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汛期施工技術安全管理要點
1、雨期施工階段及降雨等級劃分1.1雨期施工階段劃分根據我國各地區歷年實測資料統計,每年6~9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占年平均降雨量的60%-80%左右,因此稱6~9月份為雨期(各地區以當地實測資料統計為準,確定當地的雨期施工階段)。1.2降雨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幾個等級,詳見下表。降雨等級特征表降雨等級現象?描?述降雨量(mm)一天內半天內小雨雨能使地面濕潤,但不泥濘1~100.2~5.0中雨雨降到屋頂上有淅淅聲,凹地積水10~255.1~15大雨降雨如傾盆,落地四濺,平地積水25~5015.1~30暴雨降雨比大雨還猛,能造成山洪暴發50~10030.1~70大暴雨降雨比暴雨還大,或時間長,造成洪澇災害100~12070.1~140特大暴雨降雨比大暴雨還大,造成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200>1402、雨施的特點和重點(1)嚴格按照雨季施工有關規定、規程的要求,提前制定切實可行的雨施方案,并嚴格落實。按照集團公司《施工組織設計管理規定》,雨期進行地基基礎施工的方案由項目部(或分公司)技術負責人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共同編制,同時填寫“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編制會議紀要”,經項目(或分公司)經理簽字同意后,上報公司技術部(電子版)。公司技術部對上報的方案進行審批(三個工作日內);其他工程雨期施工方案由項目部(或分公司)技術負責人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共同編制,本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2)各新開工程應盡快形成基坑的擋水及現場排水設施。(3)加強基坑邊坡的支護的設計、施工、驗收、監測、移交等工作。(4)提前做好雨施的宣傳、培訓、動員工作。(5)按照雨施方案要求,準備好雨施及防汛的物資、設備、機械、人員、通訊等。(6)各項目部根據工程特點制定雨期施工方案,加強施工組織,保證工程質量。3、雨期施工準備及要求3.1公司雨期施工(防汛)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組員:公司雨期施工(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工程部,電話*******;聯系人:*****3.2雨期施工管理流程及各項準備工作3.2.1各單位應成立相應的雨、汛期施工領導小組,由項目部(分公司)經理任組長,受公司雨期施工、防汛領導小組領導;并組織有關人員成立防洪、防汛搶險隊。3.2.2各單位要針對所承建工程的特點、施工部位、進度計劃編制切實可行的雨期施工方案,并于5月25日前完成方案審批、備案工作。3.2.3雨期施工前,各項目部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學習,并向工程、質量、安全、物資等有關部門進行技術交底,各相關部門應按照技術交底內容提前做好物資、設備、人員等施工現場準備工作。3.2.4各單位對審批后的雨期施工方案、以及其它相關方案(護坡、外架子等方案)應認真落實,并對雨施的各項準備工作和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驗收,6月1日前將自檢情況以書面形式報施工管理部。3.2.5施工管理部將組織公司相關部室于6月下旬對重點工程進行雨施工作檢查,具體時間另行通知。檢查重點是雨期施工方案、技術交底及雨期施工準備情況、現場實際落實情況等。3.3雨期施工方案雨期施工方案的編制原則是:確保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經濟合理,有效地減少降雨給施工帶來的影響。