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工廠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用火管理,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安全用火管理的范圍包括以下廠區內各種作業、明火取暖和明火照明:
1、各種焊接、切割作業;
2、噴燈、火爐、液化氣爐、電爐;
3、燒烤煨管、熬瀝青、炒砂子、打磨、噴沙、錘擊(產生火花)物件和產生火花的作業;
4、生產裝置罐區臨時用電或使用非防爆電動工具等;
5、機動車輛及畜力車進入生產裝置區和罐區;
6、使用雷管、炸藥等進行爆破;
7、在生產區使用非防爆的通訊和電器設備。
第三條根據用火部位危險程度,用火分為三級:
1、凡屬下列地點動火均為一級用火:
(1)正在生產的工藝裝置區;
(2)各類罐區、油庫、液化氣站;
(3)有易燃可燃液、液化氣的泵房與機房;
(4)易燃可燃物品、液化氣裝卸區等;
(5)工業污水場、易燃易爆的循環水場、涼水塔和工業下水及下水系統的隔油池、下水井油溝、管道(包括距上述地點15米以內的區域)。
(6)化學危險品倉庫;
(7)輸送和儲存易燃、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的管線、罐體。
2、凡屬下列地點動火均為二級用火:
(1)停工檢修并經認真吹掃處理化驗分析合格的工藝生產裝置;
(2)從易燃、易爆及有毒裝置或系統拆除,且運到安全地點的容器、管線,經吹掃處理化驗合格者;
(3)全廠系統管網區;
(4)倉庫、車庫及木材加工場;
(5)生產裝置、罐區的非防爆場所及防火間距以外的地區。
3、在廠區內,除一、二級用火以外的臨時用火均屬三級用火。
4、生產企業可在沒有危險的區域,劃出固定用火區,并按有關規章嚴格管理。
第四條用火審批權限
1、一級用火由申請用火單位領導和安全技術人員會同施工單位用火負責人,對動火現場認真檢查,制定可靠的防火措施,并填寫火票。安全監督部門對現場進行檢查,確認措施可靠并逐項落實后,方可簽發火票,準許動火。
2、二級用火由申請用火單位安全技術人員會同施工單位共同落實防火措施,填寫火票,再經車間領導對動火現場進行檢查,確認防火措施已落實后,批準動火。
3、三級用火由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管區所在單位的安全技術人員對動火現場進行檢查并填寫火票,批準用火。
4、固定用火區的審批,應由用火單位提出申請,報安全監督部門會同消防部門審查批準。
5、帶油、帶壓、帶有其它可燃介質或有毒介質的容器、設備和管線一般不允許動火,確屬生產需要時,作為特殊動火處理,由安全監督部門召集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時報請廠級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動火。
第五條外來施工單位廠區內施工用火,應由工程項目甲方負責部門提出用火申請,由所管轄區域的單位領導會同工程項目甲方負責人及施工單位落實防火措施,填寫火票,派出監護人員并按用火等級審批權限報請有關部門批準。
第六條動火人權限
應嚴格執行“三不動火”,即沒有經批準的火票不動火、防火監護人不在現場不動火、防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對不符合“三不動火”要求的,有權拒絕動火。
第七條監護人的資格、職責和權限
1、用火監護人資格
必須有崗位操作合格證;必須了解動火區域或崗位的生產過程,熟悉工藝操作和設備狀況;必須有較強的責任心,出現問題能正確處理;有應付突發事故的能力。
2、用火監護人的職責
在安全技術人員和單位領導的指導下,逐項檢查并落實防火措施;檢查用火現場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要求監火時佩戴明顯標志,不得私自離開現場。
