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戶內燃氣設施安全檢查工作管理實施規范

戶內燃氣設施安全檢查工作管理實施規范

2024-07-18 閱讀 4506

近年來,戶內燃氣管道泄漏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給社會的公共安全與穩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成為燃氣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為了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及時發現和消除戶內燃氣設施隱患,降低戶內燃氣設施的潛在風險,提高燃氣企業安全運行水平,提升用戶安全用氣意識,燃氣企業應定期進行戶內安全檢查工作。

1、制定安全檢查周期及計劃

對戶內燃氣設施,設置2年為1個安全檢查周期。并且制定詳細的安全檢查工作計劃,以盡早發現處理因管道設施老化帶來的隱患。

2、人員設置及培訓

安全檢查工作一般由獨立的安全檢查班組或安全檢查管理所來完成,在人員設置上可以考慮設置抽檢管理員崗位監督安全檢查工作質量。選擇有維修經驗、溝通表達能力較強、形象較好的人員從事安全檢查工作。根據用戶數量、分布及安全檢查周期,合理確定安全檢查人員和跟進人員數量,以滿足對燃氣用戶進行入戶檢查和隱患整改工作的需要。

對安全檢查人員要開展崗前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安全檢查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操作規程及維修技術,了解戶內違章及安全隱患項目分級標準、處理原則及入戶服務規范,安全檢查人員在通過當地勞動部門測試、獲得上崗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在安全檢查信息的管理上,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統計分析及保存功能。設置安全檢查信息錄入人員,負責安全檢查卡信息的錄入工作。

3、安全檢查內容

燃氣管道、管件、閥門、燃氣表、燃氣膠管、燃氣用具有無銹蝕、漏氣、松動、老化及私接、私改等違章現象;表具及閥門運轉是否正常;燃氣用具安裝是否符合規范要求,燃燒情況是否正常等。

4、安全檢查中發現隱患的處理

對于表前閥后的非帶氣維修,可由安全檢查員現場獨自處理,例如:更換灶前閥、處理表后接口漏氣等。對于立管維修,需報告安全檢查主任,由其派維修員協助進行,若發現漏氣,現場需要做好監護或者暫時停氣,向用戶說明原因,直至維修人員到現場協助維修。需用戶整改的隱患,向用戶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并跟進整改結果,直至最終消除隱患。

5、安全檢查工作管理體系的建立

①制定安全檢查工作流程、崗位工作職責、安全檢查工作具體內容、操作規程及崗位管理制度,供安全檢查人員遵守。

②制定隱患判別及整改的具體標準,評估戶內安全隱患風險,視輕重實行分級處理,指導安全檢查人員入戶進行安全檢查工作。

③建立定額管理及績效管理機制,激勵并約束安全檢查人員多檢多修,及時消除戶內燃氣設施存在的各種隱患。

④安全檢查人員屬于獨立工作,可實行每日報到制度。

⑤建立抽檢管理制度,并及時對安全檢查工作的效果進行總結分析,總結安全檢查工作經驗及不足,對安全檢查工作適時做出改進,進而實現“零事故”的目標。

6、加強安全檢查工作的宣傳

安全檢查期間要取得社區及物業公司的支持,在樓宇單元門張貼安全檢查告知單,對有條件的用戶可以設置安全檢查現場咨詢臺,提高用戶對燃氣公司安全檢查工作的周知率。

安全檢查人員在安全檢查過程中,應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使用戶了解安全檢查工作的好處,并向用戶宣傳安全用氣常識,使用戶增強安全用氣意識,提高安全檢查成功率,避免燃氣事故發生。

篇2:燃氣公司安全檢查制度范本

一、安全檢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環境和生產秩序,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合、普查與專業檢查相結合、檢查與整改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制度化、經常化。

二、開展安全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建立各級領導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檢查組織。

三、安全檢查的內容是查思想、查紀律(包括勞動紀律、工藝紀律、操作紀律、工作紀律)、查制度、查違章、查事故隱患。

四、安全檢查采取日常、定期、專業、不定期四種檢查方式,專業檢查時,以各主管部門為主,組織有關單位參加。

五、日常檢查按如下方式進行:

1、各級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應在業務范圍內,經常深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問題,及時督促解決。

