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方案

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方案

2024-07-22 閱讀 9064

根據項目部施工合同及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目標的要求,根據公司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和公司管理方針及項目特點進行實施。為適應項目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管理要求,項目部設置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做到相對固定,不得隨意調動,配備足夠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專職安全員,對項目事故易發部位及危險源進行過程監控;采取安全措施,確保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點內容、關鍵點、危險部位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有效,保障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目標“零工亡”的實現,確保參建職工生命財產安全。

1、總要求

(1)項目部建立健全實施現場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并不斷改進其有效性。

(2)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應圍繞實現項目安全目標的持續改進管理活動,進行策劃、實施、檢查、改進。

2、策劃

安全、環境管理目標

(1)目的

制定安全管理目標,并通過對全體員工宣傳教育、學習,使全體員工有明確的奮斗方向,以達到項目安全目標“零工亡”目標的實現。

(2)職責

項目部經理根據工程特點及公司及相關方的要求,制定項目部相關人員職責,組織人員做好安全管理目標的分解,層層分解,逐級控制,項目部各管理人員由項目經理組織考核。

各管理人員、班組長及職工均有宣傳并貫徹實施本目標的權利和義務。

3、安全管理目標

(1)杜絕重傷、死亡事故、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

(2)杜絕重大火災事故;

(3)輕傷事故不得超過0.005%;

(4)達到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合格以上的標準;

(5)社會、業主、員工相關方的重大投訴為“零”;

(6)通過公司安全健康體系達標;

(7)爭創安全生產、文明先進單位;

4、環境管理目標

(1)環境管理無重大污染及投訴事件的發生;

(2)凈化環境、文明施工、預防和減少環境因素的影響,滿足環境規定要求,具體環境管理指標:

①噪音控制

裝飾裝修施工:晝間<65dB,夜間<55dB。(夜間指晚上22:00至早上6:00)

②現場揚塵排放控制

施工現場揚塵達到目測無塵的要求,現場主要運輸材料、裝飾材料,減慢車速和避免揚塵。

③運輸垃圾遺灑控制,確保無運輸遺灑;

④生活及生產污水排放達到排放要求;

⑤施工現場夜間無光污染

施工現場夜間照明不影響周圍社區群眾休息。

5、危險源與不利環境因素識別和控制策劃

㈠、目的

通過危險源識別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并依次制定管理方案,爭取有效地控制事故和污染發生。

㈡、職責

(1)項目部負責組織全體管理人員識別各個區域中的危險源,并負責制定相應重大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控制措施。

(2)由安全員負責識別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列出危險源清單,并負責制定一般危險源控制措施。

(3)由技術員負責識別一般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列出環境因素清單,并制定一般環境因素控制措施。

㈢、危險源及不利環境因素的識別要求

(1)應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

(2)應考慮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

(3)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應從以下分部分項或工種、設施為辨別重點:

安全管理、腳手架吊頂施工、高處作業、洞口臨邊、施工用電作業、手持電動工具、動火,焊接等事故易發多發地點或作業環境施工機具。

(4)危險源辨識、重大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附后。

㈣、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與控制

(1)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安全技術交底;

(3)安全三級教育;

(4)臨時用電組織方案;

(5)高處作業保護措施;

(6)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

(7)施工現場防火措施;

(8)施工前選擇或制定施工各階段針對性安全技術交底及操作規程。

㈤、實施

(1)組織機構與職責權限;安全組織機構

(2)管理組織網絡圖;

(3)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領導小組名單;

(4)防臺防汛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

(5)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響應領導小組名單;

(6)防火領導小組名單;

(7)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名單。

2013.3.11

篇2:礦環境保護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法令、政策和標準,制訂并完善各項環境保護制度和措施,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負責環境保護方針、政策、規定和知識的宣傳教育,監督檢查落實情況。

3.負責監督檢查現場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清潔生產。

4.制訂“三廢”治理、噪聲防治等計劃措施,并檢查執行情況。

5.負責環境監測和科研工作,推廣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6.參加環境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調處理本單位內部和本單位與地方之間的環境污染糾紛。

7.負責環境統計報表的匯總、上報、建檔工作。

篇3: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管理辦法

為了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不安全因素,規范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管理工作,消除和減少職業傷害,保障員工的安全和健康,依據公司《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管理辦法》,特制定本辦法。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的制訂必須按照國家頒發的勞動保護法令和行業部門發布的勞動保護規定或標準為依據;應在危險因素辨識、評價的基礎上遵循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先進科學的原則,必須針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因素和危害因素的種類、數量和危害程度的大小作為編制內容,注重措施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各項目總工是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編制的責任人,工程技術部門為安全技術編制、管理的責任單位。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編制依據: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施工環境資料、設計文件、安全及環保防護設施標準、施工技術規程、安全(環保)技術規程。

在編寫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時,首先應對危險因素、環境因素進行辨識,在辨識評價的基礎上,對人、機、料、法、環五個環節可能造成安全、環境和職業危害事故的相應因素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控制。