雨期施工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編制依據;(2)工程概況及雨施情況:簡述工程概況,重點闡述雨期施工項目、部位、主要工程量及預計施工時間;(3)雨期施工部署:成立雨期施工防汛領導小組,雨期施工流水段劃分,勞動力、進度安排等;(4)雨期施工準備:雨施的技術準備,包括雨施方案、交底、雨施應急預案的編制、交底等;雨施物資材料的準備,包括抗洪搶險物資、施工物資、機械設備計劃等;雨施現場準備,包括現場硬化、排水設施準備等。(5)雨期施工主要措施;(6)雨期施工質量、安全防護、環保等措施和應急預案;(7)附圖。主要包括:標明現場防汛物資、設備存放位置、防汛重點控制部位和排水流向的平面圖,防汛組織機構流程圖及有關計劃用表等。3.4雨施期間應及時向施工管理部詢問月、旬天氣預報。項目部/分公司設專人每日收聽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合理組織施工。4、施工道路及臨時設施管理4.1施工道路與場地4.1.1施工道路應將路基碾壓堅實、做好面層及排水溝、排水涵管等設施,確保雨期道路循環通暢,不淹不沖,不陷不滑。4.1.2在做施工技術準備時,應根據工程場地地形特點和環境情況,因地制宜地妥善設置綜合排水設施,確保及時將積水排出場外。4.1.3凡有可能積水的區域,應事先填筑平整。各種構件、大型模板、機具等的存放場地以及現場鋼木加工和預制構件的生產場地,應分層碾壓密實,嚴禁積水,防止雨季下沉。4.1.4場地排水坡度不應小于3‰,并能防止場地周邊地區的水流入。排水溝坡度不應小于5‰。4.1.5多個單位在同一現場施工時,應由總包單位制定統一的總體控制措施,各分包單位嚴格落實。4.2臨時設施4.2.1現場臨時設施的搭設,應嚴格按照各有關規定實施,防汛器材要備齊并按有關規定發放。4.2.2雨季施工前,對各類倉庫、變電站、配電室、配電箱、機具料棚、食堂、宿舍(包括電氣線路)等進行全面檢查,加固補漏。對于危險建筑必須及時處理。4.3腳手架4.3.1腳手架的設計、搭設必須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和安全操作規程要求,搭設后未經專業驗收合格的腳手架,一律不得投入使用。4.3.2雨期施工前,要對各類架子區域的防洪排水設施進行認真地清理和修復,確保排水有效,不沖不淹,不陷不沉。4.3.3雨期施工中,要經常檢查各類架子的根部及與建筑物拉結牢固情況。要及時維護和加固立桿、掃地桿、立柱、拋撐等根部的墊板墊木。確保墊設位置正確,平穩牢固。4.3.4要經常檢查和及時維修加固各類人行腳手板和斜坡坡道的腳手板及防滑條。確保架板穩固,防滑措施有效。為確保防滑效果,不宜使用鋼筋或竹板做防滑條,在斜面上鋪設的腳手板,不宜使用鋼跳板。4.3.5要經常檢查和維護調整各類架子的纜風繩拉線。各拉線的緊張度要平衡,拉線地錨區域不得積水。4.3.6腳手架、提升井架等超高架子要有妥善的防雷保護設施。4.3.7大風大雨后,須對腳手架進行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經施工負責人確認后,方可使用。雨期施工期間,要加強對各類架子的沉降量及垂直度的觀察測定,做好觀測記錄,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采取有關措施予以解決。5、雨期工程施工技術要求5.1土方與基礎工程5.1.1在進行土方與基礎工程施工時,應盡量安排在雨期以前完成。確需在雨期施工的,應在施工組織設計或雨期施工方案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質量保證措施和安全措施。土方開挖前要備好防洪器材和排水機械設備。5.1.2要防止基坑(槽)進水泡槽。挖土前要在工作區域四周做好擋水墻、排水溝等截水排水設施,防止區域以外的水流入。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同時做成一定坡勢,以利集水外排。基底成型時宜同時在基層做好排水溝、集水井等抽排系統,下雨時及時排除落雨,防止雨水泡槽。5.1.3要嚴防滑坡和邊坡塌方。雨期施工中基坑(槽)邊坡支護的設計應比常規設計適當從嚴。應制訂詳細的邊坡和臨近構筑物變形監測方案并在基坑支護和基礎施工期間認真實施。5.1.4邊坡開挖后要及時防護,避免雨水沖刷。5.1.5基坑挖好后要迅速協調組織好釬探、驗槽等工作,盡量減少槽基暴露時間。5.1.6灰土墊層地基的施工宜采用小步距流水段,加緊各工序的銜接,灰土打完后應及時進行基礎施工并防止雨淋浸泡等。