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電阻測試儀操作規程
一、使用方法:
1.接通儀表電源,將電源開關由“關”置成“開”,預熱5~10分鐘;
2.將儀器紅色夾子夾在支架的電源線地線輸入端,黑色夾子夾在外殼裸露部分;
3.按下儀器的測試鍵,儀器所顯示數值即為該支架接地電阻值;
4.需做另一臺樣品試驗時,按步驟2~3重復進行;
二、注意事項:
1.不要在放有易燃易爆品的地方使用儀表;
2.打開電源前確保儀表已可靠接地;
3.試驗前應注意試品與測試夾必須接觸良好,否則測量數據不準或測試儀表認定電流故障自動停止測試;
4.證測試夾彈性良好,否則會引起測量誤差;
5.測試電流大于29A,測試儀認為電流故障,報警并自動停止測試;
6.保證測試準確度,每次接地電阻測試時間應不小于3秒,待數據穩定后再讀數;
7.作前必須看懂使用說明書,有不明之處要咨詢技術人員;
8.表出現故障,請咨詢技術人員,不得隨意打開機箱;
9.每次開機必須預熱10分鐘,否則不能保證其準確度。
篇2:防雷接地監理控制要點措施
(一)施工質量事前監理控制1.材料進場按規定進行抽樣檢測,檢驗結論應有記錄,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規定才能在施工中應用。2.接地裝置安裝應按以下程序進行:(1)建筑物基礎接地體:底板鋼筋敷設完成,按設計要求做接地施工,經檢查確認,才能支模和澆搗混凝土;(2)人工接地體:按設計位置開挖溝槽,經檢查確認,才能打入接地報敷設地下接地干線;(3)接地模塊:按設計位置開挖模塊坑,并將地下接地干線引到模塊上,經檢查確認,才能相互焊接;(4)裝置隱蔽:檢查驗收合格,才能覆土回填。3.引下線安裝應按以下程序進行:(1)利用建筑物柱內主筋作引下線,在柱內主筋綁扎后,按設計要求施工,經檢查確認才能支模;(2)直接從基礎接地體或人工接地體暗敷埋入粉刷層內的引下線,經檢查確認不外露,才能貼面磚或刷涂料等;(3)直接從基礎接地或人工接地體引出明敷的引下線,先埋設或安裝支架,經檢查確認,才能敷設引下線。4.安裝電工、焊工和電氣調試人員等,應按有關要求持證上崗。5.安裝和調試用各類計量器具,應檢定合格,使用時在有效期內。(二)施工質量事中監理控制1.作業條件(1)接地體作業條件①按設計位置清理好場地。②底板筋與柱筋連接處已綁扎完。③柱基內鋼筋與柱筋連接處已綁扎完。(2)接地干線作業條件①支架安裝完畢。②保護管已預埋。③土建抹灰完畢。(3)支架安裝作業條件①各種支架已運到現場。②結構工程已經完成。③室外必須有腳手架或爬梯。(4)防雷引下線暗敷設作業條件①建筑物(或構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②利用主筋作引下線時,鋼筋綁扎完畢。(5)防雷引下線明敷設作業條件①支架安裝完畢。②建筑物(或構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③土建外裝修完畢。(6)避雷帶與均壓環安裝作業條件土建圈梁鋼筋正在綁扎時,配合作業此項工作。(7)避雷網安裝作業條件①接地體與引下線必須做完。②支架安裝完畢。③具備調直場地和垂直運輸條件。(8)避雷針安裝作業條件①接地體及引下線必須做完。②需要腳手架,腳手架搭設完畢。③土建結構工程已完,并隨結構施工做完預埋件。2.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支架?引下線明敷接地體?接地干線?避雷針引下線明敷避雷網避雷帶或均壓環(2)接地體安裝工藝人工接地體(極)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①人工接地體(極)的最小尺寸應符合有關規定。②接地體的埋設深度其頂部不應小于0.6m,角鋼及鋼管接地體應垂直配置。③垂直接地體長度不應小于2.5m,其相互之間間距一般不應小于5m。④接地體埋設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設接地體時,應換土,并分層夯實。⑤當接地裝置必須埋設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時,應采用均壓帶做法或在接地裝置上面敷設50~90mm厚度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裝置2m。⑥接地體(線)的連接應采用焊接,焊接處焊縫應飽滿并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不得有夾渣、咬肉、裂紋、虛焊、氣孔瞪缺陷,焊接處的藥皮敲凈后,刷瀝青做防腐處理。