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深基礎土方工程事故控制措施

深基礎土方工程事故控制措施

2024-07-23 閱讀 8741

深基礎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過1.5m的溝槽和深度超過5m(含)的土方工程,以及人工挖擴孔樁工程,易發生土方坍塌事故。

1、土方工程易發生土方坍塌事故的環節

深度超過1.5米的溝槽和深度超過5米的基坑土方開挖施工作業;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挖土;積土、料具、機械設備堆放離坑、槽小于設計規定;坑槽開挖設置安全邊坡不符合安全要求;深基坑末設專項支護設施、不設上下通道,人員上下坑槽采踏邊坡;料具堆放過于集中,荷載過大;模板支撐系統末經設計計算;基坑施工未設置有效排水等。

2、預防控制措施

(1)嚴禁采用挖空底腳的方法進行土方施工。

(2)基礎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質的情況設置安全邊坡或固壁支撐。基坑深度超過5m有專項支護設計。對基坑、井坑的邊坡和固壁支架應隨時檢查,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撐有折斷、走動等危險征兆,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對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規定放置,不得隨意沿圍墻或臨時建筑堆放。

(3)施工中嚴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他物料在樓層或屋面的堆放數量和重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荷載,造成樓板或屋面斷裂。

(4)基坑施工要設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沖刷土壁邊坡,造成土方坍塌。

(5)人工挖孔樁,護壁養護時間不夠(未按規定時間拆模),或未按規定做支護,造成坍塌事故。由于坍塌時護壁可相互支撐,孔下人員有生還希望,應緊急向孔下送氧。將鋼套筒下到孔內,人員下去掏挖,大塊的砼護壁用吊車吊上來,如塌孔較淺,可用挖掘機將塌孔四周挖開,為人工挖掘提供作業面。

篇2:預防土方開挖工程坍塌事故安全措施

在土方開挖工程中,常常發生由于挖后基坑的坡壁土體在某一坡面產生滑動而下落坍塌的事故。造成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①.坡壁太陡或施工單位貪圖省工省力,對土方可能坍塌無設防;②.施工方法欠妥或不正確;③.施工環境與地質條件較差,如施工場地狡小,防護設施不齊全,防護措施不力,設防不及時,以及地質情況異常等;④.邊坡頂部荷載太大。當邊坡頂部受壓或受震時,坡壁土體的凝聚力、磨擦力減小,并在某一坡面產生剪切力造成滑動而下落坍塌;⑤.雨水浸泡,施工場地排水不暢,特別是降雨后,地表徑流入基坑,受水浸泡坡面產生滑動而坍塌。凡此種種原因均產生不良后果:一是延誤工期;二是人身傷亡;三是經濟損失。翠湖莊園別墅及會所工程,位于金尚路與機場路口交匯處的東南側;整個工程采用分三個施工隊基建;本工程為廈門冠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福建省七建設計院進行設計;福建京閩工程監理顧問有限公司監理;該工程由35幢別墅及會所組成,框架/3-5層;總建筑面積為46007m2,造價約為3166萬元;由福建省惠安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進行施工。因此,為了避免在土方開挖后基坑的坡壁土體在某一坡面產生滑動而下落坍塌的事故,特制定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應采取的如下預防技術措施:1、在開始施工之前,應當進行詳盡的研究,制定完善的安全保護措施,建立安全組織,落實責任制度。2、機械施工時,應當嚴格按照土方開挖機械的有關操作規程進行施工。3、在陡峭的山坡下施工,應首先檢查山坡上的情況,如果發現危巖、孤石、崩塌巖體、斷裂坡面等不穩定跡象,須妥善處理后再進行施工。4、基坑開挖時,要根據設計深度和土質類別來確定邊坡系數;如果放坡受場地限制,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5、地質條件較好、土質均勻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高程時,可不放坡、開挖成直壁,但必須控制在規范的允許深度以內。若超過允許深度,應根據地質類別和深度對照規定的邊坡系數進行放坡,同時采取支撐等必要的固壁安全保護措施。6、在邊坡頂部,要盡力減少荷載(靜荷載、動荷載)。棄土的堆放,距離開挖線應大于0.8-1.0m,堆積高度不得超過1.5m。7、施工方法必須正確。土方開挖施工時,應自上而下分層均衡挖,嚴禁采用掏洞或挖空腳基的方法。施工人員嚴禁在基坑內休息。8、開挖后如地質情況異常,在遇有砂子、河卵石以及其他松懈土質時,應加大放坡系數或加設固壁支撐;若遇淤泥、流沙、地下水位較高地段,可選擇集水坑或集水井降低地下不位。9、施工期間若無法避免降雨時,要首先制定安全保護措施,防止雨后地表水流入基坑;對坑內的積水要及時排除,盡量縮短浸泡時間。10、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動力機械的震動影響,嚴禁在開挖邊緣處行駛機動車輛和堆放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