5.1.7基礎混凝土施工時必須考慮隨時準備遮蓋擋雨和排出積水。箱形基礎、筏形基礎的底板上,應在適當位置增設集水坑,以利雨水的排除。5.1.8樁基施工前,應將場地平整并碾壓密實,四周做好排水溝,防止下雨時造成地表松軟,影響成樁質量。樁孔要隨鉆、隨灌混凝土,防止出現灌水塌孔。5.1.9回填土應在晴天進行。回填時除按照正常施工的有關規定外,還應嚴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必要時采用翻曬晾干措施。雨天和基槽有積水時不能進行回填。5.1.10嚴格控制坡頂荷載,荷載的大小以及距邊坡的距離應符合方案設計要求。5.1.11降水工程應加強雨天的觀測,繪制地下水位曲線圖,與配合單位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如有問題及時解決。5.1.12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方案編制、審查應嚴格執行建設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建質[2004]213號)的規定。5.2砌筑工程5.2.1砌筑工程施工前,要檢測各種砌塊的含水率。控制砂漿的稠度,受雨沖刷而失漿的砂漿,應重新加灰攪拌后才能使用。砂漿應隨拌隨用。5.2.2每日收工時應妥善覆蓋砌體表面,防止突然降雨沖走砂漿,致使砌體傾斜倒塌或影響質量。5.2.3剛砌成的砌體若經雨水沖刷,砂漿中膠結料流失較重時,應拆除重砌。5.2.4下雨時,禁止露天砌筑作業。在小雨中必須砌筑時,應適當減少砂漿稠度,減少日砌筑高度。5.2.5大于1.5m高的底板防水保護墻如與邊坡無可靠拉結及有效的排水措施,其背后不得回填土。5.3鋼筋混凝土工程5.3.1因雨期砂石含水率變化幅度較大,混凝土攪拌站要及時測定砂石含水率,并調整水灰比,嚴格控制坍落度,確保混凝土質量。各項目部現場應加強對商品混凝土的質量驗收。5.3.2不宜冒雨露天澆灌混凝土,開盤前應與氣象部門聯系,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避免遇雨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5.3.3對終凝前的混凝土,應及時覆蓋防止受雨沖淋。5.3.4合模后如不能及時灌筑混凝土時,應在模板的適當部位預留排水孔,雨后模內積水排除干凈后才可澆筑混凝土。5.3.5涂刷水溶性脫模劑的模板,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雨水沖刷脫落,影響脫模及混凝土表面質量。脫模劑涂刷后經歷大雨沖刷或流失嚴重的,合膜前應重新涂刷脫模劑。5.3.6在澆灌混凝土中遇雨不能連續施工時,應按規范規定留置施工縫并覆蓋防雨材料,雨后繼續施工時,應先對接合部位進行處理后再進行澆筑。5.3.7雨期施工期間應加強防風緊固措施。各類模板臨時停放,均應按有關規定,進行防風固定。5.3.8大模板合模過程中,如遇突然的大風大雨,應將模板固定穩固后再離開。5.3.9竹、木模板及方木、支撐構件等用完后碼放整齊,下部墊好墊木,陰雨天氣及時覆蓋塑料布,防止木材變形。5.3.10遇大雨大風后,應對模板和支撐重新進行一次校驗和加固,防止模板松動或支撐下陷。5.3.11鋼筋現場儲備量應合理,避免長期儲存淋雨產生老銹。鋼筋在安裝前應清除表面淤泥、老銹。5.3.12鋼筋焊接面不得有水珠,在雨天嚴禁施焊,防止觸電事故發生。5.4吊裝工程5.4.1雨期施工前,機械租賃單位應聯合使用單位對在使的塔吊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做好記錄。若有問題,及時報告并解決。5.4.2塔吊使用前必須檢查避雷及接地接零保護是否有效,雨后還必須及時檢查塔吊路基有無下沉現象,發現問題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解決。5.4.3采用履帶起重機或輪胎起重機時,要防止停機位置的土基浸水軟化。在人工填土上停機作業時,宜采用活動路基箱或枕木等措施,防止吊機起荷作業時,機體或支腿下陷傾斜。5.4.4雨中不宜吊裝作業和露天焊接作業。5.4.5吊裝作業期間遇雨時,必須對已就位的構件做好支撐加固,方可收工。