2、生產崗位的班組長和工人應嚴格履行交接班檢查和巡回檢查。

六、定期檢查包括季節性檢查和節日前檢查。

1、季節性檢查。

1)春季安全大檢查以防雷、防靜電、防凍、防漏為重點。

2)夏季安全大檢查以防暑降溫為重點。

3)秋季安全大檢查以防火、防凍、防漏保溫為重點。

4)冬季安全大檢查以防火、防爆、防凍、防凝為重點。

2、節日檢查。

節日前對安全、保衛、消防、生產設備、備用設備等進行檢查。

七、企業每年對壓力容器、電氣設備、安全裝備、監測儀器、消防設施管道系統分別進行專業檢查。

八、企業應在裝置開、停工前、新裝置竣工試運轉時進行不定期安全檢查。

九、對于入戶安全檢查要要個按照規定,對用戶設施有無人為損壞、有無私自改動、銹蝕,膠管有無老化,有無燃氣泄漏,燃氣計量儀表是否正常等進行檢查。發現隱患要及時告知用戶并維修整改。

十、各種形式安全檢查都應認真填寫檢查記錄。

十一、各級檢查組織,對查出的隱患要逐項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對暫時不能整改的項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應分別納入技改或檢修計劃,限期整改。

篇3: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指引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本標準規定了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的操作內容及隱患處置要求。

1.2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其它管道燃氣用戶的安全檢查參照執行。

本標準不適用于應用戶特殊要求提供的系統氣密性試驗檢測服務。

2編制依據

《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

《江西省燃氣管理辦法》

3檢查原則

3.1居民用戶安全檢查指對居民用戶燃氣設施(燃氣管道、入戶球閥、燃氣流量表和旋塞閥)及用氣情況進行檢查。

3.2安全檢查采用外觀判斷、燃氣泄漏檢測儀或檢漏液(皂液)檢測的方法。

3.3對居民用戶燃氣設施和安全用氣情況每十二個月至少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

4檢查準備

4.1安全檢查管理人員應制定年度安全檢查計劃,確保用戶的檢查周期符合要求。

4.2對小區進行安全檢查前應提前與小區物業管理單位聯系,填寫《安全檢查聯系作業單》,確定檢查時間。

4.3實施安全檢查應提前在居民小區或居民樓的顯著位置張貼《安全檢查通知》。

4.3安全檢查人員應配備必要的工具和作業單據。

5安全檢查作業內容

5.1用戶共用管道及設施檢查

5.1.1使用可燃氣體測漏儀或檢漏液檢查用戶共用管道是否漏氣;

5.1.2用戶共用管道是否穩固,是否有適當的管卡;

5.1.3在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上是否有搭接電線、鐵絲網、繩索等附著物或涂改、遮蓋警示標志等行為;

5.1.4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導致管道維護不便;

5.1.5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閥門等設施,導致抄表、維護、檢修和搶險通道不暢通;

5.1.6是否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導致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被違章暗設或暗埋;

5.1.7是否存在私自改動或破壞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的行為;

5.1.8用戶共用管道銹蝕狀況(含穿墻管);

5.1.9箱體是否銹蝕。

5.2用戶自用管道及設施檢查

5.2.1燃氣管道是否暗埋、改裝或者拆除;

5.2.2燃氣管道是否嚴重銹蝕;

5.2.3燃氣管道末端是否封堵;

5.2.4燃氣鋼瓶是否連接到燃氣管道上;

5.2.5燃氣管道系統是否漏氣;

5.2.6是否使用非專用燃氣閥門、旋塞;

5.2.7使用軟管是否合格;

5.2.8燃具安裝是否符合要求;

5.2.9燃具是否漏氣;

5.2.10是否自行增加了用氣設施;

5.2.11用氣場所是否通風順暢。

5.3檢查完畢時,對以上檢查內容作好相關記錄,填寫在用戶安全檢查工作單內。如果存在安全隱患,按照“6安全檢查作業現場處置”要求進行作業。

5.4告知用戶基本安全用氣知識,如使用燃氣時,不得離人;保持室內通風;當懷疑有燃氣泄漏時,開窗通風、撲滅火源、禁開關電器,并于室外安全處撥打搶修服務電話等。

5.5向用戶發放安全用氣“溫馨提示”等小貼士。

5.6檢查完畢后,應在戶內燃氣表或燃具上貼上“已安檢”標示,檢查人員應在標示上簽署姓名和檢查日期,存在隱患的還應填寫隱患通知單編號。

6安全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6.1安檢人員現場按照《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技術標準》對燃氣設施安全用氣現狀進行檢查并作相應處置。

