹斑。

3.7煮爐完畢停爐后,應將下鍋筒、下集箱和省煤器集箱的人孔和手孔打開,進行內部沉積物清理,沖洗和檢查。檢查排污閥有否堵塞和卡死現象。

4.升火

4.1鍋爐升火前進行全面檢查,而后進行給水工作,未進水前必須關閉排污閥,開啟安全閥讓鍋爐內空氣排出。

4.2將已處理的水緩緩注入鍋爐內,給水溫度一般不高于40℃4.3試開排污閥放水,檢查是否堵塞。

4.4開后點火門,地爐排前端放置木柴等燃料引燒,此時應開大引風機煙氣調節門增強自然通風,引燃物燃燒后,調小煙氣節門,間斷地開啟引風機待引燃物燃燒旺后,開始手工添煤,關開啟鼓風機,當煤層燃燒盛后,可以關閉點火門,從煤斗加煤、間斷開動爐排、待前拱熱、煤能正常燃燒后可以調節鼓引風機量,使燃燒趨正常。4.5升火速度不能太急促,初次升火從冷卻到氣壓達到正常工作壓力時以4-5小時為宜,以后升火冷爐不短于2小時,熱爐不短于1小時。

4.6升火后應隨時注意鍋筒內水位,如超過最高水位線時需進行排污。

4.7當開啟的一只安全閥內冒出蒸氣時,應關閉安全閥,并沖洗水位表和壓力表彎管,氣壓升到2-3個表壓時,檢查入孔及手孔蓋是否滲漏,如有滲漏現象應立即處理。

4.8升火期間,應檢查省煤器出口水溫,該水溫應比工作壓力下飽和溫度低40℃。

4.9當鍋爐壓力逐漸升高時,應注意鍋爐各部件有無特殊響聲,如有應立即檢查,必要時應立即停爐檢查,解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運行。

5.供氣

當鍋爐內氣壓接近工作壓力向外供氣時,供氣前鍋內水位不宜超過正常水位,供氣時爐膛內燃燒要穩定,其操作步驟如下:

5.1供氣時將總氣閥微微開啟,讓微量蒸氣進行暖管,時間一般不少于10min,同時將管路上的泄水閥開啟,泄出冷凝水。

5.2緩緩全開總氣閥,同時注意鍋爐各部件是否有特殊響聲,如有應立即檢查,必要時停爐檢查。

5.3全開閥后,應再一次檢查附屬零件、閥門、儀表有無漏水漏氣現象等情況。

6.給水

6.1給水前首先檢查所有給水泵是否正常,水泵進水口至水箱的閥門,水泵排水口的閥門、操作閥門至鍋爐管路之間的閥門是否開啟,若未開啟應全部開啟。

6.2鍋爐給水盡可能采取連續進水,控制水泵出口閥門細水長流。

6.3開動電動機,當壓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產生的壓力時,開啟操作閥門。

6.4停止水泵運轉時,應先關操作閥門,再停電動機。

7.排污

7.1排污時首先將慢開閥(離鍋爐體近的一只)全開,然后微開快開閥(排在慢開閥后面的),以便預熱污管路,待管路預熱后再緩緩開大,排污完畢閥門關閉次序與上相反。

7.2二臺或二臺以上鍋爐使用同一排污總管,而排污管上又無逆止閥門,排時應注意:

7.2.1禁止兩臺鍋爐同時排污。

7.2.2如另一臺鍋爐正在檢修,則排污前必須將檢修中的鍋爐與排污管路隔斷分開。

7.3排污應在低負荷、高水位情況下進行,在排污時應密切注意爐內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鍋爐水位20-50mm范圍為宜。

7.4關閉排污閥后,在離開第2只排污閥的管道上用手試模,是否冷卻,恕不冷卻則排污閥必有滲漏。

8.停爐

8.1臨時故障停爐

當鍋爐遇到爐排卡住或爐排片斷裂等情況時,為了迅速解除故障,應進行臨時故障停爐。其操作步驟如下:

8.1.1先關鼓風機,微開引風機。

8.1.2停止爐排轉動,清除煤閘門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暫時停爐

8.2.1停爐前根據用氣情況,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爐排速度減為最慢,此時應適當關小鼓、引風機,讓煤燒盡,最后停止鼓風機。

8.2.2鍋爐冷卻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爐時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氣后,使氣包內壓力降到零,再關斷總氣閥及煙氣調節門。

8.3長期停爐

6.給水

6.1給水前首先檢查所有給水泵是否正常,水泵進水口至水箱的閥門,水泵排水口的閥門、操作閥門至鍋爐管路之間的閥門是否開啟,若未開啟應全部開啟。

6.2鍋爐給水盡可能采取連續進水,控制水泵出口閥門細水長流。

6.3開動電動機,當壓力表指到水泵所需要產生的壓力時,開啟操作閥門。

6.4停止水泵運轉時,應先關操作閥門,再停電動機。

7.排污

7.1排污時首先將慢開閥(離鍋爐體近的一只)全開,然后微開快開閥(排在慢開閥后面的),以便預熱污管路,待管路預熱后再緩緩開大,排污完畢閥門關閉次序與上相反。

7.2二臺或二臺以上鍋爐使用同一排污總管,而排污管上又無逆止閥門,排時應注意:

7.2.1禁止兩臺鍋爐同時排污。

7.2.2如另一臺鍋爐正在檢修,則排污前必須將檢修中的鍋爐與排污管路隔斷分開。

7.3排污應在低負荷、高水位情況下進行,在排污時應密切注意爐內水位,每次排污以降低鍋爐水位20-50mm范圍為宜。

7.4關閉排污閥后,在離開第2只排污閥的管道上用手試模,是否冷卻,恕不冷卻則排污閥必有滲漏。

8.停爐

8.1臨時故障停爐

當鍋爐遇到爐排卡住或爐排片斷裂等情況時,為了迅速解除故障,應進行臨時故障停爐。其操作步驟如下:

8.1.1先關鼓風機,微開引風機。

8.1.2停止爐排轉動,清除煤閘門下的煤,迅速排除故障。

8.2暫時停爐

8.2.1停爐前根據用氣情況,可以提前20-30min停止加煤,爐排速度減為最慢,此時應適當關小鼓、引風機,讓煤燒盡,最后停止鼓風機。

8.2.2鍋爐冷卻后水位要降低,因此停爐時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8.2.3停止供氣后,使氣包內壓力降到零,再關斷總氣閥及煙氣調節門。

8.3長期停爐

8.3.1按照暫時停爐的步驟停爐。

8.3.2待爐內水慢慢冷卻到70℃以下時,方可將爐水放出,這時須先將安全閥抬起,讓氣包內部與大氣相通。

8.3.3為了縮短冷卻時間,亦可向鍋爐進入冷水,同時通過管道放出熱水。但水位不應低于正常水位。

8.3.4爐水放出后,然后開啟人孔、手孔用清水沖洗水污。

8.4緊急停爐

8.4.1鍋爐在運行中,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緊急停爐:

8.4.1.1鍋爐氣壓迅速上升,超過最高許可工作壓力,雖經采取加強給水、減弱燃燒等降壓措施,安全閥也已排氣,但氣壓仍繼續上升。

8.4.1.2鍋爐嚴重缺水,水位降低到鍋爐運行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下極限以下時。

8.4.1.3鍋爐水位迅速下降,雖經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仍不能保持水位時。

8.4.1.4鍋爐水位迅速上升,超過運行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上極限時。

8.4.1.5給水設備全部失效,無法向鍋爐進水時。

8.4.1.6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時。

8.4.1.7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4.1.8煙道中的氣體發生baozha或復燃,嚴重危及鍋爐和司爐人員安全時。

8.4.1.9鍋爐房發生火警,或附近場地發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鍋爐房時。

8.4.2緊急停爐的程序

8.4.2.1先停鼓風機,后停引風機。

8.4.2.2將煤閘門閘到最低點迅速鏟出煤斗內的存煤,并開點火門,清除爐排頭部堆積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爐排轉動,把爐膛內的渣及煤通過排箱渣門全部清除掉,最后

8.4.1.5給水設備全部失效,無法向鍋爐進水時。

8.4.1.6水位表或安全閥全部失效時。

8.4.1.7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鍋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時。

8.4.1.8煙道中的氣體發生baozha或復燃,嚴重危及鍋爐和司爐人員安全時。

8.4.1.9鍋爐房發生火警,或附近場地發生火警,有可能蔓延到鍋爐房時。

8.4.2緊急停爐的程序

8.4.2.1先停鼓風機,后停引風機。

8.4.2.2將煤閘門閘到最低點迅速鏟出煤斗內的存煤,并開點火門,清除爐排頭部堆積的煤。

8.4.2.3以最快的速度使爐排轉動,把爐膛內的渣及煤通過排箱渣門全部清除掉,最后停止爐排轉動。

8.4.2.4打開放氣閥把氣排出。

8.4.2.5當鍋爐發生嚴重缺水時應關閉總氣門,這時嚴禁向爐內盲目上水。

9.鍋爐運行中的操作調整工作:

9.1鍋爐運行中,司爐工必須根據燃燒方式不同,做到勤看火、勤聯系和勤調整,保持鍋爐燃燒正常,使蒸發量與負荷(用氣量)相適應。

9.2鍋爐運行中,必須保持氣壓、水位和氣溫正常,使氣壓維持在規定壓力±0.5公斤/平方厘米的范圍內,使水位保持在水位線上下各50毫米內。9.3保持鍋爐主要附件靈敏可靠。

9.3.1壓力表:定期沖洗存水彎管,防止堵塞失靈,裝有兩只壓力表的鍋爐,應經常查對兩只表指示的壓力數值是否一定,如發現指示壓力不同時,要立即檢查原因,予以消除。

9.3.2安全閥:每班或每天做一次手動排氣試驗閥的閥芯和閥座粘隹,造成動作失靈。

9.3.3水位表:每班至少應沖洗1-2次水位表,以保證指示的水位準確可靠,如發現玻璃管顯示的水位不正常,水線停滯不動或界限不清時,應及時沖洗。

9.4對鍋爐應進行定期排污,每班至少排污不超過給水量的5℃。

9.5保持鍋爐部件干燥和鍋爐房整潔,對注油部位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缺油現象必須立即補油或注油,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