⑦采用搭接焊時,其焊接長度如下:1)鍍鋅扁鋼不小于其寬度的2倍,三面施焊(當扁鋼寬度不同時,搭接長度以寬的為準)。敷設前扁鋼需調直,煨彎不得過死,直線段上不應有明顯彎曲,并應立放。2)鍍鋅圓鋼焊接長度為其直徑的6倍,并應雙面施焊(當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以直徑大的為準)。3)鍍鋅圓鋼與鍍鋅扁鋼連接時,其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4)鍍鋅扁鋼與鍍鋅鋼管(或角鋼)焊接時,為了連接可靠,除應在其接觸部位兩側進行焊接外,還應直接將扁鋼本身彎成弧形(或直角形)與鋼管(或角鋼)焊接。⑧當接地線遇有白灰焦渣層而無法避開時,應用水泥漿全面保護。⑨采用化學方法降低土壤電阻率時,所用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對金屬腐蝕性弱;2)水溶性成分含量低。⑩所有金屬部件應鍍鋅。操作時,注意保護鍍鋅層。(3)人工接地體(極)安裝①接地體的加工根據設計要求的數量,材料規格進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圓鋼或者角鋼切割,長度不應小于2.5m。如采用鋼管打入地下,應根據土質加工成一定的形狀,遇松軟土壤時,可切成斜面形。為了避免打入時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質很硬時,可將尖端加工成錐形,如選用角鋼時,應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鋼,切割長度不應小于2.5m,角鋼的一端應加工成尖頭形狀。②挖溝根據設計圖的要求,對接地體(網)的線路進行測量彈線,在此線路上挖掘深為0.8~1m,寬為0.5m的溝,溝上部稍寬,底部如有石子應清除。③安裝接地體(極)溝挖好后,應立即安裝接地體和輻射接地扁鋼,防止土方坍塌。先將接地體放在溝的中心線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錘打入,一人扶著接地體,一人用大錘敲打接地體頂部。為了防止將接地鋼管或角鋼打劈,可加一護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鋼接地可采用短角鋼(約1cm)焊在接地角鋼即可。使用手錘敲打接地體時要平穩,錘擊接地體正中,不得打偏,應與地面保持垂直,當接地體頂端距離離地600mm時停止打入。④接地體間的扁鋼敷設扁鋼敷設前應調直,然后將扁鋼放置于溝內,依次將扁鋼與接地體用電(氣焊)焊接。扁鋼應側放而不可放平,側放時散流電阻較小。扁鋼與鋼管連接的位置距接地體最高點約100mm。焊接時應將扁鋼拉直,焊好后清除藥皮,刷瀝青做防腐處理,并將接地線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夠的連接長度,以待使用。⑤核驗接地體(線)接地體連接完畢后,應及時請質檢部門進行隱檢,接地體材質、位置、焊接質量,接地體(線)的截面規格等,均符合設計及現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要求,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分層夯實。最后,將接地電阻搖測數值填寫在隱檢記錄上。(4)自然基礎接地體安裝①利用無防水底板鋼筋或深基礎接地體。利用無防水底板鋼筋或深基礎做接地體,按設計圖尺寸位置要求,標好位置,將底板鋼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將主筋焊好。再將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與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將主筋焊好連接板,清除藥皮,并將兩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標記,以便于引出和檢查。應及時請質檢部門進行隱檢,同時做好隱檢記錄。②利用樁基及承臺鋼筋做好接地體,按設計圖尺寸位置,找好樁基組數位置,把每組樁基四角鋼筋搭接封焊,再與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將主筋預埋好接地連接板,清除藥皮,并將兩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標記,便于引出和檢查,并應及時請質檢部門進行隱檢,同時做好隱檢記錄。