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部防汛防止水淹廠房事故規定
為了加強防汛工作,防止發生水淹廠房事故,確保夏季大負荷機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規定。
一、防汛是迎峰渡夏工作的重要一環,貴在重視、貴在及時。生產管理部各專業、班組安全第一責任人要把防汛工作要當做保安全的重大任務來抓。各專業、班組要積極宣傳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抓緊、抓細、抓實,切實做到組織、人員、物資“三落實”,確保不發生水淹廠房的重大事故。
二、健全防汛組織,強化防汛責任制。生產管理部成立以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專業主管為成員的防汛領導小組。各專業要相應成立以主管為組長的防汛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汛前檢查,制訂科學、具體、切合實際的防汛予案,對存在的隱患及時檢查整改。生產管理部全體職工都是義務防汛隊員,緊急情況下必須隨叫隨到、召之即來。所有正式職工的手機、電話要24小時開機,確保聯系暢通、安全度汛。
三、加強值班力量,確保防汛安全。夜間和節假日是生產管理部防汛的重點,為此生產管理部特成立夜間和節假日緊急防汛小組。生產管理部夜間和節假日總值班為組長,全體值班人員為組員。夜間和節假日發現險情或接到通知后,立即組織緊急防汛小組迅速趕到指定地點進行搶險,并及時匯報廠、實業公司領導。
四、生產管理部各專業汛期前和迎峰渡夏期間要做好所轄設備、系統范圍內的廠房、泵站及地下建筑的防雨、防洪、排水設施的檢查,做好防汛、排水的應急方案。雨水泵房的配電盤柜、雨水泵及其電機要提前檢修。確保雨水排泄暢通。確保現場各配電盤、柜、箱不進水、不結露。
五、生產管理部各專業要結合現場實際,儲備足量的沙袋、銑鎬、潛水泵。潛水泵及其配套的開關、電纜要提前檢測合格,重點部位重點放置。重點部位的防汛電源要掛牌明示。并設專人檢查維護,保證不丟失、不損壞,防患于未然。
生產管理部
2012-6-13
篇2:碼頭防臺防汛規定
1.一般要求
1.1在公司防臺防汛指揮部領導下,碼頭成立防臺防汛小組。
1.2碼頭日常的防臺防汛工作,由防臺防汛小組負責。非常天氣時,碼頭主任具體負責。
1.3特殊情況下,防臺防汛小組成員應晝夜值班指揮防臺防汛工作。
2.防臺防汛重點部位
2.1碼頭橋面上的管線、照明燈及其他附屬設備。
2.2各泊位的護舷。
2.3航行標記(航標燈、浮標、疊標)。
3.汛期檢查
3.1汛期前,防臺防汛小組對下列部位進行全面檢查:
(1)輸油臂底腳螺絲及基礎是否牢固,靜止位置是否正確,有無固定器材;
(2)輸油軟管位置是否放置得當,有無固定手段;
(3)碼頭消防器材是否固定得當;
(4)護舷是否完整、牢固;
(5)碼頭接地線是否良好;
(6)照明燈架是否牢靠;
(7)通訊聯絡是否暢通;
3.2檢查出的問題及隱患由防臺防汛小組及時對匯總問題并提出整改方案。
4.汛期物資準備
4.1準備足夠草袋、沙石,并裝好備用;
4.2準備鐵鍬、鎬頭等工具,以做疏通之用;
4.3準備繩索、夾具,以備加固捆綁用;
4.4準備安全帶、救生圈等,以備搶險搶救用;
4.5準備手拉葫蘆等起重工具,以做吊運之用;
4.6準備檢修工具,以做搶修之用;
4.7準備干糧、食品,以備被困碼頭時用。
5.惡劣氣候下的操作
5.1雷電時停止裝船作業。
5.2強風時
(1)六級以上風力時應停止登高作業。
(2)六級以上持續風力時,停止輸油臂使用并進行加固。
(3)必要時,應根據公司命令撤出碼頭人員。
5.3暴雨時認真檢查排水暢通情況,發現堵塞應及時排除。認真檢查配電室是否進水,必要時聯系停電。低位房屋應在門口堵上沙袋以防進水。
篇3:氧化鎳車間防洪防汛安全管理規定
為了應對突發洪水、汛情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應急響應,防止事故的發生,減少事故損失和人員傷害,避免事故的進一步擴大,保證生產現場的安全運行,根據氧化鎳車間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一、應急準備
1.應急組織的建立
1.1成立氧化鎳車間應急響應領導小組
1.2確定應急總指揮、副總指揮和監督員
1.3應急總指揮(車間主任)職責:
1)判斷是否可能或已經發生重大事故,是否要求應急服務機構幫助,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組織應急人員在較安全的地方,嘗試對危險設備進行操作、控制;
3)繼續調查和評估事故的可能發展方向,預測事故的發展過程;
4)指導危險機械設備的全部或部分停止運動,與現場安監人員和關鍵崗位的員工密切配合,指揮危險場所人員撤離;
5)與消防機構、氣象部門、上級領導、以及集團公司安環部保持密切聯系;
6)在緊急狀態結束后,安排恢復事故影響區正常秩序,恢復生產;
7)及時向材料公司和集團公司報告災害情況;
8)向上級領導部門傳遞準確信息。
1.4應急副總指揮(車間書記)職責:
