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開挖安全防護措施
1.機械挖土應分層進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造成機械傾翻,掩埋機械等事故,陡坡地段應設專人指揮,嚴禁在陡坡轉彎。
2.挖掘機操作和汽車裝土行駛要聽從現場指揮,所有的車輛必須嚴格按規定的開行路線行駛,防止撞車。
3.在有支撐的基坑中挖土時,必須防止破壞支撐。
4.夜間作業時,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充足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和護欄。
5.下基坑必須設足夠的安全通道,如帶護欄爬梯。夜間除施工,開入口門,平時上鎖,防止墜物。
6.土方開挖前,應檢查周邊現場環境,清除安全隱患,施工中密切觀察、觀測施工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時做好認真檢查安全防護措施。
7.機械行駛道路應平整堅實。
8.基坑開挖前,由工程部向工區和作業隊進行施工技術和安全交底,工區和作業隊主管工程師負責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和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9.開挖基坑遇到涌水涌砂、邊緣坍塌等危險狀況時,采取防護措施后,要立即撤出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以保障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安全。
10.當基坑開挖需要放炮時,必須有經考試合格持有爆破證的人員承擔,放炮前非爆破作業人員必須撤離到安全地區,炮后20分鐘方可進行現場施工。必須遵守執行。
11.負責基坑開挖的作業班組,班組長必須堅持工前安全講話、工中安全檢查、工后安全評議活動,聽取和采納本班組人員對安全生產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
12.在高邊坡腳下開挖基坑是,班組安全員應對邊坡進行檢查,確認無安全危險后才允許班組人員進入現場作業,并隨時觀察邊坡有無異常情況發生。
篇2:深基坑開挖安全防護質量保證措施
深基坑開挖安全防護及質量保證措施
一、安全防護措施
為確保作業安全,基坑作業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⑴、基坑周邊按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在基坑上口周邊設置Φ48鋼管護欄,高度1200,刷成斑馬色,距基坑邊距離不小于1.0m(見附圖)。
⑵、基坑四周3.0m范圍內,嚴禁堆放材料和土方,車輛進出場設專人指揮,按規定路線行駛。
⑶、基坑內作業的安全保護
①、挖土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規定的程序進行,每層挖土前認真檢查坑壁和支撐的可靠性,并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隨時進行測試和檢查。
②、基坑夜間連續施工,夜間施工照明在高處安裝照明投射整個施工現場,坑邊夜間設紅燈警示,專人值班負責安全。
二、質量保證
1、施工前,技術負責人組織工長、內業、質安員等認真學習和閱讀施工圖紙及有關規程規范,了解和掌握設計意圖,并編制施工方案報業主及監理單位認可后施工。
2、針對本工程的技術重點和施工難點,組織調研和討論,編制詳細的施工工藝流程卡,嚴格按卡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認真貫徹各級質量責任制,嚴格執行質量跟蹤檢查制,工序控制和層層把關。
3、嚴格技術復核和技術交底制度。軸線、標高在專職測量員施測后,由責任工長、質檢員復核無誤后,作明標記。隱蔽工程應由業主、監理工程師、地堪共同檢查合格并簽字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工長、質監員、安全員、試驗、測量、材料等人員作綜合技術交底;各分項工程的施工,由專業工長向班組長作詳細的作業技術交底。
4、內業主辦及工長在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按有關規定收集和整理好有關技術資料、質保資料、自檢資料等,分類編號成冊,保證軟件資料整齊完善,隨時備查。技術負責人要經常檢查各種資料、報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地基驗槽記錄等,及時辦理各種驗收簽證手續,保證資料的收集、整理、審核與工程同步進行。
6、配備完整的檢測器具,加強計量管理。認真做好測量放線工作,嚴格控制好軸線和標高。
篇3:深基坑開挖安全防護專項方案
1.編制依據、原則與范圍
1.1編制依據
⑴有關施工圖文件。
⑵《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3-2008
《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0**/J162-20**
《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4011-2003/J259-2003
⑶國家相關安全操作規程及相關安全法律、法規。
⑷現行的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以及國家和鐵道部有關規范、驗標及施工指南。
⑸本承包人對工程現場的施工調查所收集的信息與資料。
⑹本承包人擁有的施工設備與類似工程施工經驗。
1.2編制原則
⑴符合性原則。必須滿足建設工期和工程質量標準,符合施工安全、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地質災害防治等要求。
⑵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依法用地、合理規劃、科學設計,少占土地,保護農田。
⑶適用技術與裝備的原則。采用適用工程技術和施工裝備,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成本;選擇可靠的施工方法,盡量避免外部條件約束;采取先進、實用的、在類似工程已普通采用的成熟工藝技術。
1.3編制范圍
2.工程概況
3.施工組織
3.1施工準備
3.1.1內業技術準備
⑴項目部已按標準化要求,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了崗前安全培訓和安全交底;
⑵認真貫徹執行安全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和上級頒發的條例、辦法、指示和決定,并嚴格遵照安全施工規范操作,在開工前組織工人學習;嚴格執行掛牌上崗制度;
⑶制定了施工安全、質量、進度、環保水保和文明施工措施,能夠保證施工安全、質量、進度。
3.1.2外業技術準備
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
3.2現場準備