(5)接地干線的安裝①接地干線穿墻時,應加套管保護,跨越伸縮縫時,應做煨彎補償。②接地干線應設有為測量接地電阻而預備的斷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裝入,同時加裝盒蓋并做上接地標記。③接地干線跨越門口時應暗敷設于地面內(做地面以前埋好)。④接地干線距地面應不小于200mm,距墻面應不小于10mm,支持件采用40mm×4mm的扁鋼,尾端應制成燕尾狀,入孔深度與寬度各為50mm,總長度為70mm。支持件間的水平直線距離一般為1m,垂直部分為1.5m,轉彎部分為0.5m。⑤接地干線敷設應平直,水平度與垂制度允許偏差2/1000,但全長不得超過10mm。⑥轉角處接地干線彎曲半徑不得小于扁鋼厚度的2倍。⑦接地干線應刷黑色油漆,油漆應均勻無遺漏,但斷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處不得刷油漆。(6)接地干線安裝接地干線應與接地體連接的扁鋼相連接,它分為室內與室外連接兩種,室外接地干線與支線一般敷設在溝內。室內的接地干線多為明敷,但部分設備連接的支線需經過地面,也可以埋設在混凝土內。具體安裝方法如下:①室外接地干線敷設1)首先進行接地干線的調直、測位、打眼、煨彎,并將斷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裝好。2)敷設前按設計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溝。挖溝要求見同前,然后將扁鋼放平埋入。回填土應壓實,接地干線末端露出地面應不超過0.5m,以便接引地線。②室內接地干線明敷設1)預留孔與埋設支持件按設計要求尺寸位置,預留出接地線孔,預留孔的大小應比敷設接地干線的厚度、寬度各大出6mm以上。其方法有以下三種:a:施工時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鋼預埋在墻壁內,當混凝土還未凝固時,抽動扁鋼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b:將扁鋼上包一層油毛氈或幾層牛皮紙后埋設在墻壁內,預留孔距墻壁表面為15~20mm。c:保護套可以用厚1mm以上鐵皮做成方形或圓形,大小應使接地線穿入時,每邊有6mm以上的空隙。2)支持件固定根據設計要求先在磚墻(或加氣混凝土墻、空心磚墻)上確定坐標軸線位置,然后隨砌墻塊預制方孔,而后將支持件放入孔內,同時灑水淋濕孔洞,再用水泥砂漿將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現澆混凝土墻上固定支架,先根據設計圖要求彈線定位、鉆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漿進行固定。3)明敷接地線的安裝要求a:敷設位置不應妨礙設備的拆卸與檢修,并便于檢查。b:接地線應垂直或水平敷設,也可與建筑物水平傾斜敷設,在直線段,不應有高低起伏及彎曲情況。c:接地線沿建筑物墻壁水平敷設,離地面應保持250~300mm的距離,接地線與建筑物墻壁間隙應不小于10mm。d:明敷的接地線表面應涂以15~100mm寬度相等地綠色漆和黃色漆相間的條紋,其標志明顯。e:在接地線引向建筑物內的入口處或檢修用臨時接地點處,均應刷白色底漆后標以黑色符號,其符號標為“〨”標志明顯。4)明敷接地線安裝當支持件埋設完畢,水泥砂漿凝固后,可敷設墻上的接地線。將接地扁鋼沿墻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將扁鋼固定,經過隔墻時穿跨預留孔,接地干線連接處應焊接牢固。末端預留或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7)避雷針制作與安裝①避雷針制作與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1)所有金屬部件必須鍍鋅,操作時注意保護鍍鋅層。2)采用鍍鋅鋼管制作針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針尖刷錫長度不得小于70mm。3)避雷針應垂直安裝牢固,垂直度與允許偏差為3/1000。4)焊接要求應符合有關規定,并清除藥皮,刷防銹漆。5)避雷針一般采用圓鋼或鋼管制成,其直徑不應小于下列數值:a:獨立避雷針一般采用直徑為19mm鍍鋅圓鋼;b:屋面上的避雷針一般宜采用直徑為25mm鍍鋅鋼管;c:水塔頂部避雷針采用直徑25mm或直徑40mm的鍍鋅鋼管;d:煙囪頂上避雷針采用直徑25mm鍍鋅圓鋼直徑為40mm鍍鋅鋼管;e:避雷環用直徑12mm鍍鋅圓鋼或截面為100mm2鍍鋅扁鋼,其厚度為4mm。