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震災害后飲食安全防護措施

地震災害后飲食安全防護措施

2024-07-23 閱讀 2199

地震后災區居民居住條件被破壞,食物被污染、易導致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等問題,因此地震過后,災區人民應注意飲食安全,以下是防護措施:

一、地震災害后飲食安全的具體防護措施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1.拿到食物后最好能“望聞問嘗”:看看食物的色澤有沒有異常,氣味是否和平常不同,可疑時及時向食品加工人員或衛生防疫人員詢問;吃的時候如有異味要馬上停止食用。

2.野外盡量不生吃瓜果、蔬菜,如果要吃應認真清洗、消毒,并將腐爛、變質部分去除。

3.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餐飲具,飯前、便后要用清潔水洗手。

4.不要吃過期易變質食物。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一些食物容易變質,超過保質期就不能吃。

5.不要吃涼拌菜和吃剩飯、菜。災區衛生條件差,涼菜特別是鹵菜在制作過程中容易污染,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應注意涼菜的衛生,同時吃一些生大蒜。

6.不要吃發霉米面。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人吃了有害。

7.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及水產品。

8.自己制作的食物要注意“凈、透、分、消、密、期”六個字:

凈:是指購入食物或原料要干凈;

透:是指蒸熟煮透;

分:是指做到生熟分開,尤其是案板、刀具、器皿等直接接觸食物的用具;

消:是指做好烹飪用具的消毒;

密:是指食物要密閉存放,減少由外界污染的機會;

期:是指要看一下食物的制作日期和保質期,嚴防食用過期食品。

9.對援助災區的部分食物如餅干、飲料、水果、罐頭進行感官檢查,防止食源性疾病發生。

10.飯后如果感覺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二)正確判斷食物中毒的簡單方法

1.胃腸道癥狀或其他食物中毒癥狀:如果吃完東西以后(半小時-24小時)感覺胃腸不舒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癥狀;或者出現頭暈、心慌、嘴唇青紫等癥狀,與自己共同進餐的人也出現了相同癥狀。

2.有可疑的食物或原料:進食了可疑的食物,例如生食食物、食物不新鮮、有異味或腐爛、變質等;吃過自采的蘑菇、鮮黃花、未炒熟的扁豆、蓖麻籽油、加工不當的粗棉油、發芽的土豆、未腋透的咸菜,以及魚膽、豬、牛、羊的甲狀腺等;使用不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鹽,或誤食了某種化學物質等。

如果發現食物中毒,必須馬上向領導和衛生防疫人員報告。

(三)食物中毒的簡易處理方法

1.控制措施在經過初步調查,確認為疑似食物中毒后,調查人員要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擴大;經過現場調查與檢驗結果,控制范圍包括封存可疑食物及其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工(用)具、加工設備、容器,并責令其清洗、消毒;

2.中毒場所處理根據不同性質的食物中毒,調查人員應指導發生中毒的單位和個人,采取相應措施;對接觸細菌性、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餐具、工(用)具、容器設備等物品,用1%~2%堿水煮沸消毒或用有效酚含量為150-200mg/L的酚制劑溶液浸泡,擦拭消毒;對接觸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各類物品,要用堿液進行徹底清洗,消除污染;

3.對急救治療方案進行必要的糾正與補充,調查人員將現場調查所獲得的資料,經過流行病學統計、分析,即可對中毒性質作出初步判斷,并根據這一判斷,對原定的急救治療方案應提出必要的糾正或補充,尤其對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是否采取針對性的特效治療方案提出建議。

二、地震災害后飲水安全的具體防護措施

1.抗震救災過程中,為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爆發流行,不要喝河濱生水,應盡可能飲用開水或衛生指標合格的瓶裝水,嚴禁飲用未經消毒的水。

2.在情況緊急下如果無法提供開水或瓶裝水,則首選深井水飲用,但地震很可能造成地下水層破壞,致使砷等有毒物質溶出,所以,在有條件的地方,需進行水質快速檢測。

3.飲水凈化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將水放入干凈容器,煮沸后飲用。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保障飲水安全的方法;