3、用火監護人的權限
對用火部位與動火票不符、安全措施不落實的,有權制止動火;異常情況發生時有權停止用火;對動火人不執行“三不動火”又不聽勸阻的,可以收回動火票,并報告車間領導。
第八條安全監督部門、消防部門的各級領導有權隨時檢查用火,如發現違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動火危險時,可收回火票停止動火,并根據違章情節,嚴肅處理。
第九條用火界限劃分
1、無產權單位的新項目需要動火時,由施工單位(外來單位參照第五條)提出申請,由動火地點所轄區域單位辦理用火手續,并指派監護人。
2、到另一單位所轄區域施工動火時,由單位提出申請,填寫火票,經所管轄區域單位領導審查會簽,雙方共同落實防火措施,各派一名監護人,按用火級別審批后,方可用火。
3、動火點在裝置以外15米以內,對該裝置安全生產可能有威脅時,該裝置所在單位要會簽,必要時加派監護人。
第十條需要動火的塔、罐、容器等設備和管線用火要認真進行化驗分析,要有分析數據,將分析數據填入火票中,分析單附在火票的存根上,以備存查和落實防火措施。
第十一條廠內維修的臨時用電,電管部門可根據批準合格的動火票,辦理用電手續,并符合《臨時用電安全管理規定》。
第十二條關于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及罐區的規定
1、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和罐區作業,必須由車輛所在單位提出申請,落實車輛防火措施,由所管轄區域單位制定行車路線,檢查防火措施落實,并填寫“進車票”,單位領導審查批準后,方可進入。
2、非防爆電瓶車、機動三輪車、拖拉機、翻斗車等不準進入正在生產的工藝裝置和罐區。
第十三條用火的基本原則
1、凡在生產、儲存、輸送可燃物料的設備、容器及管道上動火,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加好盲板,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后,打開人孔,通風換氣,并經分析合格,方可動火。分析合格后,如超過二小時才動火,必須再次進行動火分析。
2、正常生產的裝置和罐區,凡是可動可不動的火一律不動;凡能拆下來的一定拆下來移到安全地方動火;節假日不影響生產正常進行的用火,一律禁止;對節假日中必須的用火,按特殊用火處理。
3、用火審批人必須親臨現場檢查,落實防火措施后,方可簽發火票。一張火票只限一處。一級火票有效時間不超過8小時;二級火票不超過3天;三級火票不超過5天。固定用火點每半年由安全監督部門組織消防等單位檢查認定一次。
4、裝置進行大、中修,因動火工作量大,對易燃、可燃和有毒物料均應徹底送至裝置外罐區,并加盲板與裝置隔絕。裝置內各部位均應徹底吹掃、清洗、置換,打開人孔,通風換氣,經分析合格,辦理用火票后動火。
5、進有限空間內部用火,必須遵守《進入有限空間設備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十四條火票
1、火票是用火依據,不得涂改、代簽,要妥善保管。
2、“用火票”存根應按審批等級存檔管理,即誰審批誰存檔,以備查驗
3、用火票為三聯,一聯為用火人持有,二聯為監火人持有,三聯為審批部門存檔。
4、火票保存期限為一年。
第十五條本制度未盡事宜和對用火管理中有爭議的問題,由安全監督部門協調裁決。
第十六條本制度解釋權歸中國石油天然集團公司煉油化工部。
第十七條本制度從頒布之日起開始執行,原“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同時廢止。
篇2:改造精裝修工程實施工廠化施工方案
改造精裝修工程實施工廠化施工方案
一、木質產成品