⑴施工便道、便橋已經貫通,可以保證施工運輸,施工現場三通一平準備就緒;
⑵基坑開挖安全防護圍欄所需材料和安全警示標志均已進場。
3.3機具、人員配備
主要機具設備配備:挖掘機6臺,裝載機3臺。
人員配備:嚴格按照工程投標文件,結合工程專業類別,配備、配足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并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學習管理及相關專業新知識,切實提高施工管理人員對施工標準化管理的認識和實施標準化作業的能力。
4.施工方案
4.1施工程序和工藝流程
施工程序:平整場地-測量放線-圍欄防護-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及安全防護施工工藝流程詳見4-1
基坑開挖及安全防護施工工藝流程圖(4-1)
5.施工要求
5.1施工準備
⑴工程部技術人員在施工前進行了圖紙的審核,合理安排施工機械及人員投入,提前準備好安全防護所需各種材料和安全警示標志;
⑵專職安全員指揮施工作業機械,確保安全施工;
5.2施工工藝
5.2.1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⑴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邊坡穩定,土方開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線工作,及時做好基坑安全圍護工作,然后開始基坑開挖,按設計基坑采取垂直開挖。
⑵基坑開挖深度6m~7m,土方開挖量大,嚴禁在基坑周邊1.5米范圍內堆放土方,以防壓塌基坑邊坡造成坍塌,同時在基坑周邊做好安全圍護結構。
⑶基坑開挖由專人指揮,采取分層開挖,開挖土方及時運走,并嚴格遵循“分層開挖、嚴禁超挖”及“大基坑小開挖”的原則。當挖至標高接近基礎底面標高時,邊抄平邊配合人工清槽,防止超挖,并按圍護結構要求及時修整邊坡及放坡,防止土方坍塌。
5.2.2圍欄設置
由于開挖深度超過1.5m,按規定必須設置安全防護欄桿,并掛密目安全網,防止發生危險。按以下要求設立安全圍欄:
①所有安全防護圍欄欄桿用扣件連接,便于拆裝;
②立桿高度外露1.2m,打入地面深度不小于50cm,距離基坑邊緣不小于50cm,立桿橫向間距2.5~3.0m;
③橫桿為上下雙層,間距60cm;
④上下基坑要預留通道口,寬度不小于80cm;
⑤欄桿刷紅白相間油漆,間距25cm,起警示作用;
⑥欄桿上掛好密目安全網;
⑦在欄桿醒目位置掛設安全警示標志牌(標志牌由項目部統一制作、下發)。
6.安全措施
6.1安全保證措施
⑴開挖由橋梁架子隊長直接負責,開挖前做好施工人員安全培訓工作,特別是現場機械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確保開挖工序的安全穩步進行。施工員做好測量放線,控制好邊坡的穩定,由專職安全員組織施工人員及時檢查邊坡安全情況,全天候檢測,并及時上報檢測數據。
⑵項目部設專職安全人員,對橋梁架子隊施工現場的安全情況進行現場排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確保基坑開挖順利進行。
6.2應急措施及注意事項
⑴應急措施
在基坑開挖期間,設專人檢查基坑穩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基坑開挖后,如邊坡出現坍塌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清除坍塌土方,采取打錨桿和噴砼等措施穩定邊坡,地基承載力檢測合格后,應及時澆注基礎砼,嚴禁長期將基坑暴露,以免發生塌方等意外。
⑵注意事項
坑邊不準堆積棄土,不準堆放建筑材料、存放機械。基坑邊外部荷載不得大于15KPa。
6.3操作安全技術措施
⑴技術人員必須在基坑開挖前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持證作業,掛牌負責,定機定人操作;
⑵所有進場機械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保證機械設備完好;
⑶夜間施工配備足夠照明,派專人指揮施工機械及車輛;
⑷加強基坑監測,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施工負責人,做好應急處理。
7.施工環保、水土保持管理體系及措施
7.1環保水保目標
⑴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及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組織施工,將環水保、文物保護及土地復墾措施落實到施工全過程;自覺接受并積極配合國家及地方環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⑵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構和保證體系,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構,指揮部成立環保、水保領導小組,指揮部設立安全環保部,配專職環保、水保管理干部,各架子隊分級管理,并配專職管理人員,負責檢查、監督各項環保水保工作的落實。環保水保組織機構見環保、水保組織機構圖。
環保、水保組織機構
⑶工程指揮部環保、水保領導小組的職責是在施工過程中,有計劃地保護和改善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制定環保、水土保持措施,控制環境污染,減少和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創造適宜的勞動和生活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和人身健康。
⑷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與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確環保工作的重大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環保工作,自覺遵守環保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全員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意識,加強監督管理。
⑸建立健全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按ISO14000建立環境保持管理體系,制訂管理程序,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制定完善的保證措施。領導掛帥,全員參加,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宣傳,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防止環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發生。指揮長為施工環保、水土保持的第一責任人,副指揮長、安全總監、架子隊長直管施工環保、水土保持工作。把施工環保、水土保持作為文明施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抓措施、抓設施、抓落實,制定施工環保、水土保持的目標責任書,定崗定責,責任到人。