②避雷針制作按設計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長度分上、中、下三節進行下料。如針尖采用鋼管制作,可先將上節鋼管一端鋸成鋸齒形,用手錘收尖后,進行焊縫磨尖,涮錫,然后將另一端與中、下二節鋼管找直,焊好。③避雷針安裝先將支座鋼板的底板固定在預埋的地腳螺栓上,焊上一塊肋板。再將避雷針立起,找直、找正后,進行點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他三塊肋板。最后將引下線焊在底板上,清除藥皮后刷防銹漆。(8)支架安裝①支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角鋼支架應有燕尾,其埋入深度不小于100mm,扁鋼和圓鋼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2)所有支架必須牢固,灰漿飽滿,橫平豎直。3)防雷裝置的各種支架頂部一般為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線支架其頂部應距墻面20mm。4)支架水平間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間距不大于1.5m。各間距應均勻,允許偏差30mm。轉角處兩支架轉角中心不大于250mm。5)支架應平直。水平度每2m檢查段允許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檢查段允許偏差2/1000;但全長偏差不得大于10mm。6)支架等鐵件均應做防腐處理。7)埋入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不應低于1:2。②支架安裝1)應盡可能隨結構施工預埋支架或鐵件。2)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彈線及分檔定位。3)用手錘、鏨子進行剔洞,洞的大小應里外一致。4)埋注前應先把洞內用水澆濕。5)如用混凝土支座,將混凝土支座分擺好。先在兩端支架間拉直線,然后將其他支座用砂漿找平找直。6)如果女兒墻預留有預埋鐵件,可將支架直接焊接在鐵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9)防雷引下線暗敷設①防雷引下線暗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引下線扁鋼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圓鋼直徑不得小于12mm。2)引下線必須在距地面1.5~1.8m處做斷接卡子或測試點(一條引下線者除外)。斷接線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徑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鍍鋅墊圈和鍍鋅彈簧墊圈。3)利用主筋作暗敷設引下線時,每條引下線不得少于二根主筋。4)現澆混凝土內敷設引下線不做防腐處理。焊接要求符合有關規定。5)建筑物的金屬構件(如消防梯、煙囪的鐵爬梯等)可作為引下線,但所有金屬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6)引下線應沿建筑的外墻敷設,從接閃器到接地體,引下線的敷設路徑應盡可能短而直。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不可能直線引下時,也可彎曲,但應注意彎曲開口處的距離不得等于或小于彎曲部線段實際長度的0.1倍。引下線也可以暗裝,但截面應加大一級,暗裝時還應注意墻內其它金屬構件的距離。7)引下線的固定支點間距離不應大于2m,敷設引下線時應保持一定松緊度。8)引下線應躲開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較易接觸到的地點,以免發生危險。9)在易受機械損壞的地方、地上約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線應加保護措施,為了減少接觸電壓的危險,也可用竹筒將引下線套起來或用絕緣材料纏繞。