(2)個人飲水消毒:水壺(或1升水)中加個人飲水消毒片或雙層消毒丸1片(丸),振搖1分鐘,放置5分鐘,即可飲用;如果沒有個人飲水消毒劑,可使用其他類型的飲水消毒劑,按照說明消毒飲用水;

(3)群體飲水消毒:需由專人負責,根據人數在不同容積的干凈容器中加入清潔水,并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或三氯異氰脲酸)粉劑;或加入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等消毒劑,搖勻,30分鐘檢測游離余氯達到0.5-1.0毫克/升即可飲用;如果沒有余氯檢測條件,則在消毒后的水中聞到淡淡的漂白粉(氯)味道也可;

(4)渾濁水的快速凈化與消毒:如果水質渾濁,需要先進行混凝沉淀,一般用明礬150毫克/升,或硫酸鋁100-120毫克/升,或堿式氯化鋁(又名聚合氯化鋁)50-60毫克/升,加藥后快速攪拌1分鐘,靜止沉淀5-20分鐘,可使渾水變清;凈化后的水必須消毒后才能飲用;

(5)如果沒有合適的水源水,也可采集干凈的冰、雪融化水,用粗布等初步過濾,然后煮沸飲用或消毒后飲用。

4.水質判斷方法:

(1)看:干凈水應該無色、無異物、無漂浮死亡的動物尸體等,否則可能對健康有害;

(2)嗅:干凈的水沒有異味,否則不宜飲用;

(3)嘗:干凈的水沒有味道,如果發現有酸、澀、苦、麻、辣、甜等味道則不能飲用;

(4)驗: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利用水質(快速)檢驗設備等對水質進行快速檢驗,合格后才能飲用。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區二中地震應急預案

二中地震應急預案

為貫徹實施《宣城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配合市委、市政府、市教體局高效而有序做好抗震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臨震應急預案

省人民政府發布本市發生破壞性地震預報后,學校隨市政府進入臨震應急狀態,并作出臨震應急反應,實施如下臨震應急預案:

1.通知全校師生進入臨震應急狀態。

2.安排好全天候值班工作,加強震情臨聽,隨時報告震情變化。

3.根據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避震通知,檢查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開展避震知識宣傳,組織必要的避震疏散工作。

4.做好在搶險救災和特殊情況下維護社會和學校治安與穩定工作。

5.地震發生時,按照防震逃生演練方案進行避險和疏散。

二、抗震救災應急預案

在本區域內發生破壞性地震時,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應作出應急行動,組織師生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一級預案:市內發生中等以上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由校長主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上級有關地震情況和災情的通報傳達,明確分工,部署救災工作。

2.全面了解學校災情,向市教體局匯報震情和災情,提出求援請示。

3.在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做好支援災區搶險救災工作。

二級預案:市內發生一般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由校長主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上級有關地震情況和災情的通報傳達,明確分工,部署救災工作。

2.向市教體局和市政府防震指揮部報告震情和災情,提出求援請示。并匯報救災工作情況。

3.協助地震宣傳、新聞等部門,做好安定民心、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工作。

三級預案:市內發生輕微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了解災情,并及時向市教體局匯報。

2.根據學校災際情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落實救援措施。

3.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篇3:藝校地震應急預案

藝術學校地震應急預案

為確保發生破壞性地震時,我校各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市政府有關工作指示和*市教育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應急結構的組成

1.領導小組

在校黨支部的領導下,負責校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Z擔任組長(組長出現缺位,副組長補位),書記Z、副校長Z任副組長,副校長Z、Z、工會主席Z及各中層干部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應急疏散組、搶險救災組、安全保衛組。學校辦公室兼應急辦公室及指揮部,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校辦公室承擔。

2.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責任,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破壞性地震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我校師生進行破壞性地震知識的教育,廣泛開展破壞性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破壞性地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質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儲、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破壞性地震工作搶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學校安全穩定。