我司本工程中所有木制品都采用工廠加工,現場進行安裝的方式進行施工,主要包括木門及套、木制衣柜、木質吧柜、木飾面裝飾墻等項目。其主要有以下優點:
1、采用工廠化生產、標準化、系列化部品集成,現場直接在指定基層上安裝,取代傳統手工制作。
2、產品采用高檔木器漆涂飾,電腦調色。油漆色澤可按工廠提供的標準色卡選擇。各部件采用高壓無氣噴涂,水幕吸塵,在地盤式流水線完成噴漆,確保產品噴漆表面光潔度高,安裝現場無有害氣體揮發,環保檢測符合國家限定標準。
3、所有部件出廠前均進行模擬組裝,確保產品出廠后現場安裝準確無誤。集成部件配套用合頁、鎖具、滑軌等門上五金件按定貨合同由工廠提供。相關的鎖孔、合頁槽口及滑軌槽等均可在工廠加工。
4、門窗套具有良好的厚度可調性,調節范圍為0~20mm。能克服現場安裝施工中存在的洞口墻厚不均及墻面不平之缺陷。
5、實木門套采榫接固定,這樣連接可靠度比較高,質量有保障;
6、木飾面墻板采用龍骨掛件固定,墻板為12mm厚澳松板貼皮,墻板掛件采用與板通長鋁合金掛條,鋁合金掛條與墻板用不銹鋼自攻釘固定,及能保證工程質量,又快捷方便,工期比手工現場制作縮短50%以上。
7、實施木質成品施工,可以減少施工現場的機械使用量,從而減少施工噪音,對飯店的正常營業減少影響。
8、所有木質品的油漆都在工廠完成,現場不進行油漆施工,避免了刺激性氣味,把對飯店內客人的影響降低。
二、加工訂貨
本工程中石材、玻璃、鋁板吊頂都在工廠中加工成半成品,運到現場后進行安裝,主要有以下優點:
1、在工廠進行加工使用機械加工比以往的人工操作加工精度高,質量可以完全保證,且加工速度快,現場安裝簡便。
2、在工廠進行加工減少現場機械使用量,減少了施工的噪音,石材不在現場進行切割,減少了粉塵污染,符合施工規范中的環保要求,對飯店中客人的影響也變小。
3、在工廠加工好的半成品運到現場后進行安裝,安裝非常簡便,使施工時間和施工人員減少,可以縮短工期。
4、半成品的材料運到現場后,不會產生廢料和垃圾,防止了環境污染,也減少了現場的工作量。
篇3:玻璃幕墻工廠加工制作質量保證措施
玻璃幕墻工廠加工制作質量保證措施
1放樣的質量控制
1)樣前,放樣人員必須熟悉施工圖和工藝要求,核對構件及構件相互連接的幾何尺寸和連接有否不當。如發現施工圖有遺漏或錯誤,以及其他原因需要更改施工圖時,必須取得原設計單位簽具的設計變更文件,不得擅自修改。
2)樣使用的鋼尺,必須經計量單位檢驗合格,并與土建、安裝等有關單位使用的鋼尺相核對丈量尺寸,應分段疊加,不得分段測量后相加累計全長。
3)放樣應在平整的放樣臺上進行。凡復雜圖形需要放大樣的構件,應以1:1的比例放出實樣;當構件零件較大難以制作樣桿、樣板時,可繪制下料圖。
4)放樣的樣桿、樣板材料必須平直;如有彎曲或不平,必須在使用前予以矯正。
5)樣桿、樣板制作時,應按施工圖和構件加工要求,作出各種加工符號、基準線、眼孔中心等標記,并按工藝要求,預放各種加工余量,然后號上沖印等印記,用磁漆(或其他材料)在樣桿、樣板上寫出工程構件及零件編號、零件規格、孔徑、數量及標注有關符號。
6)放樣工作完成后,對所放大樣和樣桿樣板(或下料圖)進行自檢,無誤后報專職檢驗人員檢驗。
7)樣桿、樣板應按零件號及規格分類存放,妥為保存。
2號料的質量控制
1)號料前,號料人員應熟悉樣桿、樣板(或下料圖)所注的各種符號及標記等要求,核對材料牌號及規格、爐批號。當供料或有關部門未作出材料配割(排料)計劃時,號料人員應作出材料切割計劃,合理排料,節約鋼材。
2)號料時,針對該工程的使用材料為鋼管及方管的特點,我們將復核所使用材料的規格,檢查材質外觀,以鋼管的外觀質量、外徑、厚度、圓率、直線度、質量及方管的外徑、厚度、凸率、垂直度、邊角立度、扭曲度等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制訂測量表格加以記錄。凡發現材料規格不符合要求或材質外觀不符要求者,須及時報質管、技術部門處理;遇有材料彎曲或不平值超差影響號料質量者,須經矯正后號料,對于超標的材料退回生產廠家。
