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員崗位危害因素辨識與預防措施
1、危害因素:氧氣鋼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預防措施按規定存放、使用氧氣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氣管道中的煤氣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火災、爆炸。預防措施:經常檢查各種管路完好情況,有問題及時通知維修人員處理。
3、危害因素:化驗室化學產品(粗苯)蒸餾過程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中毒。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蒸餾過程中規范操作。
4、危害因素:檢驗設備高溫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燒傷。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檢查設備高溫過程中規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試劑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灼傷、腐蝕。預防措施:使用各類試劑時小心操作,采取好防護措施。
6、危害因素:化驗過程中不能開窗,室內通風不好,溫度高,可能造成人員中暑。預防措施:采取通風措施,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室內溫度高時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7、危害因素:粉塵防護不到位,可能造成塵肺病。預防措施:在產生粉塵部位采取好個人防護措施。
8、危害因素:煤場取樣以及過磅作業過程中安全意識不夠,可能造成人身傷害。預防措施:規范操作,注意過磅車輛。
9、危害因素:開啟或稀釋強酸、強堿時方法不正確,可能造成酸堿液飛濺,灼傷人。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規程進行操作;工作場所配備清水、抹布、通風設備、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聞藥品,可能發生中毒事件。預防措施:禁止用口嘗和正對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鑒別性質不明的藥劑;鑒別時采用手輕輕扇動,在稍遠的地方去嗅發散出來的氣味
11、危害因素:不熟悉藥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誤,發生意外事故傷人。預防措施:化驗操作員必須常用藥品特性熟悉,不熟悉禁止投入藥品配置工作;配置藥品要嚴格按照藥品配置規程進行操作。
篇2:化驗員崗位危害因素辨識與預防
1、危害因素:氧氣鋼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預防措施按規定存放、使用氧氣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氣管道中的煤氣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火災、爆炸。預防措施:經常檢查各種管路完好情況,有問題及時通知維修人員處理。
3、危害因素:化驗室化學產品(粗苯)蒸餾過程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中毒。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蒸餾過程中規范操作。
4、危害因素:檢驗設備高溫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燒傷。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檢查設備高溫過程中規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試劑防護不當,可能造成人員灼傷、腐蝕。預防措施:使用各類試劑時小心操作,采取好防護措施。
6、危害因素:化驗過程中不能開窗,室內通風不好,溫度高,可能造成人員中暑。預防措施:采取通風措施,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室內溫度高時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7、危害因素:粉塵防護不到位,可能造成塵肺病。預防措施:在產生粉塵部位采取好個人防護措施。
8、危害因素:煤場取樣以及過磅作業過程中安全意識不夠,可能造成人身傷害。預防措施:規范操作,注意過磅車輛。
9、危害因素:開啟或稀釋強酸、強堿時方法不正確,可能造成酸堿液飛濺,灼傷人。預防措施:做好防護措施;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規程進行操作;工作場所配備清水、抹布、通風設備、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聞藥品,可能發生中毒事件。預防措施:禁止用口嘗和正對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鑒別性質不明的藥劑;鑒別時采用手輕輕扇動,在稍遠的地方去嗅發散出來的氣味
11、危害因素:不熟悉藥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誤,發生意外事故傷人。預防措施:化驗操作員必須常用藥品特性熟悉,不熟悉禁止投入藥品配置工作;配置藥品要嚴格按照藥品配置規程進行操作。
篇3:化驗員安全操作規程
