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修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凡進入塔、釜、槽、罐、爐、器、機、筒倉、地坑或其他限定空間內進行檢修、清理,稱為限定空間內作業。石油化工裝置限定空間作業頻繁,危險因素多,是容易發生事故的作業。人在氧含量為19%~21%空氣中,表現正常;假如降到13%~16%,人會突然暈倒;降到13%以下,會死亡。限定空間內不能用純氧通風換氣,因為氧是助燃物質,萬一作業時有火星,會著火傷人。國外一家工廠,兩名工人在富氧罐內鉆孔作業,借助火花氧氣引燃衣服,把兩名工人燒死在罐內。限定空間作業還會受到爆炸、中毒的威脅。可見限定空間作業,缺氧與富氧,毒害物質超過安全濃度,都會造成事故。因此,必須辦理許可證。
凡是用過惰性氣體(氮氣)置換的設備,進入限定空間前必須用空氣置換,并對空氣中的氧含量進行分析。如系限定空間內動火作業,除了空氣中的可燃物含量符合規定外,氧含量應在19%~21%范圍內。若限定空間內具有毒性,還應分析空氣中有毒物質含量,保證在容許濃度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動火分析合格,不等于不會發生中毒事故。例如限定空間內丙烯腈含量為0.2%,符合動火規定,當氧含量為21%時,雖為合格,但卻不符合衛生規定。車間空氣中丙烯腈最高容許濃度為2mg/m3,經過換算,0.2%(容積百分比)為最高容許濃度的2167.5倍。進入丙烯腈含量為0.2%的限定空間內作業,雖不會發生火災、爆炸,但會發生中毒事故。
進入酸、堿貯罐作業時,要在貯罐外準備大量清水。人體接觸濃硫酸,須先用布、棉花擦凈,然后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并送醫院處理。如果先用清水沖洗,后用布類擦凈,則濃硫酸將變成稀硫酸,而稀硫酸則會造成更嚴重的灼傷。
進入限定空間內作業,與電氣設施接觸頻繁,照明燈具、電動工具如漏電,都有可能導致人員觸電傷亡,所以照明電源應為36V,潮濕部位應是12V。使用手拿電動工具,執行本章第三節石油化工裝置檢修的規定。檢修帶有攪拌機械的設備,作業前應把傳動皮帶卸下,切除電源,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機械裝置不能啟動,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還應有人檢查確認。
為確保進入限定空間作業安全,必須事前做好檢修方案,專人監護,逐條落實。
篇2:脫硫檢修作業安全管理技術措施要求
一、吸收塔原煙道清理與防腐修復作業安全措施
1、辦理好檢修工作任務書,做好安全措施;將原、凈煙氣電動擋板門關閉,原凈煙氣擋板門及GGH主輔電機停電,在電源開關上掛“禁止操作,有人工作”警示牌;確定清理負責人、監護人。
2、在脫硫煙道內進行檢修工作時,應有一人站在人孔外面遞送材料和工具并進行監護。
3、應提前打開所有人孔門,以保證足夠的通風。
4、帶好勞動防護用品,必要時可佩帶防毒面罩。
5、煙道內部需接12V行燈或用手提燈。
6、進入內部檢查清理時,專用鐵锨應水平鏟除使用,從煙道放水口放出,嚴禁垂直使用或用其他鐵件碰撞煙道,防止損傷鱗片。
7、所有工作完畢,工器具、人員清點齊全后,方可封閉人孔門。
8、在煙道內部的防腐施工時,必須在醒目位置懸掛“防腐施工,禁止煙火”的警示標識。
9、吹灰器汽源、水源手動門關閉加鎖。
二、吸收塔噴嘴清理安全措施
1、清理吸收塔噴嘴屬于高空作業,至少需要四人進行該項工作,其中一人進入吸收塔執行清理工作,一人在人孔處監護并傳遞信息,兩人把握安全繩的松緊度并通過信息傳遞及時伸縮安全繩,但安全繩必須纏繞在固定可靠的硬件上,以防不測。
2、辦理好清理工作任務書,做好安全措施,由檢修人員在噴嘴下方做好防護網,確定清理負責人、監護人和安全繩專人,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3、凈煙氣擋板門、原煙氣擋板門關閉,旁路擋板門打開。并退其電源懸掛警告牌。
4、塔內三臺攪拌器退電并懸掛警告牌。
5、清洗時扎好安全帶,系好安全繩,人站在夾板上沖洗,并有防滑安全措施。
6、.監護人員掌握好安全繩的松緊,不得隨意離開,安全繩必須纏繞在固定可靠的硬件上,以防不測。
7、除霧器三層沖洗水閥門關閉加鎖。
8、清理上層和中間層噴嘴時,清理人員分別從相應層面下部的人孔進入,必須小心謹慎,系好安全繩,如有異常應及時聯系監護人。
9、清理下層噴嘴時,因其下側無人孔、內部又無支撐,可先從2#爐或3#爐原煙道進入吸收塔入口處,利用強光燈檢查噴嘴堵塞情況;如靠近東西兩側入口處有堵塞,可利用3-4米的長桿疏通;中間位置有堵塞,看準位置,可從該層上部人孔進入,利用專用秤鉤工具進行疏通。
10、所有工作完畢后,工器具、人員清點齊全后,方可封閉人孔門。
三、除霧器沖洗水管道更換噴嘴清理
1、清理吸收塔除霧器屬于高空作業,必須做好防止高空墜落的安全措施(由檢修人員在除霧器下做好安全防護網)。
(1)清理上層時至少需要三人,其中一人進入沖洗,但須佩戴安全帶,系好安全繩,一人在人孔處監護并傳遞信息,另一人掌握安全繩的松緊程度并纏繞牢固。
(2)清理下層時至少需要七人工作,其中四人進入除霧器執行清理工作,因除霧器需要翻轉,故用人較多,四人中每兩人使用一根安全繩;一人在人孔處監護并傳遞信息;兩人掌握安全繩的松緊并通過信息傳遞及時伸縮安全繩,安全繩必須纏繞在固定可靠的硬件上,以防不測。
2、辦理好檢修工作票或工作任務書,做好安全措施;確定清理負責人、監護人、安全繩專人。
3、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工作服、安全帽、防護手套等,進入吸收塔人員必須穿膠鞋或布鞋。
4、內部光線較弱時,必須接有12V行燈。
5、提前打開各人孔門保持足夠的通風,如有刺激性氣味,嚴禁進入吸收塔執行清理工作。
6、清理上層:從上層人孔進入,在除霧器上面南北方向上至少鋪設三頁架板,站在架板上執行沖洗工作;如需挪動架板,則需再進入一人進行協助,但必須系好安全帶和安全繩。
