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探井安全操作規程

探井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4955

⒈為保證工程勘察探井作業人員的安全、加強探井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此規程,適用于與探井施工相關的所有人員;

⒉進去探井現場,所有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著裝必須整齊,嚴禁穿拖鞋進入作業現場;

⒊探井組長、井前工人和編錄人員上崗前8小時不得飲酒,工作中嚴禁打鬧和開無聊的玩笑;

⒋三腳架的底腳要固定牢固、可靠,孔口周圍必須設安全防護欄桿;

⒌卷筒上的鋼絲繩應排列整齊,當重疊或斜繞時,應停機重新排列,嚴禁在轉動中用手拉腳踩鋼絲繩;

⒍探井成孔直徑≥0.8m,井口鎖口應高于自然地面0.2m,鏟頭提離孔口后,必須等鋼絲繩固定牢固后,將渣車放在鏟頭底部,電控開合鏟刃,鏟頭含土落入渣車,探井開挖的土石方必須堆放在離井口邊緣1.5m以外的的地方;

⒎不得長時間將鏟頭停放在孔口上方;

⒏提升設備應安裝制動裝置和過卷揚裝置,并宜設置深度指示器或在繩索上設置深度標志;提升渣土的容器與繩索應使用安全掛鉤連接,安全掛鉤和提升用繩的安全系數應大于6;升降作業人員的提升設備應裝設安全鎖,升降速度應小于0.5m/s;井下應設置厚度不小于0.05m的安全護板,護板距離井底不得大于3m,升降作業時井下人員應位于護板下方;

⒐作業人員上、下井應系有帶有安全鎖的安全帶,不得使用手搖絞車上下井,探井深度超過5m時,不得使用繩梯上下井;

⒑下井作業前,如取樣深度超過7.0m,應采用壓入式機械通風方式,探井工作面通風速度不應低于0.2m/s或風量不宜小于1.5m3/min;

⒒下井取土時,孔口必須有人監護,地面和孔內作業人員必須建立統一、可靠的聯絡信號,取樣完成后原土回填,每30cm分層夯實;

⒓井口應設置安全標志,夜間應設警示燈,探井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或暫停施工的孔,孔內作業人員撤出后,井口四周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1m的防護欄,并應蓋好井口蓋板;

⒔每天收工后,探井組長帶領工人對設備進行日常清理、檢查和維護,工程完工,組長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對損壞的部位,及時采購必要的部位,保證設備完好率符合要求。

篇2:人工探井安全施工要求措施

一、施工安全措施

1、探井施工前必需準備好相應的安全器材,如:安全帽、安全帶、救援繩索、鐵锨及送氧工具等安全器材,并檢查其器材破損情況如發現器材有破損必需及時更換。

2、施工現場必需保證二人以上施工。

3、每次下井施工前必需檢查井孔內氧氣含量及地質結構。如發現井內缺氧、地質結構復雜有塌孔的危險,必需立即向現場施工負責人員或工程項目負責人匯報,在未解除危險的情況下施工人員不得隨意下井(簡易缺氧檢查可采用點火法,既點燃一根蠟燭放置井內看其是否燃燒)。

4、如發現井內缺氧應立即向井內送氧(送氧方法可采用鼓風機送風或采用繩索吊一編織袋及桶快速上下拉動加快其空氣流動),在檢查不缺氧時方可下井施工。如地質結構復雜有塌孔的危險,可采用下護筒的方法護壁,待解除塌孔危險后方可下井施工。

5、下井作業時井下施工人員必需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井上必需備有救援器材,井下人員施工時井上人員不得隨意離開施工井口5米范圍以內。

二、應急救援措施

1、險情報告

事件發生后,發現人應迅速報告項目經理并堅持現場自救,項目經理在處理險情的同時,迅速報告院長。院長在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各成員,履行其相應職責,并迅速趕赴現場,視險情情況迅速向救援部門報警。

