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和基礎工程雨季建筑施工技術措施
土方和基礎工程雨季建筑施工技術措施
土方工程和基礎工程受雨水影響較大,如不采取防范措施,將可能對施工安全及建筑物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雨季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雨期開挖基槽(坑)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施工時應加強對邊坡和支撐的檢查;對于已開挖好的基槽(坑)或管溝主要以設置支撐為宜;正在開挖的以放緩邊坡為主輔以支撐,如工期不緊可停止施工。
2)為防止邊坡被雨水沖塌,可在邊坡上加釘鋼絲網片,并噴上50mm細石昆凝土,也可用塑料布遮蓋邊坡。
3)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基坑挖到標高后,應及時驗收并快速澆筑混凝土墊層。
4)為防止基坑浸泡,開挖時要在坑內做好排水溝及集水井,并組織必要的排水力量。
5)位于地下的池子和地下室,施工時應考慮澆搗混凝土后的防浮措施。
6)降雨量大時,應停止土方施工以及軟土基坑(槽)的挖土作業。對于堆積在施工現場的土方,應在雨季到來前運走。
7)基礎施工完畢,應及時做好基坑四周的回填工作。
8)停止人工降水(排水)時,應驗算箱形基礎抗浮穩定性和地下水對基礎的浮力,抗浮穩定系數應大于1.2.如果抗浮穩定系數不能滿足要求,應繼續抽水,直到施工上部結構荷載加上后能滿足抗浮穩定系數為止。
篇2:多層住宅土方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法
多層住宅土方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土方大開挖→人工修整、驗槽→墊層施工→基礎、地梁模板安裝→基礎、地梁鋼筋綁扎、柱插筋→基礎砼澆灌→養護→拆模、回填土→磚基礎→回填土。
2土方工程:
本工程采用機械開挖結合人工修整,現場配置三臺反鏟及15輛運土車,以機械開挖土方時,在將達到基底設計標高150mm時,留下用人工開挖、清理。
土方開挖時,應保證在基坑無積水情況下施工,采用明溝、集水井降水排水,擬沿建筑物周圍基礎外1000mm做250×300排水溝,四角及中部每20m設置800×800×1000集水坑,用潛水泵進行集中抽水排水把水位控制在基礎或承臺底以下500mm處。
自土方開挖起基坑附近周圍地面不允許堆壓重物,以減輕土體側壓力,對基坑造成損害。
土方回填時,應注意在基坑相對兩側同時進行,每300mm厚夯壓一遍。管溝回填時,應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圍填土夯實至管頂500mm后,方可進行機械夯實。
3基礎工程施工:
首先在墊層上放出基礎地梁軸線及邊線,模板采用木模,即九夾板、木枋組裝,木樁固定,鋼筋安裝就位后,再搭設鋼管腳手架供澆注砼使用,須特別注意的架管不能接觸基礎模,以避免施工中晃動導致模板移位;鋼筋現場制作、綁扎,在綁扎過程中,應加強梁筋及柱插筋的定位加固處理,避免造成砼澆筑時柱筋移位。
篇3:地基與基礎工程機械土方開挖注意要點
1、基底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過基低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
2、基底為保護:基坑(槽)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遇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土層不挖,待做基礎時再挖。
3、施工順序不合理:應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應注意宜先從底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推土機、鏟運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米以上推鏟土;挖土機一般需要在底下水位0.8米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怔產挖土機挖方的臺階高度,不得超過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5、開挖尺寸不足,邊坡過陡:基坑(槽)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等所需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