(6)、負責向上級匯報災情,必要時爭取外援。

3、校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應急職責分工

組長:全面負責應急指揮工作,簽發有關災情、應急工作情況的上報或下達的文件,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開展搶險救災,向上級部門及有關部門匯報工作。

副組長:組織召開校抗震救災指揮部或領導小組工作會議;負責開展校抗震救災小組辦公室、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包括緊急用車、物資、設備的協調等工作。負責校抗震救領導小組應急疏散組、搶險救災組的協調及組織開展應急疏散、搶險搜救、救護等自救互救工作。應急工作總結。

4、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及職責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校辦公室主任、副主任、校團支部書記或副書記

職責:

(1)承擔草擬學校開展地震應急工作的報告、總結及上情下達,下情(災情)上報職責;

(2)承擔領導小組,在地震發生后提出具體的應急工作方案;

(3)協調各專業組之間的應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校地震應急預案、應急救援工作程序;

(5)負責宣傳報道,起草簡報,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事務

(6)組織開展學校防震知識的宣傳、培訓,組織應急模擬演練。

(7)進行應急資金的調度及所需物資、裝備、設備、器材的供應;負責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應急期間的值班工作。

5、搶險救災組組成及職責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各科室非上課人員、后勤各場管理所人員及領導小組非其它組人員。

職責:

(1)負責組織搶險救災隊伍進行自救互救,搶救被埋壓人員;

(2)搶救重要財產、檔案等;

(3)開展或配合有關部門盡快恢復被破壞的供水、供電等設施;

(4)負責輕傷員救治、聯系急救中心搶救重傷員;

(5)負責可能發生的火災預防和撲救。

6、應急疏散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所有班主任、上課教師、各年級班長

職責:

(1)破壞性地震或強有感地震發生時,具體負責師生就近避震,并組織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學校地震應急疏散平面圖和各年級疏散路線圖,包括設立緊急避難場所并設置標志等。利用學校操場、綠地和空曠地帶,以方便疏散為原則,當地震發生時,誰上課誰負責組織學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疏散。

(3)組織開展師生避震、疏散、簡單救護演練。

(4)妥善安置受傷師、生,做好災情調查、統計、上報(指揮部)工作。

(5)妥善安排應急的生活必須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7、安全保衛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門衛保安、學校安全員、招辦科員

職責:

(1)破壞性地震或強有感地震發生后,負責重點部門(部位)的安全保衛保護工作,避免哄搶和人為破壞。

(2)負責維護治安,協助開展傷員救治和火災等撲救工作。

二.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一、)震前應急準備

震前應急準備工作是在本預案頒布后,當臨震預報發布后的緊急情況下完成的。

1、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地點及通訊方法:指揮部設在校辦公室,固定聯系電話:*****

2、指揮部辦公室(校辦公室)定期修定學校預案,并組織指揮部成員學習和熟悉預案,并適時組織演練;周密計劃和充分準備抗震救災設備、器材、裝備、工具等,并落實數量明確到人;校團支部經常組織學校廣播、宣傳欄開展防震科普知識宣傳。

3、疏散組要制定人員疏散方案,各疏散路線,疏散場地環境平面圖并在校辦公室備案;

4、搶險救災組熟悉預案,明確職責,尤其對水、電設施及火險等事件要經常開展訓練;負責搶險工具、器材、設備的落實;組織搶險救災組成員定期進行演練。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強對重點部門、設施、線路的監控及巡視;

6、出現地震謠傳,校辦公室、團支部要及時平息地震謠傳或誤傳,開展防震科普知識培訓,提高師生識別地震謠傳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證學校安定。

(二、)臨震應急反應

學校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發布的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校領導主持召開應急會議,宣布校區進入臨震預報期,布置防震工作,有關部門和人員應迅速進入臨震應急狀態,按本預案和各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做好地震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學習和熟悉地震應急預案、應急工作程序,廣泛開展防震科普知識的培訓、避震及疏散演練,落實保障搶險救災設備、物資,檢查并排除水、火、電、電器設施和危險建筑物安全隱患。