1、化驗員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2、使用儀器設備前,要先檢查儀器設備是否正常,電源接線是否良好。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使用,不允許儀器設備帶病運行,產生安全隱患。儀器設備用畢后,要恢復到所要求位置,并斷開電源。
3、實驗時注意不能將液體漏入各種儀器內部,尤其是帶電部分,防止引起火災或電擊事故。
4、自動采樣器由于常年處于室外,應經常檢查電源接線部分,防止電線風化裸露導致設備帶電,如有此現象則及時更換電源線。
5、對電熱恒溫干燥箱等工作中產生高溫的設備,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避免操作過程中被燙傷。
6、生化培養箱的背部裝有二組保險盒,右面為控制電源保險絲盒,左面為制冷加熱負載保險絲盒。若機器運轉出現故障,必須立即切斷電源,分別檢查保險絲是否完好,再檢查其他相應部位。其外殼應可靠接地,且安裝在避光、陰涼的地方。設備與墻面必須有10cm以上的安全距離。搬運時必須小心,不可平放或倒立運輸。
7、化驗員進入化驗室工作前,必須按有關要求,更換工作服,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8、直聯旋片式真空泵安裝接電時,應按照電機銘牌上規定的接線要求。注意電機旋轉方向與泵支架上的箭頭方向必須一致。泵出氣口連續暢通大氣運轉,不得超過三分鐘。
9、電子恒溫水浴鍋應放在固定的平臺上,電源電壓必須與本產品要求的電壓相符,電源插座應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須安裝地線。使用前先將水加入箱內,水位必須高于隔板,切勿無水或水位低于隔板加熱,以防損壞加熱管。
10、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遵守《化驗室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11、化驗室必須保持安靜,禁止在室內喧嘩、嬉鬧、進食和存放食物。
12、化驗員在試驗前應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檢查,使用的儀器設備必須處于正常狀態,確認后方可進行檢測工作。不得隨意挪動化驗室儀器設備;檢查維護儀器設備時,必須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進行。
13、進行有毒有害氣體實驗操作時,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
14、化驗員在工作中要切實做好防中暑、防滑、防雷擊、防中毒、防觸電、防爆炸、防高空墜落。當發生意外事故時,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并上報有關領導。
15、實驗檢測完畢后,應對儀器、電、水等進行關閉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16、及時銷毀殘存的易燃易爆藥品;
17、嚴禁在火燃、電熱器具或其他熱源附近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險藥品。
18、實驗完畢后及時關閉加熱器具,如酒精燈、噴燈和電爐等。灼熱藥品不得直接放在實驗臺上。
19、蒸發、蒸餾或回流易燃易爆藥品時,化驗員不得擅自離開,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熱,應按沸點高低分別使用水浴、砂浴或油浴加熱,并應注意室內通風以兔蒸汽濃度過高。
20、傾注或使用易燃易爆藥品時,附近不得有明火,不慎將易燃易爆藥品傾倒在實驗臺上或地面上時應立即斷開附近加熱源,用毛巾、抹布將液體吸干,加強室內通風換氣。
21、不得使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貯存爆炸藥品,以免啟閉玻塞時因摩擦引起爆炸。
22、化驗員必須充分了解實驗反應和所用化學試劑的特性。在未了解實驗反應前,試料用量應從最小量開始。對有危險的實驗要準備相應的防護措施和發生事故時的處理辦法。
23、不許任意混合各種化學藥品。嚴禁使用無標簽試劑。
24、使用和操作易燃易爆藥品應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人員應佩戴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具。
25、檢查藥品標簽和安全標志是否完整;
26、每月檢查一次藥品的儲存、使用和領用記錄,并核對賬目與藥品的庫存數量是否相符。
27、應經常檢查藥品庫室溫和通風狀況。庫內應無異味和煙霧,發現異常應立即處理。
28、化驗室內嚴禁吸煙;使用電爐時,底部應墊放石棉板或磚塊;
29、在加熱蒸餾、用火或用電過程中,不允許無人看管,除有自動控制的儀器外,禁止將電器用具使用過夜;
30、要經常檢查化驗室用電器保護接地的可靠性;并經常注意檢查電線的絕緣層是否完好,如有破損應立即予以更換;
31、做高溫灼傷工作時,要戴好手套,防止燙傷;
32、所有產生毒氣或刺激性物質的操作,必須在通風柜中進行,通風柜的作用應予先檢查;
33、在傾注有毒或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時,(如鹽酸、硝酸)應戴防護口罩,并站在上風處,若有濺出應立即用濕布擦去;
34、嚴禁濕手操作電器,嚴禁用水及濕布帶電擦洗電器;
35、稀釋濃硫酸時,必須在攪拌下將硫酸慢慢注入,并在硬質玻璃器皿中進行,注意不要在不耐熱的厚質玻璃器皿中進行;
36、禁止在化驗用的儀器內存放飲料和食品,禁止用嘴嘗或直接嗅聞來檢驗藥品;
37、在實驗中如遇皮膚或眼睛受傷,可速用水沖洗;如受酸損傷,即用3%碳酸氫鈉溶液沖洗;眼睛受堿損傷,即用飽和硼酸溶液沖洗(溶液均應事前配好存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