7.2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
8.2.1環境保護措施
⑴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保護和改善作業現場的環境,控制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噪聲、振動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環境保護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和社會文明,消除外部干擾、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節約能源、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保證社會和企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⑵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資源的保護,是施工中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重點。規定施工區域內的植被、樹木等盡量維持原狀。砍除樹木和其它經濟作物時,事先征得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部門、所有者同意,嚴禁超范圍砍伐。
⑶嚴格按設計規定的征地范圍和數量丈量用地,嚴禁超范圍占用土地和水面。臨時生產生活設施、施工便道的設置,必須按照先設計規劃申請同意后的方案實施,依據環保的相關要求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
⑷施工中棄土、排污等按設計文件與當地環保部門簽訂的有關協議和要求進行處理。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按規定進行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防止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⑸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施工,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做好有關邊界線、標示牌的設置,限制人員、機械的活動范圍,嚴禁有關人員偷獵野生動物和采摘、踐踏及隨意鏟除植物等。
⑹施工噪聲主要包括施工現場、機械作業時和車輛運輸時產生的噪聲。為減少噪聲影響,機械設備選型配套時優先考慮低噪聲設備,盡可能采取液壓設備和摩擦設備代替振動式設備,并采取消聲、隔音、安裝防震底座等措施。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確保施工噪聲達到環境保護標準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區域,進入施工現場的機械車輛少鳴笛、不急剎、不帶故障運行,減少噪聲。
⑺施工過程中采用先進設備,使用清潔能源,在設備選型時選擇低污染設備,并安裝空氣污染控制系統。防止嚴重漏油,禁止機械在運轉中和維修時產生的含油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含油污水進行隔油處理后再行排放。
⑻施工物料堆放嚴格管理。
⑼施工及生活廢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則,各種施工廢油、廢液集中儲積,集中處理,嚴禁亂流亂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
8.2.2水土保持措施
⑴水土保持的原則:重規劃、少占地、少開挖,多利用、少棄碴、快恢復,嚴管理、少流失。
⑵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水土保持的規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瀝青、污水、廢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質對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的污染。
⑶不破壞、占壓、干擾河道、水道及既有灌溉、排水系統。必須占壓的,首先征求主管部門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替代措施。防止工程施工中開挖的土石材料對河流、水道、灌渠等排水系統產生淤積或堵塞。
⑷棄碴、土場選址依據設計文件規劃或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并對棄碴場進行安全評估,做到萬無一失。碴場一般選擇在坡度較緩、易于形成坡度開發山坡荒地處,避開大面積匯水地帶的滯留谷地,并避免下游有重要設施或集中居民點。
⑸在河床內施工、采取砂礫材料,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的有關規定,同時防止對河流狀態造成改變,防止棄土、棄碴淤積河床、污染河流水質。
⑹施工便道臨時使用的施工完成后盡快恢復,施工后當地繼續使用的做好擋護工程。
8.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⑴認真貫徹業主及當地政府的有關文明工地的指示精神,結合業主要求,制定文明施工辦法,搞好文明施工。
⑵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的文明施工領導小組。
⑶文明施工領導小組負責督促檢查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文明施工的措施,有權阻止違反文明施工規定的不文明行為和施工方法,提出整改措施,落實到改進為止。
⑷每月15日召開文明施工例會,不定期召開文明施工現場會議,檢查執行情況,匯報交流文明施工經驗。每季度進行一次文明施工大檢查,每半年進行一次文明施工檢查評比活動。
⑸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施工現場掛牌施工、施工區域圍護、臨時排水措施、材料、物品、機具、土方堆放位置等。
⑹工程開工前,首先認真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處理好與當地政府及群眾的關系,尊重當地的地方法規和民俗風習,爭取得到政府部門及群眾對本工程施工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確保本工程達到文明施工工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