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應急反應

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在校黨支部的領導下:

1、召開校防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工作會議,通報震情,部署緊急避險和搶險救災工作。

2、向上級抗震救災領導機構報告防震減災措施。

3、向學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各組長宣布有關抗震救災方面的規定。

4、掌握地震動態并隨時向上級抗震救災領導機構和校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各組長通報。

5、根據上級指揮機構發布的地震動態宣布臨震應急期的起止時間,根據震情發展趨勢決定師生避震疏散時間及范圍。

6、檢查學校各部門、各應急救援專業小組的應急措施和防震減災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

7、強化地震知識的宣傳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誤傳和謠傳,穩定秩序。

8、督促校重點部位和易發生次生災害的部位,采取緊急措施和特殊保護措施,檢查消防設施。

9、校抗震救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掌握的各類災情信息(校辦公室為災情速報小組)。重大地震災害和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情況可越級報告。

三、震后搶險救災

發生破壞性地震后,領導小組即刻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實施學校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開展震后搶險救災工作。

1、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立即進入各自崗位履行各自職責。

2、指揮各部門按職責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根據災情,及時組織救援隊伍的任務,迅速開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難場所,妥善安置受傷師生;

5、及時上報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

6、必要時請求援助。

四、安全防護及救援行動

1、應急疏散組:具體制定師生疏散的方式、程序、行動的組織指揮方案;規定疏散的范圍、路線、避難場所和緊急情況下保護師生安全的必要防護措施。

2、搶險救災小組:協調組織開展前期校區內搜救工作;進行自救互救,搶救被埋壓人員;出現重大災情,請求上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開展校區搜救救援行動;對震后破壞的供排水、電、校內路、基礎設施進行搶排險,盡快恢復學校基礎設施功能;協助公安、消防部隊撲滅火災和保護校內重點文檔資料、重要設施,請求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迅速請示調集部隊和組織師生員工搶救被埋人員并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搶險。

3、醫療救護小組:協助衛生醫療救護部門開展校區疾病預防控制和水源監督、食品衛生監測工作。搶救被壓埋人員,協調醫藥管理部門迅速提供所需藥品、醫療器械。

4、安全保衛小組:維持治安。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校園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加強對學校公共財產、救濟物品集散點、重點實驗室的警戒。

五、獎勵和處罰:

(一)獎勵

為地震應急和搶險救災工作有效的開展,并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在破壞性地震應急活動中有下列事跡之一的,由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及其防震減災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獎勵:

1、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財產和搶救人員有功的;

2、及時排除險情,防止災害擴大成績顯著的;

3、有其它特殊貢獻的。

(二)處罰

在地震應急和搶險救災的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者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1、不服從命令,拒不承擔地震應急任務的;

2、貪污、挪用、盜竊地震應急工作經費和物資的;

3、不及時掌握震情、災情、臨陣脫逃和玩忽職守的;

4、在臨震應急期或震后應急期哄搶集體和個人財產的;

5、阻礙抗震救災人員執行公務或進行破壞活動的;

6、不按照規定和實際情況報告災情的;

7、散發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

8、有對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

六、附則

(一)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二)本預案由學校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并負責解釋。

1、臨戰待命

接到上級指示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破壞性地震搶救工作。各有關部門隨時準備執行任務。

2、檢查現場

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筑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室內大型活動。

3、重要、危險品管理

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電腦房、配電間、財務室、服裝間等重要設備、場所的防護,保證抗震工作的順利進行。

4、宣傳教育

加強對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掌握情況、維護秩序

加強各類值班、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

6、落實物資

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7、搶險救災

領導小組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2)迅速關閉、切斷供水系統和各種明火,防止滋生其他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到醫院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資的保護,加強校園值班,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8、匯總上報信息

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災情況,及時上報。

七、其他

1、進入防震緊急狀態后,校指揮部根據上級發布的命令,領導小組將通過文件、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

2、在抗震減災行動中,各科室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3、科室應根據本預案,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認真落實各項組織措施。

*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