7、下層清理:四個清理人員分別從該層人孔進入,必須小心謹慎,記系好安全繩,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聯系監護人。
8、所有工作完畢后,工器具、人員清點齊全后,方可封閉人孔門。
9、除霧器三層沖洗水閥門關閉加鎖。
四、各類池、箱容器清理安全措施
1、辦理好清理工作任務書。
2、立式泵、攪拌器退電并懸掛警告牌。
3、人員下池前穿戴好勞保用品并停用潛水泵。
4、工作中禁止對漿液泵沖洗。
篇3:檢修作業中安全要求
(1)一般檢修作業安全要求
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應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各工種人員應遵守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規定,如電氣設備檢修作業應遵守電氣安全工作規定。在生產和儲存化學危險品的場所進行設備檢修時,檢修項目負責人應與當班班長聯系。如果生產出現異常情況或突然排放物料危及檢修人員停止作業,迅速撤離作業場所。待異常情況排除完畢,確認安全后,檢修項目負責人方可通知檢修人員重新進入作業現場。必須嚴格按《設備檢修安全作業證》上申報的要求作業,不得變更作業內容,擴大作業范圍或轉移作業地點。對與設備檢修安全作業證審批手續全,或安全措施不落實、作業環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業人員有權拒絕進行檢修作業。
(2)設備內檢修作業安全要求
1安全隔絕
設備上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與外界有連接的電源應有效切斷。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電源有效切斷可采用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并加掛警示牌。
2進行通風
進入設備內作業前,必須對設備內進行清洗和置換,使設備內空氣質量達到安全要求。設備內空氣氧量達到安全要求。設備內空氣氧含量不得低于18%,有毒氣體濃度應符合安全規程的規定。并采取措施,保持設備內空氣良好流通。應打開所有入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進行自然通風,必要時,可采取機械通風。采用管道空氣送風時,通風前必須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準向設備內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3進行定時監測
作業前30分鐘內,必須對設備內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立可進入設備。檢測采采樣點應有代表性,能代表設備內空氣質量的真狀況作業中應加強定時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人員,經作業現場處理后,媽樣分析合格方可繼續作業。作業人員離開設備時,應將作業工具帶出設備,不準留在設備內,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風措施。
4個體防護
進入不能達到規定安全要求的設備內作業時,必須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佩帶隔離式防毒面具,在易燃易,應使用防爆型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不準穿戴化纖織物,在酸堿等腐蝕性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腐蝕護具。設備內實施搶救。
5監護
設備內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進入設備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措施,統一聯系信號。險情重大的設備內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并隨時與設備內取得聯系。監護人員海里脫離崗位。
6采取安全措施
設備內照明電壓不大于36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應不大于12V.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線路絕緣保證良好。對于多工種、多層交叉檢修的作業,應采取有效的避免互相之間傷害的措施。設備內作業過程中,不能拋擲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業要有防止層間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措施。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必要時由監護人用安全拴作業人員進行施工。設備外應備有空氣呼吸(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急救用品。
(3).檢修結束后的安全要求
檢修項目負責人應會同有關檢修人員檢查檢修項目是否有遺漏,工器具和材料等是否遺漏在設備內。因檢修需要而拆移的蓋板、算子板、扶手、欄桿、防護罩等安全設施應恢復正常。檢修所用的工器具應搬走,腳手架、臨時電源、臨時照明設備等應及時清理干凈。檢修單位應會同設備據單位和有關部門對設備等進行試壓、試漏,調校安全閥、儀表和連鎖裝置,對檢修的設備進行單體和聯動試車,驗收交接,并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