6.2用戶共用管道及設施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6.2.1共用管道漏氣的,立即關閉最近的上游控制閥門,請物業管理單位協助做好通風、必要時疏散相關人員和警戒工作,并立即轉搶修人員處理。

6.2.2共用管道不穩固,轉維修人員處理。

6.2.3在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上有搭接電線、鐵絲網、繩索等附著物或涂改、遮蓋警示標志等行為,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

6.2.4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導致管道維護不便,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

6.2.5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占用公共空間,圈占共用燃氣管道閥門等設施,導致維護、檢修和搶險通道不暢通,向責任人發隱患告知書,并通報物業管理單位,上報政府部門。

6.2.6存在裝修、裝飾等活動導致共用燃氣管道及設施被違章暗設或暗埋,向責任人或物業管理單位發隱患告知書,并上報政府部門。

6.2.7存在私自改動或破壞燃氣管道及設施,向責任人及物業管理單位發隱患告知書,并上報政府部門。

6.2.8共用管道輕微銹蝕,記錄;共用管道中度銹蝕,記錄并列入維護計劃;共用管道嚴重銹蝕,轉維修人員處理。

6.2.9箱體附件缺損,記錄,轉維修人員處理;箱體主體輕微銹蝕,記錄;箱體主體中度銹蝕,記錄并列入維修計劃;箱體主體嚴重銹蝕,記錄并列入更換計劃。

6.3用戶自管道及設施檢查作業現場處置

6.3.1在入戶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如下嚴重隱患時,應立即關閉隱患點供氣閥門且加貼封條,簽發《管道燃氣隱患告知書》,告知居民用戶停止用氣。

○1燃氣管道末端未封堵;

○2燃氣鋼瓶連接到燃氣管道上;

○3燃氣管道系統漏氣;

○4燃具漏氣。

6.3.2在入戶檢查過程中,發現如下隱患,簽發《管道燃氣隱患告知書》,建議其盡快整改。并告知用戶,涉及燃具的隱患用戶應自行委托廠家或維修企業處理,涉及燃氣設施的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處理。

1)燃氣管道暗埋、自行改裝或者拆除;

2)燃氣管道嚴重銹蝕;

3)使用非專用燃氣閥門、旋塞;

4)使用軟管不合格;

5)燃具安裝不符合要求;

6)自行增加了用氣設施;

7)用氣場所通風不順暢。

7門鎖戶處理

7.1用戶不在家或用戶拒絕檢查導致無法實施安全檢查的用戶,稱為門鎖戶。

7.2對于門鎖戶,應當采取在居民小區或居民樓的顯著位置張貼通告方式進行告知,也可采取在氣費通知單上注明的方式告知用戶,以方便用戶預約安檢。

7.3用戶來電預約安檢,應及時與用戶聯系,確定再次上門安全檢查的時間。

7.4對于預約上門安檢用戶仍不在家而導致無法實施安全檢查的用戶,安全檢查人員應留下《上門服務聯絡單》。

8拒簽的處理

8.1居民用戶拒絕簽收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的,燃氣安全檢查人員應當在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和管道燃氣客戶安全檢查記錄上注明情況,并將燃氣管道隱患告知書留置現場送達用戶。

8.2檢查結束后及時上報,由單位通過氣費通知單注明的形式再次告知用戶。

9安全檢查資料管理

9.1安全檢查應有記錄,記錄包括:管道燃氣安全檢查聯系單、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單、隱患告知書存根聯、上門服務聯絡單存根、通告、拒簽記錄等。

9.2在安全檢查結束后一個月內,應將安全檢查記錄進行匯總歸檔。

9.3用戶氣費通知單電子版進行存檔備份。

9.4安全檢查記錄保存期限為三年,電子文檔保存期限為五年。

10相關附件及記錄

10.1《燃氣管道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內容分類處置表》

10.2《管道燃氣安全檢查聯系單》

10.3《安全檢查通知》

10.4《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全檢查作業單》

10.5《管道燃氣居民用戶安檢情況通告》

10.6《用戶共用管道及設施安全隱患告知書》

10.7《用戶自用燃氣管道及設施安全隱患告知書》

10.8《管道燃氣上門服務聯絡單(安檢)》

10.9“已安檢”標識

10.10管道燃氣禁用封條

10.11“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