10)采用多根明裝引下線時,為了便于測量接地電阻,以及檢驗引下線和接地線的連接狀況,應在每條引下線距地1.8~2.2m處放置斷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內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必須將焊接的地線連接到首層配電盤處,并連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線端子處測量接地電阻。11)每棟建筑物至少有兩根引下線(投影面積小于50m2的建筑物除外)。防雷引下線最好為對稱位置,例如兩根引下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線要做成“Ⅰ”形,引下線間距離不應大于20m,當大于20m時應在中間多引一根引下線。②防雷引下線暗敷設做法1)首先將所需扁鋼(或圓鋼)用手錘(或鋼筋板子)進行調直或拉直。2)將調直的引下線運到安裝地點,按設計要求隨建筑物的引上,掛好。3)及時將引下線的下端與接地體焊接好,或與斷接卡子連接好。隨著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將引下線敷設于建筑物內至屋頂為止,如需接頭則應進行焊接,焊接后應敲掉藥皮并刷防銹漆(現澆混凝土除外),并請有關人員進行隱檢驗收,做好記錄。4)利用主筋(直徑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線時,按設計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標記,距室外地坪1.8m處焊接測試點,隨鋼筋逐層焊接至頂層,焊接出一定長度的引下線,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00mm,做完后請有關人員進行隱檢,做好隱檢記錄。5)土建裝修完畢后,將引下線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護管,并用卡子將其固定牢固,刷上紅白相間的油漆。6)焊接要求同前。(10)防雷引下線明敷設①防雷引下線的明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引下線的垂直允許偏差為2/1000。2)引下線必須調直后進行敷設,彎曲處不應小于90°,并不得彎成死角。3)引上線除設計有特殊要求者外,鍍鋅扁鋼截面不得小于48mm2,鍍鋅圓鋼直徑不得小于8mm。4)有關斷接卡子位置應按設計及規范要求執行。5)焊接及搭接長度應按有關規范執行。②防雷引下線明敷設1)引下線如為扁鋼,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錘調直;如為圓鋼可將圓鋼放開。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錨的機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絞磨(或倒鏈)的夾具上進行冷拉直。2)將調直的引下線運到安裝地點。3)將引下線用大繩提升到最高點,然后由上而下逐點固定,直至安裝斷接卡子處。如需接頭或安裝斷接卡子,則應進行焊接。焊接后,清除藥皮,局部調直,刷防銹漆。4)將接地線地面以上2m段,套上保護管,并卡固及刷紅白油漆。5)用鍍鋅螺栓將斷接卡子與接地體連接牢固。(11)避雷網安裝①避雷網應符合以下規定:1)避雷線應平直、牢固,不應有高低起伏和彎曲的現象,距離建筑物應一致,平直度每2m檢查段允許偏差3/1000。但全長不得超過10mm。2)避雷線彎曲處不得小于90°,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圓鋼直徑的10倍。3)避雷線如用扁鋼,截面不得小于48mm2,如為圓鋼直徑不得小于8mm。4)焊接要求同前。5)遇有變形縫處應作煨管補償。②避雷網安裝1)避雷線如為扁鋼,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錘調直,如為圓鋼,可將圓鋼放開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錨的夾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絞磨(或倒鏈)的夾具上,進行冷拉調直。2)將調直的避雷線運到安裝地點。3)將避雷線用大繩提升到頂部、順直,敷設、卡固、焊接連成一體,同引下線焊好。焊接處的藥皮應敲掉,進行局部調直后刷防銹漆及鉛油(或銀粉)。4)建筑物屋頂上有突出物,如金屬旗桿、透氣管、金屬天溝、鐵欄桿、爬梯、冷卻水塔、電視天線等,這些部位的金屬導體都必須與避雷網焊接成一體。頂層的煙囪應做避雷帶或避雷針。