5.4.6大風大雨后,要進行塔吊基礎觀測和塔身垂直度的觀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5屋面工程5.5.1屋面工程施工時,應掌握近期天氣預報,嚴禁在雨中進行防水施工作業。5.5.2屋面上鋪筑保溫層時,應及時做好上部找平層,以防突然降雨淋濕或浸泡保溫層。5.5.3結構封頂后,未及時進行屋面施工的,應對屋面的預留洞口進行封堵,防止漏水。5.6裝飾工程5.6.1室內裝修宜在屋面樓地面工程完成后進行,或采取先做地面,堵嚴各種孔洞、板縫,防止上層向下漏水。5.6.2室外抹灰和飾面磚鑲貼應及時注意苫蓋,防止突然降雨沖刷。降雨時禁止進行外墻面裝修作業。5.7水暖、電氣工程5.7.1在基礎工程施工時,應將水暖、電氣的穿墻套管或預留洞口及時封閉,防止雨水及泥砂沖入。5.7.2地下的水暖、電氣工程,在備齊材料并做好各項施工準備后,再挖溝槽,抓緊施工安裝,同時要做好防洪排水設施,防止溝槽灌水。暖溝進戶口要設臨時擋水封閉。5.7.3電氣墻體預埋管、盒、箱等,均要隨預埋隨封閉管口,防止降雨進水,門頭、雨罩和挑檐部位的預埋電線管、燈頭盒等,均應先做好其本身及其連接節點部分的封閉,再澆灌混凝土,確保使用時管腔內不進水。5.7.4通過屋面的暖、衛、煤、電視天線等立管,在施工中要隨時做好管口臨時遮擋封閉,防止突然降雨灌水。并應及早做好正式防雨防水節點。5.7.5高層建筑在結構完成后,要及時做好避雷設施,以保安全。5.7.6室內下水與室外管道接通前,應先將室外檢查井臨時加高圍檔,防止因室外場坪工程未完降雨而灌入井中沖入室內。5.7.7電氣安裝管內穿線以前,應從上往下對管路吹掃,以防止管內存有積水。6、雨期施工物資及設備管理6.1材料、構件儲存及保管6.1.1各種材質的門窗及其配件、細木制品等,宜水平存放,有防雨防曬措施。存放場地應保持干燥,底層要擱置在調平的墊木上。墊木應沿邊框和中格部位合理布置。6.1.2砂子、豆石、陶粒等松散材料,堆放周圍要加以圍護,防止被雨水沖散。6.1.3水泥、耐水膩子等應存在庫房內并墊高20cm,現場堆放的白灰等必須架空20cm以上,陰雨天氣用苫布及時覆蓋。現場不宜對方過多水泥、白灰,宜根據施工進度分批進場。6.1.4彩色石碴要按規格品種分隔圍護堆放,下墊上苫,防止水沖流散混雜。6.1.5各種石膏板、配筋加氣板、各類輕質復合隔墻板材,嚴禁雨淋、浸水、受潮。6.1.6鋼筋堆放料場做好排水工作,堆放時應架空,減少鋼筋生銹情況。直螺紋絲頭必須戴帽,雨天應覆蓋塑料布,套筒嚴禁露天堆放。6.2機械設備6.2.1現場機械操作棚(如攪拌機、卷揚機、電焊機、木工機械、鋼筋機械等),必須搭設牢固,防止漏雨、潲雨和積水。6.2.2用電的機械設備要按相應規定做好接地或接零保護裝置,并要經常檢查和測試有效性及靈敏性。6.2.3塔吊基礎要做專業設計,做好排水溝槽,防止積水影響塔基穩定。6.2.4塔吊如距高壓線較近時,應做三組三角地線,以減弱雨期施工的靜電感應。6.3電氣設備6.3.1在雨期施工前,應對現場所有動力及照明線路、供配電電器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存在線路老化、安裝不良、瓷瓶裂紋、絕緣降低以及跑漏電等問題,必須及時更換。6.3.2配電箱、電閘箱等,要采取防雨、防潮、防淹、防雷等措施,外殼要做接地保護。6.3.3現場的腳手架、提升架、外用電梯等,均應設置避雷裝置,并要經常檢查和遙測。6.3.4動力設備的接地線不得與避雷地線共用。接地線如需拆換時,必須先做好新的接地線后再進行。6.3.5線路架設及避雷系統敷設時,應掌握氣象預報情況,嚴禁在雷雨天氣中作業。7、主要安全要求7.1各單位編制的雨期施工方案中,各項措施應根據工程特點貫徹防觸電、防坍塌、防雷擊、防暴風、防中暑、防食物中毒。并編制雨期施工應急預案。7.2雨天施工人員必須配備雨衣、雨靴等相應的防護用品。7.3加強教育,防止雷雨天樹木、旗桿導雷傷人。7.4雨季期間應加強現場排水設施、管線、廁所的維護和清掏,防止積、漫水。消滅積水死角,避免孳生蚊蠅。雨施前應全面檢查整修現場排水系統。7.5已完結構的樓板預留孔洞應及時封堵,防止雨水逐層漫流。7.6臨近高壓線的工程應定期檢查高壓線的防護情況,外電架空線安全防護腳手架應高于架空線1.5m,所有導電線路嚴禁與防護架子相連。施工人員嚴禁在防護架子下躲雨。7.7大風、大雨天氣禁止從事露天高空作業。7.8防汛物資應明確標識,嚴禁隨意挪用。7.9現場應在明顯的位置公布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靈活安排施工任務,避免窩工。?