2、指揮程序

事件發生初期,項目經理負責指揮事件的處理工作,當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到達現場后,匯報現場情況,配合組長指揮,并聽從組長調度。指揮的步驟內容有:

(1)迅速查清事故發生的位置、環境、規模及可能產生的次危害。

(2)及時溝通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隊伍、輔助人員及事故內部人員之間的聯絡。

(3)快速組織應急設施,調動應急人員奔赴事故現場。

(4)迅速組織醫療、后勤、保衛等部門各司其責。

(5)迅速通報事故情況,通知相關方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6)保護或設置好避險通道和安全聯絡設備。撤離事故現場人員,劃清警戒范圍并實施警戒。

(7)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爭迅速消滅險情,并注意采取隔離事故現場的措施,轉移現場附近易引起事故蔓延的設備和物品,撤離或保護好貴重物品,盡量減少損失,對現場普遍進行安全檢查。

(8)保護好現場,為開展事故調查做好準備。

3、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1)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傷,后救輕傷”的原則,實施受傷人員救護;

(2)按受傷人員受傷特點,分類選擇相應專業醫院;

(3)在專業醫院救治能力相當的時候,遵循就近就醫原則。

山西省運城市水利勘察院

二00九年六月二十日

篇3:探井安全措施模版

一、施工安全措施

1、探井施工前必需準備好相應的安全器材,如:安全帽、安全帶、救援繩索、鐵锨及送氧工具等安全器材,并檢查其器材破損情況如發現器材有破損必需及時更換。

2、施工現場必需保證二人以上施工。

3、每次下井施工前必需檢查井孔內氧氣含量及地質結構。如發現井內缺氧、地質結構復雜有塌孔的危險,必需立即向現場施工負責人員或工程項目負責人匯報,在未解除危險的情況下施工人員不得隨意下井(簡易缺氧檢查可采用點火法,既點燃一根蠟燭放置井內看其是否燃燒)。

4、如發現井內缺氧應立即向井內送氧(送氧方法可采用鼓風機送風或采用繩索吊一編織袋及桶快速上下拉動加快其空氣流動),在檢查不缺氧時方可下井施工。如地質結構復雜有塌孔的危險,可采用下護筒的方法護壁,待解除塌孔危險后方可下井施工。

5、下井作業時井下施工人員必需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井上必需備有救援器材,井下人員施工時井上人員不得隨意離開施工井口5米范圍以內。

二、應急救援措施

1、險情報告

事件發生后,發現人應迅速報告項目經理并堅持現場自救,項目經理在處理險情的同時,迅速報告院長。院長在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各成員,履行其相應職責,并迅速趕赴現場,視險情情況迅速向救援部門報警。

2、指揮程序

事件發生初期,項目經理負責指揮事件的處理工作,當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到達現場后,匯報現場情況,配合組長指揮,并聽從組長調度。指揮的步驟內容有:

(1)迅速查清事故發生的位置、環境、規模及可能產生的次危害。

(2)及時溝通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隊伍、輔助人員及事故內部人員之間的聯絡。

(3)快速組織應急設施,調動應急人員奔赴事故現場。

(4)迅速組織醫療、后勤、保衛等部門各司其責。

(5)迅速通報事故情況,通知相關方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6)保護或設置好避險通道和安全聯絡設備。撤離事故現場人員,劃清警戒范圍并實施警戒。

(7)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爭迅速消滅險情,并注意采取隔離事故現場的措施,轉移現場附近易引起事故蔓延的設備和物品,撤離或保護好貴重物品,盡量減少損失,對現場普遍進行安全檢查。

(8)保護好現場,為開展事故調查做好準備。

3、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1)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傷,后救輕傷”的原則,實施受傷人員救護;

(2)按受傷人員受傷特點,分類選擇相應專業醫院;

(3)在專業醫院救治能力相當的時候,遵循就近就醫原則。

山西省運城市水利勘察院

二00九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