5)在建筑物的變形縫處應做防雷跨越處理。6)避雷網分明網和暗網兩種,暗網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網格的密度應視建筑物的防雷等級而定,防雷等級高的建筑可使用10m×10m的網格,防雷等級低的一般建筑物可使用20m×20m的網格,如果設計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執行。(12)均壓環(或避雷帶)安裝①均壓環(或避雷帶)應符合下列規定:1)避雷帶(避雷線)一般采用的圓鋼直徑不小于6mm,扁鋼不小于24mm×4mm。2)避雷帶明敷設時,支架的高度為10~20cm,其各支點的間距不應大于1.5m。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層沿建筑物四周敷設一道避雷帶并與各根引下線相焊接。4)鋁制門窗與避雷裝置連接。在加工訂貨鋁制門窗時就應按要求甩出30cm的鋁帶或扁鋼2處,如超過3m時,就需3處連接,以便進行壓接或焊接。②均壓環(或避雷帶)安裝1)避雷帶可以暗敷設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層內,或直接利用結構鋼筋,并應與暗敷的避雷網或樓板的鋼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帶實際上也就是均壓環。2)利用結構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與預先準備好的約20cm的連接鋼筋頭焊接成一體,并與柱筋中引下線焊成一個整體。3)圈梁內各點引出鋼筋頭焊完后,用圓鋼(或扁鋼)敷設在四周,圈梁內焊接好各點,與周圍各引下線連接后形成環形。同時在建筑物外沿金屬門窗、金屬欄桿處甩出30cm長φ12mm鍍鋅圓鋼備用。4)外檐金屬門、窗、欄桿、扶手等金屬部件的預埋焊接點不應少于2處,與避雷帶預留的圓鋼焊接成整體。5)利用屋面金屬扶手欄桿做避雷帶時,拐彎處應完成圓弧活彎,欄桿應與接地引下線可靠的焊接。③節日彩燈沿避雷帶平敷設時、避雷帶高度應高于彩燈頂部,當彩燈垂直敷設時,吊掛彩燈的金屬線應可靠接地,同時應考慮彩燈控制電源箱處安裝低壓避雷器或采取其他防雷擊措施。(三)施工質量驗收監理控制1.接地裝置安裝施工質量主控項目(1)人工接地裝置或利用建筑基礎鋼筋的接地裝置必須在地面以上按設計要求位置設測試點。(2)測試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裝置的接地干線埋設,經人行通道處埋地深度不應小于1m,且應采取均壓措施或在其上方鋪設卵石或瀝青地面。(4)接地模塊頂面埋深不應小于0.6m,接地模塊間距不應小于模塊長度的3~5倍。接地模塊埋設基坑,一般為模塊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開挖深度內詳細記錄地層情況。(5)接地模塊應垂直或水平就位,不應傾斜設置,保持與原土層接觸良好。2.接地裝置安裝施工質量一般控制項目(1)當設計無要求時,接地裝置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6m。圓鋼、角鋼及鋼管接地極應垂直埋入地下,間距不應小于5m。接地裝置的焊接應采用搭接焊,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②圓鋼與圓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③圓鋼與扁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④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焊接,緊貼角鋼外側兩面,或緊貼3/4鋼管表面,上下兩側施焊;⑤除埋設在混凝土中的焊接頭外,有防腐措施。(2)當設計無要求時,接地裝置的材料采用鋼材,熱浸鍍鋅處理,最小允許規格、尺寸應符合規定。(3)接地模塊應集中引線,用干線把接地模塊并聯焊接成一個環路,干線的材質與接地模塊焊接點的材質應相同,鋼制的采用熱浸鍍鋅扁鋼,引出線不少于2處。3.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施工質量主控項目(1)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層內的引下線應有卡釘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線應平直、無急彎,與支架焊接處,油漆防腐,且無遺漏。