3)型材端部存有傾斜或板材邊緣彎曲等傾斜,號料時應去除缺陷部分或先行矯正。
4)根據鋸、割等不同切割要求和對刨、銑加工的零件,預放不同的切割及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縮量。
5)因原材料長度或寬度不足需焊接拼接時,必須在拼接件上注出相互拼接編號和焊接坡口形狀。如拼接件有眼孔,應待拼接件焊接、矯正后加式眼孔。
6)相同規格較多、形狀規則的零件可用定位靠模下料。使用定位靠模下料時,必須隨時檢查定位靠模和下料件的準確性。
7)按照樣桿、樣板的要求,對下料件應號出加工基準線和其他有關標記,并號上沖印等印記。號孔應按照工藝要求進行,對鉆孔的眼孔,應在孔徑上號上五梅花沖印。在每一號料件上用漆筆寫出號料件及號料件所在工程/構件的編號,注明孔徑規格及各種加工符號。
8)下料完成,檢查所下零件的規格、數量等是否有誤,并作出下料記錄。
3切割的質量控制
1)據工程結構要求,構件的切割可以采用剪切、鋸割或采用手工氣割,自動或半自動氣割。
2)材切斷,應按其形狀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進行。
3)剪切或剪斷的邊緣,必要時,應加工整光,相關接觸部分不得產生歪曲。
4)剪切的材料對主要受靜載荷的構件,允許材料在剪斷機上剪切,毋需再加工。
5)剪切的材料對受動載荷的構件,必須將截面中存在有害的剪切邊清除。
6)切割前必須檢查核對材料規格、牌號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7)切口截面不得有撕裂、裂紋、棱邊、夾渣、分層等缺陷和大于1mm的缺棱并應去除毛刺。
8)切割的構件,其切線與號料線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1mm,其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200S.
9)切割前,應將鋼板表面的油污、鐵銹等清除干凈。
10)切割時,必須看清斷線符號,確定切割等程序。
11)采用五維空間的自動切割機下料,以保證貫線幾何尺寸的精度,管口的光潔度,為確保焊接質量打下有力的基礎。
4矯正和成型的質量控制
1)材的初步矯正,只對影響號料質量的鋼材進行矯正,其余在各工序加工完畢后再矯正或成型。
2)材的機械矯正,一般應在常溫下用機械設備進行,矯正后的鋼材,在表面上不應有凹陷,凹痕及其它損傷。
3)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允許加熱矯正,其加熱溫度嚴禁超過正火溫度(900℃)。用火焰矯正時,對鋼材的牌號為Q345、Q390、35、45或相當等級的焊件,不準澆水冷卻,一定要在自然狀態下冷卻。
4)彎曲成型加工
(1)彎曲加工分常溫和高溫,熱彎時所有需要加熱的型鋼,宜加熱到880~1050℃,并采取必要措施使構件不致"過熱",當溫度降低到普通碳素結構700℃,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800℃,構件不能再進行熱彎,不得在蘭脆區段(200~400℃)進行彎曲。
(2)熱彎的構件應在加熱爐內,進行加熱或電加熱,成型后有特殊要求者再退火。
(3)冷彎的半徑應為材料厚度的2倍以上。
①加工彎曲成型的零件,其弦長大于1500mm,應用弦長不小于1500mm的弧形樣板進行檢查;彎曲零件弦長小于1500mm時,樣板的弦長不應小于零件弦長的2/3,其間隙不得大于1。0mm.
②組裝成型時,應采用定位點焊,作好標記,點焊時,點焊高度不得超過設計焊縫高度的2/3,長度應大于30~75mm,間距應均勻,最大不得超過300~500mm.
③彎曲或彎折及類似成型構件,不允許表面產生損傷或裂紋。
5制作過程檢測
鋼結構制作質量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