符合性和充分性原則: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必須符合現行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必須以滿足安全環保管理工作需要為前提。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則:必要性就是要在對施工項目進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出重大危險因素、環境因素的風險程度,為減少和防止風險而應采取的相應安全環保技術措施。

可行性就是在滿足安全環保管理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結合現有的施工能力、施工機械、人員素質情況制定的安全環保技術措施。

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就是要做到安全環保技術措施的對象明確、目的清楚、簡單明了、易于操作。

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各項目在編制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和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技術措施的同時,應編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如下:

1.項目簡介:簡要介紹安全技術措施要解決的對象;

2.編制依據:技術文件、標準、合同;

3.技術措施:保證安全生產方法、工作流程和資源配置。

4.注意事項: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5.檢查、驗收標準。

第七條?下列單項工程施工(作業)時,必須單獨編制安全(環保)技術措施:

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項目

1.水上水下工程施工;

2.高處臨空、臨水施工工程,高邊坡施工工程;

3.兩層以上交叉作業、系統性電氣作業、起重吊裝作業;

4.大型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運輸、大型施工設備安裝與拆除工程;

5.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使用;

6.預防自然災害(防泥石流、防臺風、防雷擊、防地震、防暑降溫、防凍、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7.其它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程項目。

上述工程施工(作業)編制安全(環保)技術措施,必須報分局技術質量部審核備案。

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1.收集施工項目所處的施工環境資料、工程圖紙、設計文件、合同文件等,并開展查勘現場。

2.收集有關的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安全防護設施標準、安全操作規程、施工工藝、同類技術文件。

3.開展危險因素辨識、確定評價資料。

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1.根據工程情況、工期要求、現場環境開展平面規劃。對具有危險性的臨時設施按有關規定進行布置并明確標識。

2.現場勘察,確定影響作業安全的環境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消除危險因素。

3.根據設計文件、工期要求、施工環境、作業流程,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4.分析工藝流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

5.根據施工設備狀況和使用條件(使用時間較長、工作環境特殊),制定防止超負荷運行、安裝安全保護裝置的措施。

6.根據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特點,規定作業程序,規范施工人員的作業行為。

7.在使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時,按照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現場實驗-修訂完善的模式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8.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方案(措施)在編制前應規范進行策劃。

9.編制的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經工會、安全、質量監管部門會審。

10.分包隊伍編制的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經技術、安全、質量監管部門會審,經單位總工程師審查批準。

規范編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計劃。技術措施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1.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的名稱;

2.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的內容和目的;

3.經費預算及其來源;

4.負責設計、施工的單位和負責人;

5.施工開始日期、施工計劃進度和完工日期;

6.措施執行情況與效果。

第三章?技術措施的交底和執行

第十二條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編制完成后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報項目經理批準,并報監理核準后執行。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交底主要內容

1.本工程項目的施工作業特點和危險點;

2.針對危險點的具體預防措施;

3.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4.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

5.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避難和急救措施。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應遵循“三同步”的原則,即: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應與施工技術措施同步編制、同步交底、同步實施。

1.工程開工前,單位總工程師將工程概況、分部分項工程劃分、合同安全技術要求等情況,向各級管理人員進行詳細交底。

2.由工程技術部門組織,安全環保監督管理部門參加,向參與施工作業的全體職工進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交底;技術措施要發放到每一個作業面。

3.兩個以上施工隊或工種配合施工時,作業中隊負責人、專兼職安全員,要按工程進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關施工單位和班組進行交叉作業的安全書面交底。

4.班組長、班組安全員利用每天的“班前安全講話”,對員工進行施工要求、作業環境等方面的安全交底。

對相同施工項目的連續、重復施工,每季度必須進行一次重新交底。

各級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交底必須有交底時間、內容及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的簽字,填寫安全環保技術交底記錄。交底記錄要按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歸檔存放。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由施工管理部門組織落實,實施作業的單位負責執行,技術管理、安全環保監督部門負責監督。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的監督與管理

項目安全環保、技術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掌握施工作業特點和危險點、針對危險點的具體預防措施、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避難和急救措施,完善對作業過程的巡視。

項目工程技術人員對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每周一次的跟蹤檢查。

對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中所要求的安全設施實施建設,質量管理部門應組織工程技術、安全環保監督等相關部門進行驗收(應同時邀請監理單位人員參加驗收),并做好驗收記錄。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實施后,應經常檢查,保持其有效性。當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時,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應由編制部門進行修訂。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落實形成的安全環保防護設施,應由安全環保監督管理部門經常進行檢查,保持有效狀態。遇有損毀、失靈、變形等情況應及時進行維護或更換。

分局安全環保監督管理部門對項目的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防護技術措施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附?則

各級技術管理部門要規范建立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方案(措施)管理臺賬。

項目按季度發布安全技術管理簡報。

項目在工程開工之前或停工三個月以上復工前,必須編制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規劃,繪制現場平面布置圖及安全環保設施、警示標識及標志平面布置圖。

本辦法由分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監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