(2)變壓器室、高低壓開關室內的接地干線應有不少于2處與接地裝置引出干線連接。(3)當利用金屬構件、金屬管道做接地線時,應在構件或管道與接地干線間焊接金屬跨接線。4.避雷引下線和變配電室接地干線敷設施工質量一般項目(1)鋼制接地線的焊接應符合有關規定,材料采用及最小允許規格、尺寸應符合規定。(2)明敷接地引下線及室內接地干線的支持件間距應均勻,水平直線部分0.5~1.5m;垂直直線部分1.5~3m;彎曲部分0.3~0.5m。(3)接地線在穿越墻壁、樓板和地坪處應加套鋼管或其他堅固的保護套管,鋼套管應與接地線做電氣連通。(4)變配電室內明敷接地干線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①便于檢查,敷設位置不妨礙設備的拆卸與檢修;②當沿建筑物墻壁水平敷設時,距地面高度250~300mm,與建筑物墻壁間的間隙10~15mm;③當接地線跨越建筑物變形縫時,設補償裝置;④接地線表面沿長度方向,每段為15~100mm,分別涂以黃色和綠色相間的條紋;⑤變壓器室、高低壓配電室的接地干線上應設置不少于2個供臨時接地用的接線柱或接地螺栓。(5)當電纜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時,電纜頭的接地線應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后接地由電纜頭至穿過零序電流互感器的一段電纜金屬護層和接地線應對地絕緣。(6)配電間隔和靜止補償裝置的柵欄門及變配電室金屬門鉸鏈處的接地連接,應采用編織銅線。變配電室的避雷器應用最短的接地線與接地干線連接。(7)設計要求接地的幕墻金屬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屬門窗,應就近與接地干線連接可靠,連接處不同金屬間應有防電化腐蝕措施。5.接閃器安裝施工質量主控項目建筑物頂部的避雷針、避雷帶等必須與頂部外露的其他金屬物體連成一個整體的電氣通路,且與避雷引下線連接可靠。6.接閃器安裝施工質量一般控制項目(1)避雷針、避雷帶位置應正確、焊接牢固的焊縫飽滿無遺漏,螺栓固定的應備帽等防松零件齊全,焊接部分補刷的防腐油漆完整。(2)避雷帶應平整順直,固定點支持件間距均勻、固定可靠,每個支持件應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當設計無要求時,支持件間距符合有關規定。7.建筑物等電位聯結施工質量主控項目(1)建筑物等電位聯結干線應從與接地裝置有不少于2處直接連接的接地干線或總等電位箱引出,等電位聯結干線或局部等電位箱間的連接線應形成環形網路,環形網路且應就近與等電位聯結干線或局部等電位箱連接。支線間不應串連接。(2)等電位聯結的線路最小允許截面應符合表1的規定線路最小允許截面(mm2)?表1材料截面干線支線銅166鋼50168.建筑物等電位聯結施工質量一般控制項目(1)等電位聯結的可接近裸露導體或其它金屬部件、構件與支線連接應可靠,熔焊、釬焊或機械緊固應導通正常。
(2)需等電位聯結的高級裝修金屬部件或零件,應有專用接線螺栓與等電位聯結支線連接,且有標識,連接處螺帽緊固、防松零件齊全。
篇3:避雷針接地引線接地網檢查危險點控制措施
序號作業內容危險點控制措施制訂依據一水泥桿避雷針和水泥桿外敷接地引下線檢查1.攀登水泥桿時掉落、摔傷1.1作業人員需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軟底鞋。1.2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1.3認真檢查攀登的腳釘、梯蹬、支鐵是否牢固。1.4就位工作地點后,立即系好安全帶。2.接地引下線突然脫落觸碰帶電體,造成作業人員觸電或被電弧灼傷2.1作業人員在攀登水泥桿過程中不得拽、拉接地引下線。2.2需要打開接地引下線高處接點檢查時,需保證引下線與帶電體間的安全距離,否則,需如裝固定引下線的金具。二接地網與構架間連接螺絲打開檢查1.雷擊過電壓傷人1.1雷、雨天氣嚴禁進行此項工作。安規熱機817、818條2.接地電壓和跨步電壓傷人2.1作業人員應穿絕緣靴。2.2接地引線連接螺絲打開前應確認系統確無接地,并雷臨時過引。三接地網及接地線開挖檢查1作業工具作業人員1.1使用鍬、鎬等工具進行開挖時,應防止觸碰障礙物后反彈,造成自傷害。1.2其他人員不得站在作業人員的對面和工作中工具能觸及的地方。2.作業工具觸碰傷帶電部位2.1鍬、鎬等作業工具在使用時注意保持對帶電體的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