1)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執行應急響應具體工作;
2)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應急過程指揮和響應實施;
3)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應急人員的災前演練及本預案的宣貫工作。
1.5應急監督員(安全員)職責:
1)負責應急預案的全過程監督;
2)負責洪水、旱情、氣象信息的收集、獲取;
3)協助總指揮和副總指揮組織應急人員的災前演練及本預案的宣貫工作;
4)有權制止應急過程中的違章行為;
5)協助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執行應急預案響應;
6)負責應急響應的全過程記錄,向總指揮提供可靠的災害信息報告。
1.6應急領導小組其他成員職責:
1)在總指揮和副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應急響應實施;
2)負責應急人員的組織及其它勞動力的提供;
3)負責組織、提供應急材料及所需工器具、機具。
1.7全體員工職責和義務:
1)車間所屬全體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服從領導小組的命令,隨時準備執行搶險救援工作;
2)實施救援過程中的各專業作業和非專業作業;
3)在生產過程中遭遇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應聽從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危險區域。
1.8告知相關部門和全體員工應急小組成員電話號碼、火警和急救中心電話號碼。
應急地點:
生產現場:
主要生產設備:
二、應急響應:
1各類生產設備和特種設備一旦發現火情,必須正確選用消防器材,立即組織撲救,并視火情大小向車間、安環部報告或直接撥打119火警電話,搶救被困人員和救護傷員。
2發現人員觸電事故,必須立即切斷電源,救護傷員。對傷情較重的傷員,要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心肺復蘇和外傷處理),并立即向就近的醫療機構求助或直接撥打120急救中心求助。
3生產現場機械事故的應急響應
各類型生產機械一旦發生作業中失靈事故,操作人員應充分利用一瞬間短暫的時間,按照應急規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努力將人員傷亡、機械和設備損失降低到最大限度。
4各類生產機械作業時如果突然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必須緊急停止作業,如果時間允許,可拉切斷電源,緊急疏散人員。
三、災后救援:
1災害事故發生后,要立即組織救援工作,調動現場各種車輛、器材和人員,搶救傷員,控制事故狀態,保護事故現場,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協助上級領導向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匯報災害情況。
2發現作業人員觸電或其它傷害,必須立即救護傷員。對傷情較重的傷員,要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心肺復蘇和外傷處理),并立即向就近的醫療機構求助或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求助。
3發現相關人員和財產受災后,應立即實施救援,并向上級領導報告,協助上級領導向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報告災情。
四、災后恢復:
1檢查生產設備災害情況,制定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
2對災后的各生產設備進行危害辨識和短期及長期的影響評價。
3對廢棄物的處置按《固體廢棄物控制程序》進行。
4對特種機械的結構強度進行測試和評估,及時恢復生產。
五糾正與完善:
1事故發生后應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組織進行事故原因的調查分析。
2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細致的目標、指標管理方案。
3加強員工的安全技術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應急人員進行災前演練,努力提高員工的技術素質。
4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完善各類生產機械的安全裝置,有效控制事故。
5與當地醫療機構、防汛組織和氣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準確地獲取信息。
氧化鎳車間
2009-12-30
檔案管理制度