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作業安全教育內容
夏季氣溫不斷升高,高溫季節,特別是在高溫作業區域工作時,應特別注意預防中暑。
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一般指由于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實際氣溫達到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時,其工作地點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或2℃以上的作業。
高溫作業時,人體在一定限度范圍內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如超過適應范圍,則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病變。高溫作業的作業場所,不僅氣溫高,還存在輻射熱,所以在高溫季節容易發生中暑。
中暑
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高溫、烈日曝曬,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癥狀主要為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癥中暑癥狀: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頭暈、口渴、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重癥中暑癥狀:最嚴重,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主要表現為上述癥狀加重,可伴有肌肉陣發痙攣疼痛;心慌、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四肢抽搐、暈厥或昏迷;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預防
一.加強作業場所的預防:主要是通風降溫,通風可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降溫可采用空調,沒有條件時,可放置冰塊,也可使用噴霧風扇;隔熱措施,用水、隔熱材料等;露天作業時,作業時間應盡可能的避開陽光最強烈的時間,采用早晚作業等。
二.注重個人保健措施
1.關注個人健康狀況,凡有心血管病、潰瘍病、肺、肝、腎、內分泌等疾患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2.加強個人防護,防暑用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頭盔、面罩、眼鏡、衣褲和鞋襪等,工作服藥用耐熱、導熱系數小而透氣性良好的面料,露天作業要佩戴工作帽等。
3.合理飲用耐熱保健飲料,大量補充水份和鹽類(如鈉、鉀、鈣、鎂等無機鹽)以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B1、B2、C、E等),另外要增加糖、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平時可多喝含鹽飲料、茶水、番茄湯、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飲料的溫度以8-12攝氏度為佳。防止暴飲,應少量多次,一次飲水量在150-200ml。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
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睡眠。
5.備防暑藥: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無極丹等。一旦出現中暑癥狀就可服用所帶藥品緩解病情。
中暑急救
一旦出現中暑癥狀>,我們應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個陰涼處坐下休息;同時補充水分,小口慢飲。解開領口扣子、領帶等,保持身體周圍通風,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藥物;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后,若癥狀不減反增,應及時就醫。
發現他人中暑,采取以下措施:
1.挪移:迅速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電扇等吹風,加速散熱。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5.轉送: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治療。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篇2:工程高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保護高溫作業職工健康,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廠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高溫作業系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實際出現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的氣溫時,其工作地點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或2℃以上的作業。
第三條高溫作業場所綜合溫度應符合GBZ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第四條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設計應符合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有關防暑的要求。
第五條各單位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企業應制定計劃,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對防暑降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防暑降溫設備應有專人管理,按時檢修維護,每年在夏季前檢維修一次,并進行效果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使用辦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術措施
第七條應盡量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改進工藝過程和操作過程,減少高溫和熱輻射對員工的影響。
第八條應對高溫作業場所進行定期監測,包括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強度,掌握氣象條件的變化,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第九條對封閉、半封閉的工作場所,熱源盡可能設在室外常風向的下風側,對室內熱源,在不影響生產工藝過程的情況下,可以應用噴霧降溫。當熱源(爐子、蒸汽設備等)影響員工操作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第十條高溫作業場所的防暑降溫,應首先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使用送風風扇、噴霧風扇或空氣淋浴等局部送風裝置。
第十一條根據工藝特點,對產生有害氣體的高溫工作場所,應采用隔熱、強制送風或排風裝置。
第十二條對于高溫環境中的狹小房間,應有良好的隔熱措施,使室內熱輻射強度小于700W/m2,氣溫不超過28℃。
第三章保健措施
第十三條對高溫作業員工應進行上崗前和入暑前職業健康檢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嚴重的呼吸、內分泌、肝、腎疾病患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第十四條發現有中暑癥狀患者,應立即到涼爽地方休息,除進行急救治療和必要的處理外,還應到職業病診斷機構診療。
第十五條對高溫作業者,應按有關規定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含鹽清涼飲料。
第十六條對熱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員工,應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如防護手套、鞋、護腿、圍裙、眼鏡、隔熱服裝、面罩等。
第四章組織措施
第十七條從事高溫作業的員工應有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根據氣溫變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加班加點。
第十八條高溫作業的分級應符合GB4200《高溫作業分級》的規定,對高溫超標嚴重的崗位,應采取輪換作業等辦法,盡量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
第十九條高溫作業場所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休息室應隔絕高溫和熱輻射,室內有良好的通風,休息室內氣溫應低于室外氣溫,設有空調的休息室室內氣溫應保持在25~27℃。
篇3:高溫作業與中暑安全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開工日期工程地點交底日期夏季氣候炎熱,高溫時間持續較長,主要是做好防止中暑工作。1、采用多種形式,對職工進行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知道中暑癥狀,學會對中暑病人采取應急措施。2、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時間工作,嚴格控制工作加班加點。高處作業工人的工作時間要適當縮短,保證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3、對容器內和高溫條件下的作業場所,要采取措施,搞好通風和降溫。4、對露天作業集中和固定場所,應搭設歇涼棚,防止熱輻射,并要經常灑水降溫。5、高溫、高處作業的工人,需經常進行健康檢查,發現有作業禁忌癥者,應及時調離高溫和高處作業崗位。6、要及時供應合乎衛生要求的茶水、清涼含鹽飲料、綠豆湯等。7、要經常組織醫護人員深入工地進行巡回醫療和預防工作。重視年老體弱、患過中暑者和血壓較高的工人身體情況的變化。8、及時給職工發放防暑降溫的急救藥品和勞動保護用品。9、晚上嚴禁進入在建工程內住宿和乘涼。交底人(簽字)接受人(簽字)
收貨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