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礎(坑)工程安全防護措施

基礎(坑)工程安全防護措施

2024-07-23 閱讀 5635

基坑(槽)、邊坡、基礎樁、模板和臨時建筑作業前,應按設計單位要求,根據地質情況、施工工藝、作業條件及周邊環境編制施工方案。單位分管負責人審批簽字,項目負責人組織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土方開挖前,應確認地下管線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護要求后,制定防護措施,經項目分管負責人審批簽字后,方可作業,土方開挖時,施工單位應對相鄰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況進行觀測。

項目部應作好施工區域內臨時排水系統規劃,臨時排水不得破壞相鄰建(構)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邊坡。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可能發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時,應由設計單位確定排水方案。場地周圍出現地表水匯流、排瀉或地下水管滲漏時,施工單位應組織排水,對基坑采取保護措施。開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時,施工單位應合理選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基坑(槽)、邊坡設置坑(槽)壁支撐時,項目部應根據開挖深度、土質條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鄰建(構)筑物等情況設計支撐。拆除支撐時應按基坑(槽)回填順序自下而上逐層拆除,隨拆隨填,防止邊坡塌方或相鄰建(構)筑物產生破壞,必要時采取加固措施。

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堆置各類建筑材料的,應按規定距離堆置。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的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的支護、土質情況確定,并不得小于1.5m。

基坑(槽)作業時,項目部應在施工方案中確定攀登設施專用通道,作業人員不得攀爬模板、腳手架等臨時設施。

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或找坡作業。

地質災害易發區施工時,應根據地質勘察資料編制施工方案,單位分管負責人審批簽字,項目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施工時應遵循自上而下的開挖順序,嚴禁先切除坡腳。爆破施工時,應防止爆破震動影響邊坡穩定。

為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內造成邊坡塌方或土體破壞。基坑(槽)開挖或回填應連續進行,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坑(槽)壁的穩定情況。

模板作業時,應對模板支撐宜采用鋼支撐材料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立柱應牢固拉接,行成整體。

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施工及模板作業時,應指定專人指揮、監護,出現位移、開裂及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

樓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具或其他物料時,施工單位應嚴格控制數量、重量,防止超載。堆放婁量較多時,應進行荷載計算,并對樓面、屋面進行加固。

項目部應按地質資料和設計規范,確定臨時建筑和基礎型式和平面布局,并按施工規范時行施工,施工現場臨時建筑與建筑材料的間距應符合技術標準。

臨時建筑外側為街道或行人通道時,應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圍墻墻體上方或緊靠施工圍墻架設廣告或宣傳標牌。施工圍墻外側應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貨物等的警告。

施工現場使用的組裝式活動房屋應有產品合格證,在組裝后進行驗收,經驗收全權簽字后,方能使用。對搭設在空曠、山腳等處的活動房應采取防風、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雨期施工,應對施工現場的排水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保證排水暢通。在傍山、沿河地區施工時,應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別是穩定性差的土質邊坡、順向坡,施工方案應充分考慮雨季施工等誘發因素。提出預案措施。

冬季解凍期施工時,應對基坑(槽)入基礎樁支護進行檢查,無異常情況后,方可施工。

篇2:基礎工程開挖安全防護措施

基礎工程開挖安全防護措施

1、平基大面積開挖后,應按規范要求放邊坡,設置足夠的基坑地下水和雨天積水的降排水設施設備,基坑上沿設置臨邊防護,每下降一個施工高度應檢查清除邊坡上的松散層或設置防垮塌屏障。用電設施、機械設備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

2、根據現場情況在場地四周用鋼管及木板搭設擋土板。

3、用頁巖磚砌井圈,高出地面200防止出渣時坑口掉石傷人。

4、挖孔樁施工過程中,在土層內嚴格按設計澆注護壁混凝土,當發現土層中有淤泥易跨塌,應減少每次護壁高度,盡快施工混凝土護壁。另外采取打入鋼筋,塞草墊(見基礎施工方案)。

5、挖孔樁內出渣時,利用專門的橡皮桶吊出,禁止使用小籮筐之類的移掉渣的工具。使用的繩子應采用尼龍繩,每天作業前應檢查繩子。每天作業前應檢查繩子有無破損,不能保證安全的要及時更換。坑內作業人員必須堅持戴安全帽。出渣時,為基坑不深時,人員應出坑再吊土。當基坑較深,不便于出入時,坑內設置半幅模板作水平防護板,人員在板下站立,防止掉渣傷人。