篇2:尾礦庫汛期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加強尾礦庫安全管理,做好防汛工作,汛期前應采取下列措施:
(1)明確防汛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值班、巡查和下游居民撤離方案等各項制度,組建防洪搶險隊伍;
(2)疏浚庫內截洪溝、壩面排水溝及下游排洪河(渠)道;詳細檢查排洪系統及壩體的安全情況,要根據實際條件確定排洪口底坎高程,將排洪口底坎以上1.5倍調洪高度內的堵板全部打開,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確保排洪設施暢通;庫內設清晰醒目的水位觀測標尺,標明正常運行水位和警戒水位;
(3)備足抗洪搶險所需物資,落實應急救援措施;
(4)及時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氣象預報情況,確保上壩道路、通訊、供電及照明線路可靠和暢通。
(5)尾礦庫實際情況與設計要求不符時,應在汛期前進行調洪演算。
2、洪水過后應對壩體和排洪構筑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與清理。發現問題應及時修復,同時,采取措施降低庫水位,防止連續暴雨后發生垮壩事故。重大安全隱患,應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督部門。
3、尾礦庫防洪安全檢查內容包括:設計防洪標準、尾礦沉積灘的干灘長度和尾礦壩的安全超高等。
4、檢查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是否符合現行尾礦設施設計規范的要求。當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高于或等于現行設計規范的要求時,可按原設計的洪水參數進行檢查;當設計采用的防洪標準低于現行設計規范的要求時,應重新進行洪水計算及調洪演算。
5、尾礦庫水位標高的檢測,其測量誤差應小于20毫米。
6、尾礦庫干灘長度的測定,視壩長及水邊線彎曲情況,選干灘長度較短處布置1—3個斷面。測量斷面應垂直于壩軸線布置,在幾個量測結果中,選最小者作為該尾礦庫的沉積灘干灘長度。
7、檢查尾礦庫沉積干灘的平均坡度,尾礦庫沉積干灘平均坡度與設計平均坡度的偏差應不大于10%。
8、根據檢測的灘頂標高、庫水位和計算出的沉積干灘平均坡度,檢查尾礦庫最高洪水位的最小于灘長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不小于70米。
9、根據檢測出的灘頂標高、庫水位和計算沉積干灘平均坡度,檢查尾礦庫在最高洪水位時壩的安全超高是否滿足最小安全超高要求:不小于0.7米。
篇3:汛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組織機構
第一條?成立汛期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副組長:副總工程師、安全環保主管
成?員:各生產裝置、部門主管。
第二條?設置汛期安全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環保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與政府防汛指揮部聯系,指揮公司的防洪安全工作。每年五月~九月為汛期,其中六、七、八月為主汛期。汛期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在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
第三條?生產部門(生產調度值長)負責收集與廠汛期有關的水文、氣象、汛情資料,同時應加強與當地防汛指揮部聯系。并將重要汛情通報汛期安全辦公室及各部門。
第四條?保衛部門負責組織汛期應急搶險隊伍,并進行針對性訓練。
第五條?供應部門負責防汛物資采購和運輸車輛的調度準備工作。
第六條?物管部門負責防汛物資〈如塑料編織袋、麻袋、枕木、鐵絲、麻繩、水泥等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
第七條?行政主管負責汛期安全的通訊和應急車輛的保障工作。
第八條?電器部門負責汛期供電保障和系統維護工作,及避雷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
第九條?規劃部門負責汛期建、構筑物、堡坎檢查和維護工作。
第二章?搶險組織及分工
第十條?應急保障的生產單位、生產管理部門、安全、物資供應和部門、后勤保障部門等單位,遇出現大雷雨異常氣候征兆時,或雷雨時,值班領導和生產安全分管領導必須在廠指揮生產,隨時聽候廠部安排和開展應急救援各項具體工作。
第十一條?人員、組織應急(響應)安排
1.生產副副總經理在廠調度中心,負責整體安排、指揮。
2.值長協助廠領導進行調度指揮。
3.副總工程師負責對外聯絡,對內下達調度指令。
4.各部門主管到生產現場,協調、落實調度指令。
5.電氣主管在總配電室,負責遵循廣饒供電局地調的調度安排,廠調度中心的調度指揮以及緊急情況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6.各生產車間領導(無論是否輪值班)必須到各自的生產現場,按照廠調度指令停、開車,和依據需要及時召集各單位應急人員到現場。
第十二條?各單位必須在出現較大雷雨異常氣候征兆時或發生雷雨時,作出預先安排或具體安排,包括車間領導和技術人員到調度現場,各職能部門領導和相關人員到調度現場(如:總配電室、廠調度室等)重要崗位,以及當班人員配備情況、應急救援(響應)情況、安全生產具體情況。
第十三條?各單位在發生停電,經檢修送電正常后,必須得到廠調度室當班主調度員通知方能帶負荷(起動電機),嚴禁未經廠調度室同意擅自開車。
第三章?汛期安全檢查及整改
第十四條每年汛期前各單位必須對所轄區域的重點部位及危險區域〈生產場所、儲存場所、辦公場所、生活區等〉的邊坡地帶、堡砍、排水溝、地溝等進行徹底檢查,并及時整改。
第十五條各單位防洪度汛的檢查、整改工作應在四月下旬前完成,防汛安全辦公室在五月初組織檢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限期整改。
第四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