6、坑內人員出入時,必須使用專門的鋼筋(φ16)爬梯出入,同時腰系尼龍繩,坑口有人收繩并監護。嚴禁利用機械卷揚設施作人員的出入工具,此條必須作強制性規定,在交底時下達。

7、為了防深坑中沼氣等有毒氣體傷人,每天開班前,應利用小型空壓機,放入氣管對坑底進行掃氣10分鐘以上。測試是否有毒或缺氧,確定井下安全后才能下井作業。挖孔樁施工時,坑口必須有人監護,隨時查看是否缺氧(由坑口出渣人員兼職)。并采用鼓風機送風。

8、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孔上電纜必須加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電纜、電線必須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36V以下的安全燈。

篇3:住宅基礎工程現場安全防護措施

住宅項目基礎工程現場安全防護措施

(一)施工安排:

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本工程采用樁基(人工成孔),由于北面電纜溝暫時影響本工程正常施工,故考慮先挖4#、5#樓的井樁,然后根據甲方的實際情況,對6#樓再進行施工。

(二)施工工藝流程:

樓位定位、復核→井樁的定位放線→砌井圈→井樁挖土→挖擴大頭→下井籠→澆注砼→覆蓋養護。

********4#、5#、6#住宅樓施工設計圖及規劃部門提供的規劃紅線,對該工程樓位進行測量放線并作標記,進行井樁定位并放出井樁線砌好井圈子,在井圈子上面放好軸線,再進行井樁開挖(詳見井樁挖土的班組技術交底)。

(三)井樁開挖:

1、對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做好入廠教育,安全技術交底,貫徹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制度,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2、井樁開挖出的廢土采用自制轆轤提升,在每班操作前應檢查各部件的潤滑及焊接部位,繩索的磨損情況及吊鉤吊桶是否牢固。

3、下井挖土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勞保用品,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腰間栓好安全繩,嚴禁人下到井底后解開安全繩,以防特殊情況發生后能夠及時搶救。當深度超過2.5m時,下井前必須先用鼓風機進行送風,再作動物實驗后,無危險方可下井作業,在井樁挖土時如遇井樁中有用吊桶無法提升的物體時,(如大石頭、砼塊等),井下操作人員先用繩索綁好物體后,待人上到地面后再進行提升,以防物體打擊。開挖井樁時,上面的人必須注意周邊環境,禁止機械作業,車輛通過,井下作業人員必須注意土質情況及其它因素,如發現安全隱患,立即停止施工,待安全隱患消除后再下井作業。井上井下人員經常進行對話,如發現危險因素,不得私自下井搶救,應與現場管理人員及時聯系,如遇毒氣,用安全繩進行搶救,如遇坍塌可根據繩索方向進行挖掘搶救。將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

4、挖出的土要堆放在井樁邊緣1.5m以外,高度不得超過1.2m,中午或下午下班時必須用鋼筋網片或竹架板將井樁蓋嚴,以防人員掉入井樁中,造成安全事故。

5、砼澆筑時,道路必須平整,道路兩邊井樁用鋼筋網片蓋好,上面不得行車走人,井下不得再繼續作業。

6、不能將砼直接倒入井樁,應將砼倒在井樁邊,人工將砼放入串筒進行澆注,以防過大振動造成井樁坍塌。

7、夜間嚴禁井樁開挖施工,以防安全事故發生。

8、開挖井樁時,對挖出的土要經常進行灑水濕潤,以防粉塵排放造成大氣污染。

9、在砼攪拌機旁設置二級沉淀池,將砼清洗污水先排入沉淀池,經沉淀后排入中和池,在中和池檢測污水PH值,若PH值在6~9時,可直接灑在現場,若PH值超過9時,加入草酸中和達標后再利用。

10、夜間澆注砼時盡量不要超過22:00點,在特殊情況下需超過22:00點時不得在施工現場大喊大叫,對所使用的機械必須要有防噪音措施,且燈光不得直照家屬區。

11、余土外運時,車輛必須用彩條布覆蓋,遇雨天時必須將車輪清理干凈,且在家屬區及市區嚴禁鳴號。

12、開挖井樁時如遇電纜溝在處理完畢后,用小紅磚砌至要求高度后再按施工要求進行施工。

(四)井樁開挖支護措施:

1、本工程采用鋼筋砼井樁基礎,人工挖土成孔。井樁直徑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